《全唐詩》中最著名的十首絕句,唐詩中的巔峰!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yōu)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許多詩篇還是被我們所廣為流傳。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詩的開頭三個“鵝”字,寫出白鵝歡快的叫聲,使人如聞其聲;“浮”、“撥”寫出了白鵝悠然自得的神態(tài),使人如見其形。“白毛”對應“紅掌”,“綠水”對應“清波”,色彩艷麗鮮明,白鵝美麗動人的形態(tài)躍然紙上。 風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 李嶠是唐朝初年很有名的詩人。詩人沒有空喊“大”字,而是用四種自然現(xiàn)象來描繪和說明,這樣就顯得具體生動形象,而且有了詩味。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高高的柳樹亭亭玉立,垂下千萬條綠色的絲絳。那尖細的柳葉是誰裁成?二月的春風恰似鋒利的剪刀。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奔騰的黃河,流向那布滿白云的天邊。一座孤城,遙對著萬仞高山。哀婉的羌笛曲呀,何必抱怨一棵楊柳都不見。古往今來,春風從不會吹過玉門關。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歌前兩句寫作者登上高樓,望見落日冉冉西下,于山的盡頭消失;樓前的黃河奔騰不息,流入大海。境界開闊,氣勢宏大。后兩既表達了詩人積極進取、高瞻遠矚的胸襟,又說出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春睡不覺得天色已曉,窗外處處有鳥兒鳴叫。昨夜里聽見刮風下雨,不知春花被吹落了多少。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王翰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這首詩抓住戰(zhàn)士在出征前狂歡痛飲、置生死于度外的特點,表達了守邊將士的豪情逸興和曠達的胸懷。誦讀時應舒緩而富有感情。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頭頂是秦漢時的明月,腳下是秦漢時的邊關,這些離家萬里的將士,不知何時才能回還。真盼著能有李廣那樣的猛將,牢牢守住大唐的邊塞,不讓那猖狂的胡騎,越過陰山把中原侵犯。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寒冷的秋雨使江水溢滿,進入吳地正值夜間。天明時送客戀戀不舍,遙望楚山備感孤單。洛陽親友如果問起,就說我內心純潔好似玉壺貯冰一般。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寫空山傳來人語聲,愈顯得空山的寂靜。“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寫幽暗的森林,一抹陽光返射進來,映在林間青苔上,小片的光影和大片的幽暗森林形成對比,更顯得無邊森林的幽暗。 |
|
來自: 新益求新201007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