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在唐代詩人中,是一個奇怪的存在。 在今天,喜歡李商隱的人認為他的詩句纏綿悱惻,精美絕倫。然而對于不喜歡李商隱的人來說,讀他的詩味同嚼蠟,晦澀難通。其實這種現象在千年以前就已經如此,喜歡李商隱詩文的白居易甚至說如果下輩子能當你兒子就好了,而在《新唐書》《舊唐書》中對他的評價都是“無行”,也就是說他這個人的人品不行。 究其緣由,就是困擾李商隱一生的牛李黨爭。我們知道早年李商隱和“牛黨”要員令狐楚父子關系甚好,令狐楚甚至對李商隱有知遇之恩,這在古代可是很大的恩情。可是后來令狐楚去世了,李商隱娶了王茂元的女兒,成為了王茂元的女婿,這王茂元是“李黨”的人,所以就有人說李商隱看牛黨勢弱,又攀附了新的權貴。就這樣,李商隱一生都活在了“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 但是李商隱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我們可以看到李商隱他的朋友中既有牛黨的,也有李黨的,還有其他無黨派的人士。李商隱交朋友只交心,他是不管他是哪個黨派的,也不管他有沒有背景。這一點我覺得他和《笑傲江湖》里面的令狐沖比較像,令狐沖的朋友既有所謂的名門正派,也有世人眼中的旁門左道。 而且李商隱自己也有寫詩表達了這種憤慨。這首詩就是《安定城樓》,這首詩中李商隱不但抒發了自己的遠大抱負,而且還對讒害他的奸佞小人給予了嘲諷和鄙視:不要以為你自己喜歡吃shi,你就懷疑天下都跟你一樣。
從標題可以得知,這首詩寫作的地點是安定,就是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北),為什么要強調這個地名,小時候我們就知道要講述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按照“某人在某地于某時干了某事,為什么?”基本上這樣一個格式就可以講清楚了。所以這里強調安定就表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地點,而且是真實存在的。因為在唐代,安定是涇原節度使的治所。而涇原節度使就是王茂元。所以寫這首詩的時候,李商隱是在他老丈人的底盤上。 你說按道理來說,李商隱在自己老丈人的地盤上,不應該高興嗎?為什么還那么沮喪。不是你想的那樣的,第一,中國的古人尤其是讀書人他們的理想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在李商隱已經結婚了,也考中進士了,但是沒有一官半職,在老丈人手下做幕僚,實屬寄人籬下;另一方面古代的男子都是三妻四妾,所以王茂元肯定不只一個女兒,肯定有很多女兒,這些兒女、女婿之間免不了爭斗,這是中國家庭幾千年來的習慣,沒有成就的那個肯定是被人嘲笑的。所以李商隱才會心事重重登上高樓,抒發自己內心的一腔豪情和滿腹委屈無奈。 首句“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二句登樓即景:登上高聳百尺的安定城樓,遠處綠楊樹邊的沙洲一個連著一個,都盡收眼底。登最高之樓;望最遠之處,高瞻遠矚,氣象萬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壯志、無窮感慨都由此生發。另一方面“迢遞”二字本身已經有遙遠的意思,暗指詩人此時遠離長安,流落到這偏遠地區。下文的無奈之感已伏筆在此。 緊接著頷聯“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兩句先以兩位古人自比。賈誼獻策之日,王粲作賦之年,和詩人一樣都是二十多歲。賈誼上《治安策》,不為漢文帝所采納,因《治安策》開頭有“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之語,故謂“虛垂涕”;詩人應博學宏詞科試而名落孫山,其心境與賈誼上書,同樣縈紆抑郁。王粲避亂至荊州,依劉表;詩人赴涇州,入王茂元幕,都屬寄人籬下。詩人用兩位古人的事,自比當前的處境和心情,當真十分貼切。 頸聯“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一句是千古名句,抒發詩人的志趣和抱負。詩人雖然遭遇困頓,一個“永”字,可見他的凌云之志,未稍減損。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時代范蠡的典故。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既雪會稽之恥,乃乘扁舟,浮于江湖。”意思是表明,詩人自己遲早是要歸隱江湖的,你們不要害怕我賴著不走。只是需要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轉坤之時,不用你們說啥,我自己就頭飄白發,身入扁舟了。 尾聯“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一句,詩人借莊子寓言再次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祿,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測。
詩人借這個典故就是說,詩人自己是真的有遠大抱負的,是真的想要“回天地、扭乾坤”的。我看中不是富貴權勢,不要以為你們自己喜歡臭老鼠,喜歡shi,就以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會來跟你搶。 到今天,在生活中,在職場中依然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自己喜歡shi,就以為所有人都會跟他搶,真是“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圖片/網絡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