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七律《安定城樓》讀記 (小河西) 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鴛雛竟未休。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正月李商隱進士及第。開成三年(838)初春或仲春李商隱參加博學宏詞考試落選。暮春,受涇原節度使王茂元邀請,李商隱加入王茂元幕。正是春風拂面、楊柳婆娑的季節,初入幕府的詩人登上涇源的安定城樓,縱目遠眺,心中不勝感概,寫下這首七律。(涇源即今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六盤山下,涇水源頭。) 首聯: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迢遞:形容城墻高而連綿。《隨王鼓吹曲》(南齊-謝朓):“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從軍行》(隋-盧思道):“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歸嵩山作》(唐-王維):“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汀洲:汀指水邊之地,洲是水中洲渚。《九歌其四-湘夫人》(先秦-屈原):“搴(qiān)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與柳惲相贈答》(南北朝-吳均):“黃鸝飛上苑,綠芷出汀洲。”《江南曲》(南北朝-柳惲):“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餞別王十一南游》(唐-劉長卿):“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大意:又長又高的城墻邊高樓百尺。站在高樓上遠望,綠楊枝外到處是水塘洲渚。 頷聯: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 賈生垂淚:典“賈生淚”。《史記-賈生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一歲中至太中大夫。”《漢書-賈誼傳》:“時事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太息者六。”賈誼曾“數上書陳政事”,但文帝并未采納。后來他嘔血而亡,年僅33歲。后遂以“賈生淚”表達憂國傷時。 例句:《丁巳年仲冬月江上作》(唐-張祜):“唯是賈生先慟哭,不堪天意重陰云。”《…再游東吳》(唐-李白):“空余賈生淚,相顧共悽然。”《羅氏花下奉招陳侍御》(唐-孟郊):“勞收賈生淚,強起屈平身。” 王粲遠游:典“王粲登樓”。王粲,東漢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國志-魏書-王粲傳》:王粲年輕時曾流寓荊州,依附劉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樓賦》:“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xiá)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華實蔽野,黍稷盈疇(chóu)。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例句:《秋夜山中思歸送友人》(唐-李頻):“此地非吾土,閑留又一年。”《題池州弄水亭》(唐-杜牧):“故園漢上林,信美非吾土。”《成都府》(唐-杜甫):“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 大意:上句以賈生自比。說賈生年紀輕輕的徒然垂淚。(有“我不垂淚”的意思。作者應博學宏詞科試而名落孫山,自然是痛苦的,但垂淚有啥用呢。)下句以王粲自比。說王粲要在春天繼續遠游。(有“我不僅不流淚,還要更遠游”的意思。本來,應博學宏詞科試的目的是得到朝廷職位。現在既然失敗了,我干脆走遠點。干脆像王粲避亂荊州一樣。說活的底氣來自王茂元的支持。可以暫到王茂元幕府任職。)李商隱登上安定城樓,想的還是這場出乎意料的失敗。“虛垂淚”、“更遠游”當然是在表達情緒。 頸聯: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江湖:江河湖海;這里指漁樵之隱。《莊子-大宗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和王勝之雪霽借馬入省》(宋-王安石):“超然遂有江湖意,滿紙為我書窮愁。” 回天地:旋轉乾坤,指在政治上做一番大事業。《奉寄章十侍御》(唐-杜甫):“指麾能事回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 入扁舟:《史記-貨殖列傳》:“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意功成身退隱于江湖。《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唐-杜甫):“路經滟滪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 大意:要記住,我的理想是要成就一番回轉天地的事業,然后帶著滿頭白發,乘一只小船歸隱江湖。(看來李商隱也是范蠡的粉絲。又要“回天地”的功成名就,還要“入扁舟”的瀟灑和安全著陸。誰不想這樣呢?據說王安石對這一聯也是贊賞有加。) 猜意鴛雛:典“猜意鹓雛”或“鴟(chī)得腐鼠”。《莊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鹓雛:即鴛雛。傳說中與鸞鳳同類的鳥。鴟:貓頭鷹。) 例句::《孤鴻篇》(唐-戴叔倫):“野田鴟鸮(xiāo)鳥,相妒復相疑。” 大意:沒料到小人們會把“腐鼠”當成美味,竟然不停地猜疑高潔的鳳凰搶它的腐鼠!(李商隱以莊子和鹓雛自比,說自己有高遠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祿之輩,但他們卻以小人之心度之。李商隱這么說,真的是心里話嗎?) 此詩首聯寫登樓。看到的是“盡汀洲。”汀洲其實就是江湖。“盡汀洲”就是說到處都是江湖。頷聯表面說的是賈誼和王粲,其實重點在每句的后三字。“虛垂淚”是說賈誼白白垂淚。意思是我不垂淚。這當然是自我安慰。李商隱曾經五次參加進士試,終于在令狐绹竭力引薦下,于去年進士及第,其高興激動是不言而喻的。但今年在博學宏詞科試中折戟,自然是一次沉重打擊。不垂淚是不可能的。但現在垂淚當然已晚。所以才說不再垂淚,更要遠游。這個“遠游”,就是說到王茂源幕府就職。這當然不是李商隱的理想。頸聯說出了自己的理想。其實李商隱的這個理想,也是杜甫的理想。他們都想像范蠡一樣功成名就,然后扁舟江湖。這里強調了我將來要“江湖歸白發”,可沒有說現在要“入扁舟”。現在這個年紀是要創造條件“回天地”的。可是,這次重要的考試卻失敗了。進士考試靠的是令狐绹。博宏考試令狐绹為啥不幫忙呢?尾聯好像是說考試失敗沒關系,不就是朝廷不安排職位嗎?我這樣的“鴛雛”會把“腐鼠”當成美味?這話當然只是在表達情緒,只是在表達對被“猜疑”的不理解。這個“猜疑”指的是什么呢? 本來令狐楚是自己的恩師,令狐绹也有大恩于自己。但自己置令狐楚的一再催促于不顧,在及第后的半年多時間里不去看望恩師,而是在長安滯留(或在謀求婚姻,也或在謀求仕途,或是在攀結屬于李黨的王茂元等),直到令狐楚病危才匆匆趕去看望。這件事使令狐绹對其產生了誤解和猜疑。他沒想到這種“猜疑”竟然無休無止。竟然影響到如此重要的考試。這是李商隱萬萬沒想到的。但李商隱登樓遠望賦詩,并沒有琢磨自身有什么不妥,而是情緒化地說“不流淚”,說要“更遠游”,說我不在乎。也或許就是在這一段時間,李商隱與自己的恩人令狐绹越來越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