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體檢,成為老人們的健康檢測關,他們期望—— 把大病小病“擋”在入冬前 作者:沈卓琪
盧希希在給老人解讀體檢報告(沈卓琪攝) 近段時間,很多單位組織員工體檢,退休在家的“銀發族”們也在其列。 “看看這一年來身體怎么樣,報告出來再請醫生看看,如果有問題就趕緊吃藥治療,接下來天冷了過得也安心點。”家住松陵街道東門社區的退休老人陳元孔說。 慢性病藏隱患 早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說起今年的體檢,家住梅石小區的馬老伯有些擔憂,但更多的是慶幸。 馬老伯今年62歲,原來在平望鄉下種地。今年4月,孫子出生,他和老伴來吳江幫兒子帶娃。這兩年,馬老伯身體一直不太好,站著老是頭暈,下地干活也沒什么力氣。今年9月,社區組織小區里的老人去松陵衛生院免費體檢,馬老伯也參加了。 這一查,不得了,高血壓、高血脂,頸動脈還有斑塊,誘發冠心病的幾率很高。 馬老伯說,自己不識字,對體檢這些事不太了解,平時頭暈就吃點降血壓的藥,此前,自己很少去醫院,也沒有做過體檢。 為馬老伯解讀體檢報告的是松陵衛生院醫生盧希希。盧希希告訴記者,今年10月上旬,馬老伯來衛生院看病,順便把體檢報告帶了過來,讓她幫忙看看。 “了解了馬老伯的情況后,我一項一項解釋給他聽。由于馬老伯病情特殊,我還請教了蘇州第九人民醫院的專家。隨后我介紹馬老伯去九院復診,他要吃的藥是專家用藥,我們普通門診配不了?!北R希希說。 馬老伯說,自己很感謝醫生,幫他找到了這幾年頭暈無力的病因,接下來他一定會遵照醫囑,定期測血壓、吃藥、復查,把身體養好。 體檢報告 醫生細心解讀 家住盛澤橋北社區的張阿姨今年67歲,她說,從退休開始,每次社區組織的體檢她都沒有落下,“剛開始隔一年體檢一次,從今年開始好像一年一次了,這是一件好事啊。” 張阿姨說她有個習慣,每次體檢完,會拿著報告去醫生那問一問。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剛退休那年,她拿著體檢報告,纏著醫生問了半個小時,“像血清肌酐、血鉀濃度、結合膽紅素這些名稱是什么意思,跟哪個器官相關,偏高或是偏低有什么影響,應該怎么治療,要不要吃藥,我都一股腦兒問了個清楚。從那以后,我也能看懂一些指標了?!?/p> “今年的體檢是8月底做的,其他都挺好,就是血壓稍微高了點,在吃上面可能要多注意一點了。”張阿姨說。 盧希希說,不少老人看不懂體檢報告,碰到這樣的情況,他們都會逐條為老人解讀,“舉個例子,有位阿姨的血脂異常,甘油三酯偏高,我會跟她解釋為什么會高、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需不需要藥物治療等?!?/p> 采訪中,不少老人表示,他們也有請醫生解讀體檢報告的習慣。 “每年都能體檢真是一件好事,有醫生幫忙解讀更是好事,這樣咱們就更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況了。小毛小病也能提前弄清楚,抓緊治療,省得拖成大病。現在年紀大了,身體機能衰退也是常事,怎樣保養,醫生的意見要聽的。”家住江陵街道麗灣國際小區的吳老伯說。 方便老人 解讀服務下沉至社區 近年來,隨著家庭醫生制度的推廣,不少行動不便的老人不用出門,就可以享受到各種健康服務。 江陵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社區每年都會做好退休居民參加體檢的通知、協調以及體檢報告的發放工作,“體檢主要分兩種,企業退休人員的體檢,名單由社保部門統一安排;60周歲以上社區老年人的體檢,由松陵衛生院通知?!?/p> 為推廣家庭醫生制度,松陵衛生院成立了志愿者團隊,有不少醫生加入。醫生志愿者們與城區多個社區“結對”,定期前往社區,為老人免費測血壓、血糖,普及醫療知識,解讀體檢報告。 “一般來說,等社區里的大部分老人體檢結束,拿到體檢報告后,我們志愿者團隊會到社區舉辦一次講座,集中為老人解讀體檢報告。”盧希希說,講座上,先給老人們講解體檢報告上各種指標的含義,以及各指標對應的疾病關系,然后逐個為老人分析報告。 “如今老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大家拿到體檢報告,肯定是想有人幫忙解讀。為老人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是我們的職責,希望每一個老人都越來越健康?!北R希希說。 2019-11-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