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家庭健康大數據》顯示
中國平均壽命僅位居全球83位,比第一位的日本少活10年。
疾病總人口和發病率數據超乎你的想象。


青少年

80%學生早餐營養質量較差
青春期貧血的發病率達38%
全國肥胖兒中脂肪肝發生率40—50%
中國7個城市中小學生早餐行為調查顯示:
我國超過80%學生早餐營養質量較差
中國青少年青春期貧血的發病率達38%
北京中小學肥胖率高達19.5%
Ⅱ型糖尿病發病率20年間增長了11—33倍
中青年

中國中年人22%死于心腦血管疾病
七成人有過勞死的危險
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
中青年女性易得婦科疾病
中青年男性面臨猝死、過勞等問題
慢性患病率已達20%,死亡數已占死亡數的83%
70后、80后已經成為癌癥青睞的對象,一項保險數據顯示,重大疾病平均索賠年齡是42歲。
老年人

60歲以上人群患骨質疏松癥為56%。
中國老年癡呆癥患者約占全世界病例總數的25%
骨質疏松癥已躍居常見病、多發病,每年醫療費用保守估計需要人民幣150億。
2020年,我國將進入老齡化嚴重階段。
目前中國罹患重大疾病的人群正在呈現逐漸年輕化的形式,尤其是中青年白領人群更是疾病的重點青睞對象,兒童與老人的健康狀況更是令人堪憂。

1、心腦血管病
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以上
高血壓患病率25.2%
糖尿病患者率9.7%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9.9%
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等。
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2.9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萬,肺源性心臟病500萬,心力衰竭4500萬,風濕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高血壓2.7億。
▼ 1990-2018年中國農村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每10萬人)

▼ 1990-2018年中國城市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每10萬人)

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城鄉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農村為45.01%,城市為42.61%
2、癌癥(腫瘤)
到85歲,一個人患癌累積風險為36%
中國癌癥病例占世界癌癥新發病例的25%
肺癌為發病率、死亡率雙高的第一癌癥
男生患肺癌的多,女生患乳腺癌的多
死亡率排前的癌癥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統癌癥
▼全國分性別主要惡性腫瘤發病前十位


▼中等城市癌癥發病率最低


我國癌癥高發的主要因素:空氣環境污染、身體活動不足、肥胖/超重、人口老齡化、不健康飲食、吸煙
3、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運動障礙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多巴胺的減少讓運動神經沒法正常工作,患者就會出現一系列運動障礙的癥狀。通俗來說就是“讓你不能動的病”。
帕金森患者年齡性別分布


我國曾有神經內科的專家用“三多”來形容帕金森病——“聰明人得的多,中國人得的多,病的癥狀非常多。”
此病已成為中老年第三大“殺手”而且明顯呈年輕化趨勢發展。
1、膳食營養均衡
當今社會人類膳食結構三大特點:
膳食結構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食物攝入量應該引起重視。

2、加強運動
中國超重或者肥胖人群為7000萬—2億。腰圍只要增長一英寸(2.54厘米),血管就會增長4英里,患癌風險高8倍。
適當的運動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能夠控制體重;增強體質;降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的發生;持之以恒的運動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癌癥。

3、遠離煙酒
煙草與酒精已經成為導致危險疾病的重要原因,可導致眾多疾病其中包括:肺癌、肝臟損傷、胃潰瘍、神經系統傷害、大腦皮質萎縮、缺陷胎兒。
據調查,中國人口約占世界的1/5,而吸煙人數竟占了總吸煙人數的1/3,消費了全球44% 的煙草,而且近年來吸煙人數有增長的趨勢。
早在幾十年前的美國就已經深受煙草的侵害。
當時美國的煙草消耗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肺癌曾是美國人中發病率最高的癌癥。
但隨著美國全方位的強力控煙、禁煙行動以及《煙草控制公約》的嚴格執行,美國吸煙人數50多年來持續走低。
從1990年到2016年,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48%,女性則下降了23%。從2011年到2015年,肺癌的新發病率男性每年下降3%,女性每年下降1.5%。
想要遠離疾病,從遠離煙草開始。

4. 重視早篩、及時就醫
許多中國人對付頭疼腦熱的辦法都是“熬一熬”,或是自己隨便吃一點藥,等到真的變成大病了才后悔莫及。
美國疾控中心2018年給出的報告顯示:乳腺癌、宮頸癌、結直腸癌以及肺癌都可以通過早期篩查來積極預防。
例如美國大力推薦45歲以上人群定期做腸鏡等檢查,以預防或早期發現可能發生的結直腸癌。得益于早期篩查和治療方式的改進,從1970年到2016年,美國結直腸癌的死亡率下降了53%。
早期篩查其實沒有那么麻煩,對于癌癥,有目標的檢查更加便利準確,下面給大家提供一張癌癥檢查方向表。

對抗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好早期篩查,如果發現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
參考資料:《中國國民健康營養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