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先天系統與后天系統的對比 1 五行的源頭與前身:先天八象蘊含的五行邏輯(物象) 五行的源頭其實并非來自八卦系統以外,也更非是古人獨立認識世界的哲學工具,它最初由先天八卦的八個物象變化而來,現在我們重新審視八個物象。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主觀性,所以需要大家用心去重新看待先天八象的格局和內在邏輯。它不像卦數加減那樣有明確精確的數字演算來區分一些信息,也不像卦符那樣可以將每一爻的爻相進行對比,由于是文字,其主觀性和變動性就比較大,所以大家需要多用“分類”式的思維去思考和認識它們。 以下對卦象所作的物象闡述,只是一種描述方式,只是一種借用和比喻,一個卦象所對應的物象非常多,甚至在同一類里面,其數量是無限的,所以小部分看官們無需太過吹毛求疵、鉆牛角尖地認為每個卦象其實還包括另一種物象或含義,為什么不從那個角度去解釋等等。 如圖,簡單來說: ![]() 天地,其原意是天空與大地,請注意,這里的天地與百家所說的“天地之道、天地萬物”不是同一個概念,這里的天地是先天八卦對現實存在的現象所進行的歸類性描述,而不是中國傳統哲學意義上的“天地”。由八卦中的“天地”兩個物象引申為“廣闊與博大”,是同一個空間對象的兩個層面,也代表空間在宏觀上的兩種功能:天可聚合萬物,地可容納萬物。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未成形的方能談得上聚合,已成型的方能談得上容納。 澤山,其原意雖為沼澤與山脈,但這只是一種借用比喻,引申為“高低、剛柔、助益與阻止、滲透與阻礙”,所以它們是衡量同一個系統的兩個屬性或縱軸維度的兩個維向。 風雷,原意為旋風和雷鳴,實際上是借用這兩種物象以表達運動的兩種類型。風以流動性、旋轉性的方式運動,往往與水平面保持不精確的平行運動關系,所以叫做橫向;雷是一種聲波的振動,運動形式是上下高速多次來回傳遞運動,所以叫縱向。它們都是引申比喻為兩種運動方式的物象。 以上三組描述方式有一個共性,就是它們都在描述同一個事物或一種法則下的兩個面向或兩種表現形式。 天地從屬一個空間架構,缺少一個則不成立。 澤山從屬一個維向系數,或剛柔,或高低,或軟硬,或阻益。 雷風從屬一個運動模式,或縱橫,或螺旋與波動。 如果把以上三組對象的兩面性稱為陰陽性,那么天地是空間的動靜性、澤山是維向的正反性、雷風是運動的縱橫性。 唯獨水火,是兩個獨立的對象,水的存在不一定需要火的參與而形成一個復合系統,反之火的生成也不需要水的介入才能產生,它們在現象上,不從屬、不共同描述同一個體系模型。 那么,從數學邏輯上講,天地、澤山、雷風都是一個系統的兩種表現形式,那么水火各自所屬的兩個系統,也必定有兩個面向。 水的特性與現象如果可以看做是類屬于萬物的聚合效應,那么聚合效應下應該含有陰水和陽水,以顯示聚合的不同程度,程度小則為陰,程度大則為陽; 火的特性與現象如果可以看做是類屬于萬物的離散效應,那么離散法則下應該含有陽火和陰火,以顯示離散的不同程度,程度小則為陰,程度大則為陽。 為了在數學邏輯上保持完整性,水火這一組必須與其他三組信息保持統一性。所以,先天八象無論是在描述方式上,還是體系歸屬上,都存在物象隱藏的問題,但它并非缺陷,畢竟符號只有八個,物象在邏輯上縱使有十個,也只能將水火的兩個隱藏面向分別壓縮到各自的符號中進行歸類。而壓縮的依據,就在于水火描述的不是同一個體系,其余三組都在描述同一個體系的兩個面向。 我們從八象和五行的名稱這個角度看就可以發現,它們之間絕對不是獨立的系統,如果兩者互為獨立系統,絕不會有相同的元素。所以現今主流學界對五行發源的觀點非常有問題,將五行歸類為五種物質元素、五種法則等說法,通通都從邏輯上脫離了八卦與先天物象。 先天八象:天,地,水,火,雷,風,山,澤 五行十相:土,木,水,火,金 兩個相同的元素同時出現在兩個系統上,而且都與八卦有關,這點毫無疑問,八象與五行是前身與后體的關系。 所以水火這兩個元素是聯系先天八象與五行的第一把鑰匙,一旦建立了關聯,以后探索的路就好走了。 那么接下來就是探索先天八象中的每個物象都轉變為五行中的哪個運相的問題。 乾屬金,艮屬土,幾乎所有現代和后古代的書籍都是這么寫的,從常理看好像也是如此。 但是,這種物象歸類方式與卦符之間存在致命的邏輯矛盾。 雖然五行不會用來匹配先天八卦,也不屬于先天系統,但是,由于八象與五行是前后衍生的關系,于是我們可以把五行暫且放到先天八卦中去看看其中的布局方式。 我們先看先天卦象,每一組對宮卦都是逆卦(錯卦),這種特性是統一的,一個米字形的統一架構規范了四組卦符的結構性,非常直觀,但是把傳統所宣稱的五行物象歸類法放回到先天八卦中進行對比,問題就很明顯,如圖所示: ![]() 猶如剛才所說,一個五行元素的陰陽性,相當于一對先天卦符的對宮物象。但是這里按照傳統的“乾金艮土”來看,整個統一性就被打破。人們糾結不出來為什么是這樣,木的陰陽對應雷風,在對宮卦上組成一對。水火同理。 而金和土卻搞特殊,卦符是對宮成組,這里的五行分配確是兩鄰居。所以本人的看法是,不是人們不夠聰明,也不是這種配對法有多么深奧,而是這種分類法本身就很有問題。 所以答案很明確,這又是一個誤導了我們上千年的學術冤案,先天之乾不可以對應“金”,先天之艮不可以對應“土”,只有將它們回歸到本來的位置,才能在邏輯上統一起來,那就是“乾土,艮金”。 這里理由主要有兩個: 第一,乾土艮金,只有這種匹配法才能保證“物象、運相”與卦符結構在邏輯上保持統一,這樣八象與五行之間的邏輯關系才不會有死角。 第二,我們勉強姑且地把“天”這種物象理解為今天的天空或宇宙空間,與大地、地球或行星相對。各位可以多了解今天的宇宙物理學發現,整個天空的星星,都是由無數的恒星群與行星群、星云組成,當然還有各種宇宙天體,包括隕石、彗星、塵埃、能量與射線等等,但就算是恒星這樣的發光體,它們最初也是塵埃群在某個時空結構的引力作用下產生擠壓,使塵埃等物質緊密致密地聚合,以至于能把原子核結構打破而發生核聚變,聚變一段時間后源源不斷地進行新材料的補充(塵埃、物質),又發生核裂變,又聚變,從而維持恒星長久的能量釋放,包括肉眼可見的可見光和各種微波輻射。 這些材料,全部都是宇宙塵埃。塵埃屬金還是屬土,我相信大家都能很清楚地選擇出來,但凡肉眼和天文鏡所能觀察到的有形質的天體,整個天空和宇宙空間,哪樣不是由大量的宇宙塵土,即所謂的素材,在引力或各種物理法則的作用下,堆砌組合而成的天體呢。所以滿天星辰、滿太空都是塵土,乾天配土,一點問題都沒有。 至于艮山,那些從大地突出來的小包無論如何都只能稱為小山丘,我們用心思考一下,能夠獨立于“天地水火雷風”這些對環境產生巨大影響力的自然現象,絕對不是小山丘可以媲美的,唯有堅硬的巖石、龐大且具有豐富金屬元素所組成的山脈、山群、高山,才能稱為艮山。所以艮山配金,一點問題都沒有。 ![]() 綜上所述,無論從先天卦符的邏輯上、物象分布的對稱性上,還是現實中宇宙物理學的發現,都能給我們一個明確的啟示,這還包括客觀可觀察的自然現象,乾天配土、艮山配金,一點問題都沒有。 以傳統易學的理解方式看: “土”包藏養育萬物,“天地”亦可聚合、容納萬物,“土”與“天地”兩者即在功能上統一。所以乾配陽土、坤配陰土,一點問題都沒有。 “金”的宏觀形態,穩定而堅固,“山脈”含金豐富而高嵩硬實; “金”的微觀形態,作為微量金屬元素滲透進萬物及生命,被吸收后進而達到平衡狀態,“沼澤”低洼潮濕卻可融入萬物生命給予補給與滋潤,保持平衡。 “金”與“山澤”兩者即在作用上統一。所以艮配陽金、兌配陰金,一點問題都沒有。 說明:五行的本義不是為了描述物質或任何靜態的事物,而是描述運動過程的時間動態之相,但以上為了理解方便,姑且把“金”暫時當成靜態的物質概念來理解并作一個比喻,這樣才能放在代表靜態系統的先天八卦中進行對比與對應。可惜今天的學界已經將五行解釋為和先天八象一樣的概念,用以描述靜態的事物。 所以為了不使大家對八象與五行的概念產生混淆,本人這里特別提供一個角度幫助大家理清思路: 五行是先天八卦向后天八卦轉化的過程中,連帶先天八象轉化后產物。 先天八象是先天八卦的位象;后天五行是后天八卦的時相。 從符號的用途和角色來看: 同是乾卦:當呈現靜態時,歸屬于先天八象,其對應的靜態物象為天;當呈現動態時,歸屬于后天五行,其對應的動態時相為陽土。 同是坤卦:當呈現靜態時,歸屬于先天八象,其對應的靜態物象為地;當呈現動態時,歸屬于后天五行,其對應的動態時相為陰土。 同是艮卦:當呈現靜態時,歸屬于先天八象,其對應的靜態物象為山;當呈現動態時,歸屬于后天五行,其對應的動態時相為陽金。 同是兌卦:當呈現靜態時,歸屬于先天八象,其對應的靜態物象為澤;當呈現動態時,歸屬于后天五行,其對應的動態時相為陰金。 同是震卦:當呈現靜態時,歸屬于先天八象,其對應的靜態物象為雷;當呈現動態時,歸屬于后天五行,其對應的動態時相為陽木。 同是巽卦:當呈現靜態時,歸屬于先天八象,其對應的靜態物象為風;當呈現動態時,歸屬于后天五行,其對應的動態時相為陰木。 同是離卦:當呈現靜態時,歸屬于先天八象,其對應的靜態物象為火;當呈現動態時,歸屬于后天五行,其對應的動態時相為陽火。(補充:由于沒有更多符號用來代表陰火,所以古人將代表陰土的坤卦符號借用來表示陰火,從而使坤卦的陰土時相不得不隱藏,此為歸藏法本義之一) 同是坎卦:當呈現靜態時,歸屬于先天八象,其對應的靜態物象為水;當呈現動態時,歸屬于后天五行,其對應的動態時相為陰水。(補充:由于沒有更多符號用來代表陽水,所以古人將代表陽土的乾卦符號借用來表示陽水,從而使乾卦的陽土時相不得不隱藏,此為歸藏法本義之二) 2 八象與五行的轉換,結合洛書格局統一物象系統 ![]() 無論八象還是五行,由于表達方式上遵從單字描述法,所以在這里作出約定: 用代表兩個火的“炎”字描述陽火,陰火借用“火”字表達; 用代表兩個水的“沝”字描述陽水,陰水借用“水”字表達。 (注:沝,zhui,一聲) 宇宙不僅僅只有物質和各種物質化的能量,當然也包括了類似“以太”這樣的炁,但是僅僅不止于此,還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那就是意識。由意識所衍生的生物的情緒,都可以導致各種生物能量場產生波動,腦電波的改變也會反映出不同情緒帶來各種頻率的改變。 大家需切記,意識,也是八卦可以描述的范疇,情緒也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精神上的感覺和印象,都可以用八卦來描述,為什么可以這樣?因為:八卦從來不表示任何一種具體的事物,它只是忠實于最根本的時空結構,一切存在的事物首先要有一個時空平臺和時空結構讓其存在并允許其運動與變化,才有所謂的萬物,才有所謂的存在,所以只要對時空結構和全息法則模擬到位,自然能將萬物特性囊括其中。 這也是很多反對易學的人群認為易學可以包容描述萬物性狀是吹牛的原因,畢竟思維角度不一樣。 現在來看看洛書九數的數學格局。這里省略5沒畫,大家明白就好,如圖: ![]() 圖中有四種顏色,每一種顏色對應兩個數字,它們相減都是5。這說明 38 是一組,16 是一組,27 是一組,49是一組。如果是河圖,就加上 5和10這一組。這是由數學邏輯所決定,沒有懸念,沒有討論的余地。這些分組,直接決定了五行的布局。兩土在中宮的五和十,大家明白就好,這里沒有畫。 我們可以倒回去看看。先天八卦中,古人為了賦予符號的現實性,所以為八個符號賦予了八個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事物,是為先天八象。在邏輯上又缺失了兩個物象。所以如果要把那兩個物象融入到這個系統中,就會有十個物象。但是基于三才和陰陽結構,符號在數學邏輯上只有八個,不可能再創建更多,古人也不會再去畫一堆符號出來,所以怎么處理那兩個隱藏的水火,成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 在這里,古人為我們提供了兩種方案: 第一種,繼續用八卦符號,就必須犧牲其中兩個物象。如此,水火的陰陽性被完整表達,但是意味著另外又有兩個物象被隱藏,那便是原本代表天地的土。 第二種,不再用八卦符號,轉而以文字代替符號,但是古人并沒有用冗長啰嗦的“陰火、陰水、陽木”這樣兩個字的表達方式,為了回歸符號的直觀性,古人重新設立了十個文字,是為“十天干”,從這個角度看,把十天干稱為后天“新卦符”或新十卦問題是不大的。 由此,十天干正式誕生。 3 先后天物象的統一性(象則律) ![]() 這個對應關系確定好后,我們把他們放在本人提供的后天八卦版本中: 剩余乾坤兩卦: ![]() 于是只能是把乾坤放入兩個空白的一四宮中。但是這就引申另外一個問題,此時的乾坤到底是水火,還是本來代表著天地的土?由于洛書的格局已經規定了土一定要在中宮,所以這就變成了以下處理方法: 如果按照古人第二方案,那么八卦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在九宮里把天干填進去。后天八卦會消失,從而變成十天干九宮盤。 如果按照古人第一方案,那么就有后天八卦,繼續用八卦符號,但為了把先天系統中缺失的水火表示出來,而其他元素又都有嚴格的位置分布,所以原本代表天地的土,即乾坤這兩個符號,本義已經發生變化,他們不再是天地,不再是土,而是水火。 后天八卦的乾坤,真義是陽水與陰火。 如果大家還記得,水火在先天太極圖里所在的圖案是陰陽比例為2比2的區域。所以這里要再重申一次,乾坤兩卦在先后天八卦的轉變中,在卦象上由原本代表天地的土,進而轉變為水火,是一種符號借用。真正代表土的兩個符號在中宮,但是沒有更多符號了,又要堅持用八卦符號的話,才會產生這種布局。 ![]() 所以,在三易的角度,這種八卦隱藏物象的處理方法,就是歸藏法的本義。歸藏這個詞從哪里來?《周禮》。《周禮》怎么描述三易?三套八卦和三套六十四卦也。因此三易之法,即是三套八卦和三套六十四卦的法則。 我們今人既要沿用古人的概念,在研究的時候就要嚴格按照原始出處的描述去探索、求證,古今學界諸多所謂的歸藏與連山,都在揚其名而空其實,名義上打著歸藏與連山的名號,對三套八卦和三套六十四卦的法則與原理卻只字不提,這到底是古人在忽悠后人,還是后人在利用古人來忽悠更后的人? 黃帝時期,創造了文字,天干地支便屬于最早創造出來的一批符文。因此當天干被用于易學演繹后,歸藏法便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歸藏法決定了后天八卦中的土不允許參與卦符的邏輯演繹中,這是歸藏法的核心。所以可以說,歸藏法是基于五行而只用其四,根于十象而只用其八。 只有糾正了這些卦符與數學上的邏輯矛盾,才能讓五行卦與洛書的五行位一一對應。世傳后天八卦由于把乾屬金、艮屬土,而且八卦的五行又要沿用兩個土,所以導致世傳后天八卦的五行卦屬性與洛書的五行位完全不搭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