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火喉痹是指因于臟腑虛損,虛火上炎熏灼咽喉所致的咽喉病變。臨床上以長期咽喉干燥,癢痛不適,咽內異物感及干咳少痰為特征。相當于慢性咽炎。有的文獻,根據(jù)虛火之類型不同而予不同名稱,如“陰虛喉痹”、“格陽喉痹”、“陽虛喉痹”。 虛火喉痹常因臟腑虛損,耗傷陰分,虛火上炎于咽喉而致,或因風熱喉痹,風熱乳蛾失治或治療不徹底,令陰液耗損,虛火上炎而為病。 虛火喉痹,有肺陰虛損、肝腎虧虛、心腎不交之別,三者解法有別。 1、肺陰虛損 證侯: 咽喉疼痛不甚,干灼不適,口燥咽干.吞咽不利,咽中如有物堵塞,干癢咳潮,痰少粘稠,或痰中帶血。晨輕暮重,至夜尤甚。喉關及周圍粘膜漸紅,喉底可見有朝紅之細小顆粒突起,甚則融合成片。全身可見五心煩熱,唇紅顴赤,午后潮熱,盜汗,舌質紅,苔薄,舌干少津,脈細數(shù)。 病機分析: 咽喉為肺胃之門戶,為飲食呼吸出入之通道,屬肺系。若勞傷或久咳不止,耗傷肺陰,咽喉失于濡養(yǎng),則口燥咽干,吞咽不利。陰虛則虛火上炎,熏灼咽喉,見咽喉干灼不適,微痛干癢咳嗽,痰少粘稠或痰中帶血。 因系虛火上炎,故咽部潮紅,咽失津潤,咽喉不利,故咽中如有物堵塞。虛熱內蒸,則五心煩熱,唇紅顴赤,潮熱盜汗,形.體消瘦.因證屬陰虛火旺,故諸癥晨輕暮重,至夜尤甚。舌質紅,苔薄少津,脈細數(shù)均為肺陰虛,虛火上炎之證。 治療思路:養(yǎng)陰清肺利咽。 2、肝腎虧虛 證候: 咽喉干灼不適,不甚疼痛,干癢,吞咽不利,咽部如物噎塞,渴欲飲水,咽干口燥,咳嗽痰粘稠而少,咳咯不利。喉關及周圍粘膜潮紅,喉底或見細小潮紅顆粒突起,粘膜干燥少津。全身或可見頭暈目眩,耳鳴,視蒙健忘,腰膝酸軟,潮熱,唇紅顴赤,五心煩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癥。 病機分析: 腎為先天之本,五臟六腑之精皆藏于腎.少陰之脈循喉嚨,系舌本,連百下。腎精充足,則濡潤咽喉。肝腎同源,肝腎之陰上承以滋養(yǎng)咽喉.則咽喉得安。 若久病失治損及陰分,或失血耗液,或房室不節(jié).腎陰暗耗,則虛火上擾,陰液不能上達以滋潤咽喉,故咽喉干灼不適,咽干口燥,咳嗽少痰。肝開竅于目而藏血,腎開竅于耳而藏志,肝腎陰虛,故頭暈目眩耳鳴,視蒙健忘,陰虛生內熱,則五心煩熱,唇紅顴赤,潮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shù)。 治療思路:補養(yǎng)肝腎,滋陰降火。 3、心腎不交 證候: 咽喉疼痛較上兩型為甚,咽喉掀熱不適,喉關及周圍粘膜鮮紅,喉底可見鮮紅之細小顆粒突起。全身或可見虛煩少寐,心悸氣短,腰膝瘓軟,潮熱盜汗,頭暈耳鳴,舌尖紅,脈虛數(shù)等癥。。 病機分析: 久病失治,房室不節(jié),勞傷等損及心腎,或五志過極,心火亢盛,下及腎陰,致腎水不能上濟于心,心火不能下交于腎。 心火無制,獨亢于上,嬸灼咽喉,則咽喉疼痛,掀熱不適。心神不安,則虛煩少寐,心悸。腎陰虧虛不能上達以養(yǎng)頭目,頭目失養(yǎng),骨髓不充,則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陽亢,虛火妄動,則潮熱盜汗。舌尖紅,脈虛數(shù)均為心火亢盛之證。 治療思路:滋陰降火,交通心腎。 ①文中未涉及到癥狀的具體用藥,且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具體癥狀還應辨證為主。 |
|
來自: 仕仕霖霖 > 《現(xiàn)代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