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古玩市場上雖然真品比較稀 少了,而且以后會越來越稀 缺,現在國家提倡發展文化產業,國家也鼓勵,承認民間收藏,未來會更加規范的管理,促進民間收藏品的交易。不管怎樣,古董,古玩的這種稀 缺性,只要是有價值的真品,價格只會逐漸的越來越高。 在國外,瓷器與中國是一個概念,可見中國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近年來,中國瓷再引世界風,海內外的收藏機構和藏家一直對中國瓷器情有獨鐘。這不僅是因其精湛的工藝,而且它具備著無可估量的收藏價值。隨著當代陶瓷藝術品收藏市場的日漸紅火,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陶瓷藝術品投資是一種回報頗高的投資方式。 瓷器研究專家、前大英博物館亞洲部主管康蕊君認為,瓷碗上的紋飾吸收了中卉寫生精華,盡顯文人畫蘊,特別是并蒂蓮花寓意帝王紀功頌德的祥瑞征兆,在不尚迷信的康熙皇帝在位時期實屬少見。 ![]() 以瓷器及工藝品拍賣為強項的蘇富比拍賣行近年在亞洲屢創佳績。2011秋拍上一件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以1.68億港元,刷新明代瓷器拍賣世界紀錄;2012春拍上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以2億多港元,刷新宋代瓷器拍賣世界紀錄。 本公司近有幸征集到一只稀世珍品──大清雍正御制款“粉彩花鳥紋方瓶”,藏品高:55.8cm,口徑:14cm,底徑:14.7cm。瓶呈四方形,撇口,折肩,腹部漸收,方。口沿繪倒蓮紋一圈,瓶內壁施松石綠釉。外壁赤紅地粉彩花紋,瓶頸與瓶腹均四面開,外底松石綠釉地上署藍彩楷書“雍正御製”雙行四字款。赤紅地上,還以針刻錦地饕餮紋,工藝繁雜精細之極,器型端莊,釉彩亮麗,盡顯雍正朝官窯器富麗優雅的時代特征。 被譽為“東方藝術珍寶”的清三代粉彩瓷憑借著其自身細膩的做工、豐富的色彩的獨特魅力于收藏界廣受認可,其價位也一直居高不下,并在收藏界有“一粉彩器頂三青花”之說。今年6月15日的廣州大型交易會上,一對雍正年間的粉彩描金引福祝壽圖將軍罐交易出了290萬元的高價,創造了該公司成立11年來瓷器交易的高記錄。據說行內人士分析,在今后幾年內,粉彩瓷還將穩步攀升。 香港4月9日電(記者趙博)記者從蘇富比拍賣行獲悉,香港2013春拍上一件清康熙御制胭脂紅地琺瑯彩蓮花圖碗經11口叫價以7400萬港元,約合950萬美元,刷新清康熙瓷器拍賣紀錄。 在清代,瓷器經典的八寶圖案為輪、螺、傘、蓋、花、罐、魚、腸,此外,中晚期瓷器工藝受到了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因而在瓷器上也經常出現具有西方繪畫風格特點的花紋圖案。如在琺瑯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繪畫西洋人物,樓房、船和狗之類的花紋圖案。 ![]() 這件瓷碗原為知名鑒藏家及古董商張宗憲舊藏,1983年購于香港蘇富比十周年拍賣,時以52.8萬港元;其后在1999年釋出市場,以1200萬港元由張氏胞妹、收藏家張永珍競得。此番再度易手,香港“永寶齋”創辦人翟建民成為新主。 彩繪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源遠流長。《飲流齋說瓷》載:“清代彩瓷變化繁跡,幾乎不可方物。”清粉彩憑著繪畫工致精麗,生動傳神,改變了明代嘉靖、萬歷時只重色彩而不講究造型的粗率畫風。其藝術特征使得康熙五彩以特色的藝術魅力獨步中國陶瓷藝術。 粉彩瓷器有著獨特的藝術特點,其釉面瑩潤,燒制的釉質都較精細,關鍵是其在繪制技巧上有獨特的樣式,不管是人物還是山水、花鳥都表現得簡潔疏朗,并富有層次感,如仕女圖,其神態、造型都有獨到之處,從總體上看,當時的粉彩瓷都給人以無限想象的空間,自然舒展,意境遐遠。 清朝的紋飾深受同時期繪畫的影響,民窯瓷器,寫意寫實并存,用筆豪放。御用官窯連器,圖案趨向規范化,用筆細致入微,構圖拘泥、繁縛。早期紋飾中的山水、樹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鍍點,古裝仕在高警秀麗,柔細的花卉采用沒骨畫法。晚期紋飾中的人物面部無神,鼻部隆大,這一時期龍紋形態不一,既有方頭大額、正肅蒼勁的,也有纖柔細身的,一般為獅子頭,龍發較多,龍腳明顯突出,兩只腳立體感強,龍身粗笨,一般畫為四爪和五爪,如同雞爪。 ![]() 蘇富比亞洲區副及中國瓷器及工藝品部國際主管仇國仕介紹說,瓷胎畫琺瑯始于康熙年間,是清朝宮廷瓷器中極盡珍貴華麗之作,由清圣祖敦鑒親賞,每件都屬二,尤以胭脂紅或粉紅色料為難得。這件蓮花圖碗堪稱景德鎮瓷匠與琺瑯畫匠的合作典范。 據記者在預展上觀看,這件清康熙御制胭脂紅地琺瑯彩蓮花圖碗胎質潔白細膩,釉料純凈光亮,料彩明艷,色地凝沉;器身遍繪瑞蓮佳荷,花朵或含苞或綻放,蓮葉見卷展見枯殘,意雅趣真;底書“康熙御制”雙行四字藍料楷書款,匠工精煉。 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蘇富比拍賣行股票正處于歷史高位,這一股價變化也引發了藝術圈關注,這是否為今年上半年全球藝術品市場走向復蘇的標志?業內人士認為,導致蘇富比股價上漲的部分原因歸功于高端藝術品市場的復蘇所帶來的信心的增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