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漢族的傳統文化之一, 又稱楹聯或對子, 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 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 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更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瑰寶。 對聯起源 對聯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據《宋史蜀世家》記載,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孟昶在除夕讓學士在桃木板上寫的這兩句,成了中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 歷史趣對小故事 1、紀曉嵐和乾隆的妙對 紀曉嵐在乾隆十九年中進士后當了侍讀學士,陪伴乾隆皇帝讀書。時間長了,不免思念起河間老家來。乾隆皇帝也看出紀曉嵐的心事,便說:“紀曉嵐,看你面色悒郁不樂,必有心事在懷,讓我替你猜詳一下如何?”紀曉嵐問:“陛下如何猜詳?”乾隆說:“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紀曉嵐立刻跪下說:“皇上說得很對。如蒙陛下恩準,給假回鄉省親,紀曉嵐衷心感戴圣恩。我便: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乾隆皇帝見紀曉嵐對仗工整,應答如流,不覺圣心大悅,恩準假期,讓紀曉嵐回鄉省親。 2、李調元妙對唐伯虎 清代,蜀中才子李調元到山中寺廟游玩。長老說有事相求。原來,寺廟里有幅荷花圖,是長老師傅所畫。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請他在畫上題字。唐伯虎就提筆寫下了一句題詞: 畫上荷花和尚畫 寫完后對老和尚說:“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對出下聯,此人必是當今奇才!” 李調元一看,便發現了這上聯的妙處:它屬于回文對聯又兼用諧音,字的讀音反讀正讀完全相同。最后他在唐伯虎上聯旁寫出了下聯: 書臨漢帖翰林書 這七個字反過來讀,字的讀音和正讀完全相同,與唐伯虎的上聯珠聯璧合,長老拍手稱奇。從此,這幅畫成了這座寺廟的鎮寺之寶。 3、諸葛亮還擊周瑜 相傳,周瑜自命不凡, 有一次,他以諸葛夫人黃氏面丑為題,向諸葛亮呤道: 有目也是瞅,無目也是丑, 去掉瞅邊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難挑一個妞。 (“瞅”的古漢語的寫法,左偏旁為“目”,右邊為“丑”) 諸葛亮聽罷微微一笑,即刻對道: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 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成嬌。 江東美女數二喬,難保銅雀不鎖嬌。 周瑜聽罷大怒,諸葛亮還是勝了一籌。這種傳說是否真實,就不得而知了。 4、鄭板橋見聯濟貧 鄭板橋當縣令時微服私訪,見一戶人家的破舊大門上貼的對聯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批:又是一年 鄭板橋見聯,忙令隨從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戶主得濟含淚道謝。 5、梁啟超妙對張之洞 傳說梁啟超去見湖廣總督張之洞。張之洞想給梁啟超一個下馬威,剛見面即出一聯讓梁對: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武漢舊稱江夏) 梁啟超從容做對: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真正的讀書人,要有膽識和氣節。“不敢在前不敢在后”,體現了一種謙虛又不卑不亢的精神。 6、“不如不說”與“何必多管” 傳聞某縣有一主事官喜歡議上司是非,抨擊時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視察縣衙,有人將此事上告,御史叫來這個主事官痛斥一頓,并忿忿道一上聯: 說人之人被說人之人說,人人被說,不如不說。 主事聽了心理不服,答下聯: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7、農民巧對地主追債 相傳有個農民欠地主的債無法償還,于是請人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上,對聯是: 借新賬,還舊賬,借賬還賬,賬還賬 拆東墻,補西墻,拆墻補墻,墻補墻 橫批:老(沒有里面一“點”) 地主上門討債見聯,不覺詫異,自語道:“這橫批的“老”字,說“考”又不象,說“老”又沒有一點?”話音未落,只聽農民說:“老(字)要是有一點,早就還你了!” 8、撇捺人生 對聯的高明之處更在于字形于字義完美結合,有一幅對聯甚是有趣,如下: 上聯:若不撇開終是苦; 下聯:各自捺住即成名。 橫批:撇捺人生 其妙處在于,“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只有收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凡世間之事,撇開一些利益,看開了就不苦了;方寸之間,能按捺住情緒才是人生大智,豈不妙哉! 9、接對聯 書圣王羲之的字千金難求,一年除夕,他在家門口貼的對聯幾次被人揭走,于是生出一計,貼出一副對聯: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這樣便沒人敢揭了,但畢竟是春節不能不吉利,便在后面加了幾個字,令人叫絕: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10、三國名人入對 四川內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聯說景,實則諧音含三國六個人名: 身居寶塔,眼望孔明,怨江圍實難旅步; 鳥在籠中,心思槽巢,狠關羽不得張飛。 其中含有孔明、姜維(江圍)、呂布(旅步)、曹操( 槽巢)、關羽、張飛六個人名。其字面意思可解為:鳥兒被圍在寶塔之內,眼望塔孔中的亮光,只怨江堤圍困,難以出去旅行;被囚籠中,心中思念舊巢,只恨雙翅被關,不能夠展翅飛翔。 11、進退兩難 從前,有位秀才在結婚的當天早上,父親突然去世,只好喪事喜事一起辦。按風俗,喪事喜事都要貼對聯,秀才犯了難,有位文人卻寫了一副對聯: 臨親喪,作新郎,哭乎?笑乎? 細思量,哭笑不得 辭靈堂,入洞房,進耶?退耶? 再斟酌,進退兩難 這副對聯,描繪了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12、上下“憑”等 針對封建社會“上尊下卑”官氣十足,有人戲一聯: 上司開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對對對 下級陳詞達千言,始終嗯嗯嗯,噢噢噢 橫批:上下憑等 13、唐伯虎嘲諷商人 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寫一副對聯,他欣然揮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流 沒想到,商人嫌發財的含義不濃,唐伯虎見他是一俗夫,便又寫一聯嘲笑道: 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 夜里銅錢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這下,商人反而大喜,原來他就愛這種不倫不類的對聯。 14、蘇過應對蘇軾 半夜二更半;(蘇軾) 中秋八月中。(蘇過) 傳言,蘇軾有一年與家人中秋賞月,時至半夜,蘇軾想試試兒子們的才學,遂吟出了上聯,并要三個兒子作對。其第三子蘇過反應敏捷,隨即對出了下聯,真是“虎父無犬子”呀。 15、蘇軾和黃庭堅互對 蘇軾和黃庭堅是好友,兩人經常互對: 書房好似藥室;(蘇軾) 學士乃是郎中。(黃庭堅) 蛤蟆水上真書出;(蘇軾) 蚯蚓泥中草寫之。(黃庭堅) (聯語互譏對方書法之弊病。)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蘇軾)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黃庭堅) 據說,一日,蘇軾與黃庭堅在松樹下對弈圍棋,忽然有幾顆松子落在棋盤上,蘇軾順口吟出上聯。黃庭堅抬頭環顧一看,見湖邊有一漁夫在柳樹下釣魚,遂對出下聯。一個說松子有意,一個道柳絲有情,用的是擬人手法,聯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興味盎然。 朔雪飛空,農夫齊歌普天樂;(蘇軾) 晚霞映水,漁人多唱滿江紅。(黃庭堅) 蘇軾和黃庭堅乘舟出游,至晚方歸。時值晚霞映水,煞是壯觀。黃庭堅出口吟出了下聯。蘇軾正沉迷于景色之中,被黃庭堅的出句引發,隨后續出了上聯。聯中“普天樂”和“滿江紅”既表現出了彼時彼地的情景,又是“詞牌”名。二人吟罷,不約而同地拍掌大笑。 各省趣對 對聯文化在中國有千年歷史, 當這種文化與各省特色相結合的時候更加妙不可言: 內蒙古上聯:碧草氈房,春風馬背牛羊壯; 黑龍江下聯:蒼松雪嶺,沃野龍江豆谷香。 西藏上聯: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新疆下聯:天山南北“烏魯木齊”。 山東上聯:泰山日,孔子仁,人文典范; 山西下聯:壺口煙,關公義,天地奇觀。 云南上聯: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海南下聯:瓊海獨具大手筆,五指擎天。 廣東上聯:南海風清,講述春天故事; 廣西下聯:漓江水碧,飄來三姐新歌。 寧夏上聯:紅黃藍白黑,五珍獻瑞; 陜西下聯:字史酒醫詩,諸圣流芳。 香港上聯:荊花吐艷香江瑞; 澳門下聯:蓮蕊臨風鏡海清。 貴州上聯:苗寨黔山黃果樹,茅臺赤水; 四川下聯:川肴蜀繡錦官城,花徑草堂。 吉林上聯:車輪飛轉東西南北追風去; 遼寧下聯:鋼水奔騰春夏秋冬入眼來。 重慶上聯:朝天門喜迎天下客; 天津下聯:塘沽港笑納萬國風。 福建上聯:品鐵觀音,香飄兩岸; 臺灣下聯:拜媽祖廟,情系一家。 青海上聯:水澤源流江河湖海; 甘肅下聯:金銀銅鐵鉻鎳鉛鋅。 安徽上聯:黃山為九州增色; 江西下聯:瓷器與中國同名。 湖南上聯:八百里洞庭憑岳陽壯闊; 湖北下聯:兩千年赤壁覽黃鶴風流。 河北上聯:萬里長城山海關,龍頭為首; 河南下聯:獨門絕技少林寺,天下無雙。 名人自題聯 自題聯, 一般是自作自賞,懸掛于墻壁, 或作為座右銘,自我鞭策勉勵。
挽聯 了一些有趣、激勵人心的對聯, 也有一種用來哀悼死者的挽聯。 著作有千秋,此去震驚世界; 精神昭百世,再來造福人群。 三登慶元三人第; 四入熙寧四輔中。 ——蘇軾挽韓琦 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蘇軾挽知音侍女朝云 據《惠州六如亭懷古聯》載:蘇軾懷才不遇,終生不得權貴賞識,但其兩名侍女卻對他的文章道德,壯志抱負,深為欽佩,使蘇軾視為知音。這兩名侍女的學名一叫“朝云”,一叫“暮雨”。有一年,朝云不幸早逝,蘇軾如失姐妹。悲痛之余,他親書挽聯。 此聯不僅把兩名侍女的名字巧嵌聯中,既有真情實感,又充分表露了對死者的痛念之情。寓意雙關,借題發揮,感嘆“人間少知音”。又有傳言說,蘇軾曾納朝云為妾,故亦有稱此聯為“挽妾聯”。 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凈; 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林兆龍題廣東省惠州西湖朝云墓 當然也有些人的挽聯帶點諷刺調侃色彩,湖南軍閥譚延鎧一生的處世哲學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國民黨的行政院長,由于處世圓滑,又得了一個“水晶球”的綽號。他死后,有人給他寫了如此一副對聯: 混之為用大矣哉, 大吃大喝,大搖大擺,命大福大,大到院長; 球的本能滾而已, 滾來滾去,滾入滾出,東滾西滾,滾進棺材。 茶聯 茶聯是以茶為題材的對聯,是茶文化的一種文學藝術兼書法形式的載體。我國各地茶館、茶樓、茶園、茶亭的門庭或石柱上,往往有這樣的對聯、匾額。茶聯美化了環境,增強了文化氣息,可以促進品茗情趣。現代的茶藝館也每每以茶聯顯示文化品位。 半榻夢剛回,活火初煎新澗水; 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風。 十載許句留,與西湖有緣,乃嘗此水; 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見故人。 陽羨春茶瑤草碧; 蘭陵美酒郁金香。 飲茶思源,何曾望極; 吃菇念樹,豈可忘恩。 翠葉煙騰冰碗碧; 綠芽光照玉甌清。 松濤烹雪醒詩夢; 竹院浮煙蕩俗坐。 為品清香頻入座; 歡同知心細談心。 喜報捷音一壺春暖; 暢談國事兩腋生風。 佳肴無肉亦可; 雅談離茶難成。 借得梅上雪; 煎茶別有香。 掃來竹葉烹茶葉; 挖得松根煮菜根。 此地千古茶國; 滿城都是君子。 尋味君子知味來; 伴香雅士攜香去。 壺在心中天在壺; 心在壺中地在心。 茶字草木人人茶茶人; 品者三口德德品品德。 官為七品不如一壺可品; 才高八斗怎抵一池萬斗。 始皇明月照青陵; 茶心原在一杯中。 來路可數歇一刻知味; 前途無量品一杯何妨。 碧泉涌出山腹事; 玉壺映進蒼天心。 淡酒邀明月; 香茶迎故人。 冰冷酒,一點水,兩點水,三點水; 丁香茶,百人頭,千人頭,萬人頭。 沽酒客來風亦醉; 買茶人去路還香。 喜辭舊歲,春風梳柳; 笑迎新春,苗潤茶新。 松風煮茗; 竹雨談詩。 美酒千杯成知已; 清茶一盞能醉人。 淡飯粗茶有真味; 明窗凈幾是安居。 水抱山環新屋繞園林茶趣; 春華秋實生活勝城市風光。 鴻雁賀喜銜柳枝; 春風迎親帶茶香。 茗苑寄來曾憐黔婁夢白; 蓉城逆去又悲汝士升仙。 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混日子; 半個心半點意半瓶墨水度終生。 千樹梨花幾壺茶; 一莊水竹數房書。 茶煮三江水柔情似水; 煙飛萬里霞笑態如霞。 茶開千里市市場繁榮; 酒醉五湖春春光明媚。 茶為山藏富富貴齊天; 酒催豪客歌歌唱盛世。 飯熱茶熱八方客常暖; 茶好湯好世季店如春。 莫道醉人唯美酒; 茶香入心亦醉人。 名山名寺共名茶; 水碧山青茶更佳。 人間何處是仙境? 春山攜枝采茶時。 名苑清風仙曲妙; 石潭秋水道心空。 人上人制茶中茶; 山外山出味中味。 茶中茶制人上人; 味中味出山外山。 雞鳴院內茶; 白鶴井中水。 山實東吳秀; 花稱瑞草魁。 從來名士能評水; 自古高僧愛斗茶。 春茶一杯依舊; 桃符萬戶更新。 柳井有泉好作飲; 君山無處不宜茶。 春其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凝成云霧頂; 飄出晨露香。 客到座中宜數碗; 水是人間第一泉。 為愛清香頻入座; 欣同知已細談心。 只緣清香成清趣; 全因濃釅有濃情。 菜在街面攤賣; 茶在壺中吐香。 看水滸想喝大碗酒; 讀紅樓舉杯思品茶。 鐵石梅花氣概, 山川香茶風流。 淡中有味茶偏好; 清茗一杯情更真。 陸羽搖頭去; 盧仝拍手來。 四大皆空,坐片時何分爾我; 兩頭是路,吃一盅各分東西。 四海咸來不速客; 一堂相聚知音人。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掃雪應憑陶學士; 辨泉猶待陸仙人。 茶香飄四海; 友誼播九州。 茶敬客來茶當酒; 云山云去云作車。 忙什么?喝我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聽他擺龍門陣,再飲三盅。 客至心常熱; 人走茶不涼。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結龍團。 揚子江中水; 蒙山頂上茶。 陸羽閑說常品茗; 元龍豪氣快登樓。 茶香高山云霧質; 水甜幽泉霜雪魂。 雀舌未經三月雨; 龍芽已點上時春。 幽借山頭云霧質; 香分巖面蕙蘭魂。 酒醉英雄漢; 茶引博士文。 喝口清茶方解渴; 吃些糕點又充饑。 嘻嘻哈哈喝茶; 嘰嘰咕咕談心。 心隨流水去; 身與白云閑。 難怪西山春茶好; 只緣多情采茶人。 綠叢遍山野; 戶戶有茶香。 坐觀樓百尺; 三面種新茶。 小徑山茶綠; 疏離木槿紅。 樵歌已向平橋度; 好理藤床焙早茶。 賣茶客渡回風嶺; 驅犢人耕活水田。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經翻陸羽,歌記盧仝。 羹香懷帝德; 茶色慮民災。 水流清影通茶灶; 風遞幽香入酒筵。 來不請,去不辭,無束無拘方便地; 煙自抽,茶自酌,說長說短自由天。 瓦罐煎茶燒樹葉; 石泉流水洗椰瓢。 茶香味濃難比毛尖; 西湖龍井茶中之美。 舊譜最稱蒙頂茶; 霞芽云腋勝醍醐。 琴里知聞唯綠水; 茶中幫舊是蒙山。 活火烹泉價增盧陸; 春風啜茗譜品旗槍。 陸羽譜經盧仝解渴; 武夷選品顧渚分香。 陽羨春茶杯杯好; 蘭陵美酒盞盞香。 酒醇、飯香、茶濃; 花鮮、月明、人壽。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塵濾一時凈; 清風兩腋生。 泉香好解相如渴; 火紅閑評坡老詩。 樓堂廟宇對聯 對聯又稱楹聯,因古時多懸掛于樓堂、宅殿、廟宇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漢字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 張大千題紹興戒珠寺 上聯:此處既非靈山,畢竟什么世界。 下聯:其中如無活佛,何用這樣莊嚴。 張掖大佛寺 上聯:一覺睡西天,誰知夢里乾坤大。 下聯:只身眠凈土,只道其中日月長。 濟南千佛寺 上聯:笑到幾時方合口; 下聯:坐來無日不開懷。 棗莊龍泉寺 上聯:大千世界,彌勒笑來閑放眼。 下聯:不二法門,濟顛醉去猛回頭。 杭州靈隱寺 上聯: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 下聯: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望江樓 上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樓千古; 下聯: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影萬年、月井萬年。 樂山凌云寺 上聯: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下聯: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寧夏同心清真大寺 上聯:爾來禮拜乎?須摩著心頭,干過多少罪行,向此處鞠躬叩首。 下聯:誰是講經者?必破出情面,說些警赫話語,好叫人入耳悚神。 應縣凈土寺 上聯:念念不離心,要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下聯: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斷十方。 大雄寶殿 上聯:凈土蓮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聯:牟尼珠獻,三摩三藐三菩提。 觀音閣 上聯:音可觀乎? 下聯:士何大焉。 滕王閣 上聯:有才人一序在上頭,恨不將鸚鵡洲踢翻,黃鶴樓捶碎; 下聯:嘆滄海橫流無底止, 慨然思班定遠投筆, 終子云請纓。 日照天后祠聯 上聯:問觀音為何倒坐? 下聯:恨眾生不肯回頭。 (祠中觀音面北,人稱倒坐觀音) 潮州開元寺觀音閣聯 上聯:大慈大悲,到處尋聲救苦。 下聯:若隱若顯,隨時念彼消愆。 北京潭柘寺彌勒殿 上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下聯:開顏便笑世間可笑之人。 濟南千佛寺 上聯:笑到幾時方合口。 下聯:坐來無日不開懷。 陳寶琛撰大同華嚴寺觀音閣聯 上聯:人世大難開口笑。 下聯:肚皮終不合時宜。 廣東南華寺 上聯: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空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將何物供奉。 下聯: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得意處有什么來由。 天王殿 上聯:多聞正法,以廣目光。 下聯:增長善根,而持國土。 (此聯分別將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嵌入聯中。) 城隍廟 上聯:莫怪和尚們這般大樣。 下聯:請看護法者豈是小人。 臺南城隍廟 上聯:問你平生所干何事?圖人財,害人命,奸淫人婦女,敗壞人倫常,摸摸心頭驚不驚?想從前千百詭計奸謀,那一條孰非自作。 下聯:來我這里有冤必報!減爾算,蕩爾產,殄滅爾子孫,降罰爾禍災,睜睜眼睛怕不怕?看今日多少兇鋒惡焰,有幾個到此能逃! 貴陽城隍廟 上聯:站著!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膽還來瞞我! 下聯:想下!俺這里輕饒哪個?快回頭莫去害人。 安徽宿松城隍廟 上聯:只是罵個道打個僧,這這般這般,若毀圣謗賢,那還了得。 下聯:不過吃口肉喝口酒,便如此如此,倘壞心毒膽,怎么樣兒。 土地廟 上聯: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下聯:陰陽合歷,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 神仙廟 上聯:善報惡報循環果報,早報晚報如何不報。 下聯:名場利場無非戲場,上場下場都在當場。 財神廟 上聯:只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 下聯:不做半點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為難。 郭天民題湖南長沙真武廟 上聯:中國有圣人,是祖、是師,咄咄西來東土。 下聯: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鎮南來。 李匯川題四川敘永灶神廟 上聯:五轉汞、七轉鉛、九轉丹,萬象皆清,洪爐中有真人訣。 下聯:一分屋、二分竹、三分水,纖塵不染,蜀國南來小洞天。 齋堂聯 上聯:一粒米中藏世界。 下聯:半邊鍋內煮乾坤。 河南少林寺面壁洞 上聯:一葦渡江,達源溯六祖。 下聯: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安徽九華山華嚴洞 上聯:清華真佛地 下聯:莊嚴古洞天 福建安溪龍門鎮金沙巖 上聯:金山掛月窺禪徑 下聯:沙鳥聽經戀法門 彰化修水巖 上聯:修德種因法身圓妙 下聯:水清月現玉蓋尊嚴 承德水月庵 上聯:山靜塵清,水參如是觀。 下聯:天高云浮,月喻本來心。 天水羅漢堂 上聯:處處無非菩提海 下聯:山山盡是普陀崖 房縣鳳凰山觀音洞 上聯:見見見,非見非見,見非見。 下聯:聞聞聞,不聞不聞,聞不聞。 福州西禪寺 上聯:翠翠殷殷,處處花花果果。 下聯: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河南少林寺西坊 上聯:雙雙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 下聯:六六玄峰,翠聳光連萬壑云。 蘇軾集盧秉傳句自題湖北黃岡寓居雪堂 上聯:臺榭如富貴,時至則有; 下聯:草木似名節,久而后成。 蘇軾題江西省吉水龍濟寺 上聯:天外樓臺山外寺; 下聯:云邊鐘鼓月邊僧。 蘇軾題江蘇省鎮江北固山甘露寺飄樓 上聯:云涌樓臺出天上; 下聯:風搖鐘磬落人間。 蘇軾題湖南省汨羅屈子祠 上聯:詩筆離騷亦時用; 下聯:文章爾雅稱吾宗。 蘇軾題江蘇省無錫惠山景徽堂 上聯:雪芽為我求陽羨; 下聯:乳君水應餉惠泉。 蘇軾題江蘇省無錫惠山摩崖 上聯:石路縈回九龍脊; 下聯:水光翻動五湖天。 蘇軾題浙江省杭州孤山蘇寒巖 上聯:爵比郭令公,歷中書二十四考; 下聯:壽同廣成子,住崆峒萬八千年。 蘇軾題廣東省廣州真武廟 上聯:逞披發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 下聯: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云乎哉。 蘇軾題江蘇省蘇州怡園 上聯:步翠麓崎嶇,亂石穿空、新松暗老; 下聯:抱素琴獨向,倚窗學弄、舊曲重聞。 蘇軾題河南省許昌天寶宮呂祖殿 上聯:廟貌與天齊,云來云去風不定,無異空中樓閣; 下聯:畫工從地起,花開花謝景常新,真乃蓬萊仙境。 余清逸題江蘇省南京秦淮河風景帶大成殿 上聯:大成殿興興毀毀,毀毀興興,興乎?毀乎?早期纂詩書、定禮樂周游天下,我行我素; 下聯:孔仲尼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耶?非耶?晚年作春秋、贊周易留傳古今,君論君評。 現代行業聯 除了各類寺廟對聯,還有些飯館、店鋪、公共場所等也有不少詼諧趣作,真可謂是“高手在民間”! 在四川青羊區平安巷內的一小飯館,大門上的對聯還掀起過不小的浪潮。 上聯:稀飯干飯茫茫 下聯:肥肉瘦肉嘎嘎 橫批——太實在 此聯一出,甚至有人打趣,不是四川人不要貿然誦讀。原來,上聯所說的“茫茫”,即是四川話“飯”的意思;“嘎嘎”說的是“肉”,所以這也成了一副有“油鹽”味的對聯。 曾有抗戰時重慶一茶館聯: 空襲無常,盅客茶資先付; 官方有令,國防秘密休談。 細細讀來頗有深意…… 另外,一些店肆的對聯也很有趣: 服裝店:好將妙手夸針巧;漫把春風細剪裁。 旅店:歡迎春夏秋冬客;款待東西南北人。 廁所:小處不可隨便;大家都講衛生。 關于廁所,其實有很多趣對,偶然還讀到了一幅非常有趣的對聯,其言簡意賅,語義雙關,亦雅亦俗: 討小便宜,得大解脫。 書店:欲知千古事;須讀五車書。 理發店:雖是毫發生意;卻是頂上功夫。 眼鏡店:君憑我廣開視野;我助君明察秋毫。 雜貨店:事與人便人稱便;貨招客來客自來。 油漆店:此是春華秋實事業;并非東涂西抹文章。 筆店:詞源倒流三江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墨店:玉露磨來濃霧起;銀箋染處淡云生。 紙店:銀流鵠白三都貴;墨染鴉青五色奇。 硯店:筆架山高虹氣現;硯池水滿墨花香。 十八式套路 其實不管對聯如何變化多端, 都離不開這“十八式”套路, 喜歡對聯的你可以收藏, 日后慢慢琢磨、品味。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 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這一習俗列為 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它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廣泛的傳承、流播,這種與書法美妙結合的民族文體, 讓國人自豪,更令世界驚嘆!
|
|
來自: 學到老圖書館nd > 《精品收藏*美文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