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到2045年,將有6.3億糖尿病人, 5.87億糖耐量異常人群 據IDF全球糖尿病概覽第八版2017評估,全球約4.25億人患有糖尿病,或8.8%的20-79歲成人患有糖尿病。如果這類趨勢持續下去,那么到2045年,將會有6.29億的20-79歲人群患有糖尿病。 在全球范圍內,僅在醫療方面,糖尿病患者每年便會花費7270億美元,這相當于醫療費用的八分之一。 據評估,全球有3.521億人(占20-79 歲成人的7.3%)患有糖耐量異常 (IGT)。到2045年,20-79歲IGT患者人數預計會增長到5.87 (3.844–9.927)億,占成年人口的8.3%(5.6%~13.9%)。IGT患者不僅患上糖尿病的風險較高,而且更容易使用醫療服務,因而往往需要更高的醫療支出。 注: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異常(IGT)統稱為糖調節受損,也稱糖尿病前期。 02 查一查、測一測, 哪些人是糖尿病高危險人群 在成年人(>18 歲)中,具有下列任何一個及以上的因素者,即為糖尿病高危人群:
在上述各項中,糖尿病前期人群及中心型肥胖是 2 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其中 IGT 人群每年約有 6%~10%的個體進展為 2 型糖尿病。糖尿病篩查有助于早期發現糖尿病,提高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防治水平。因此,應針對高危人群進行糖尿病篩查。 1. 糖尿病篩查的年齡和頻率 對于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及早開始進行糖尿病篩查。對于兒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從10 歲開始,但青春期提前的個體則推薦從青春期開始。首次篩查結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復篩查一次。 2. 糖尿病篩查的方法 對于具有至少一項危險因素的高危人群應進一步進行空腹血糖或任意點血糖篩查。其中空腹血糖篩查是簡單易行的方法,宜作為常規的篩查方法,但有漏診的可能性。如果空腹血糖 ≥6.1 mmol/L 或任意點血糖 ≥7.8 mmol/L 時,建議行 OGTT (空腹血糖和糖負荷后 2 h 血糖)。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也推薦采用中國糖尿病風險評分表,對20~74 歲普通人群進行糖尿病風險評估。該評分表的制定源自 2007至2008年全國14 省、自治區及直轄市的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數據,評分值的范圍為0~51分,總分 ≥25分者應進行OGTT。 掃碼立即測試 03 “糖尿病能夠被預防” 這個結論迅速被全世界認可 中國醫生和科學家厥功至偉 中國醫生和科學家在1986年開展的“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在1997年引起了全世界對糖尿病預防的關注。 通過簡單的生活干預(飲食和運動管理),竟然能將特定高危群體的糖尿病發生率降低51%。這顛覆了大家對糖尿病的認知。 隨后跟進的芬蘭糖尿病預防研究和美國的糖尿病預防計劃,研究結果均顯示,在生活方式干預約3年后,2型糖尿病發病率降低了58%。來自印度和日本的研究,也發現了生活干預會降低糖耐量異常患者的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 那么,我們可以理解為糖尿病前期是一個可逆的過程,若能早期診斷和治療糖尿病前期,將會減少或延緩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微血管病等疾病的發生發展。 04 盡人事,聽天命 那么,在糖尿病早期要做哪些努力才能逆轉或者延緩糖尿病呢? 控制飲食 1. 限制飲食的總熱量,每日飲食總熱量至少減少 400~500 kcal(1 kcal=4.184 kJ)。總熱量中碳水化合物供能占50% ~ 60%,蛋白質占10%~ 20%,脂肪20%~30%。而其中,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多含于牛、羊、豬等動物的制品中)攝入需要占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 2. 選擇低血糖生成指數(GI)的食物,如芹菜、黃瓜、青豆、水果、藕粉、山芋等。低GI食物進入腸道后停留時間長、釋放緩慢,使葡萄糖進入血液后峰值較低,引起餐后血糖反應較小,所需胰島素也相應減少,避免血糖劇烈波動,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 此外,低GI食物易產生飽腹感,同時引起較低的胰島素水平,而胰島素能夠促進糖原、脂肪和蛋白質的合成,因此食用低GI食物一般能夠幫助身體燃燒脂肪,達到瘦身的作用。 3. 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粗糧、蔬菜、水果、豆類等,少吃動物內臟、蛋黃及甜食,不吃油炸食品。膳食纖維可以延緩和降低糖類吸收,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同時可降低人體對胰島素的要求,平衡和穩定血糖水平。此外,它還可增強飽腹感、抑制食欲、降低膽固醇和血壓,對糖尿病前期人群十分有益。 1. 規律的有氧運動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前期的重要手段。研究認為,適宜的有氧運動不僅能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增強骨骼肌對葡萄糖的轉運能力,還具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對于糖尿病前期人群轉歸為正常人群具有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常見的有氧運動項目有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車、傳統運動、有氧操和球類運動等。 2.中國傳統運動鍛煉包括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而在糖尿病前期的運動干預中,已經有研究表明,八段錦運動可以有效預防或延緩糖調節受損發展為糖尿病。 3. 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擴展,抗阻運動和高強度間歇訓練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優勢也開始體現,但二者的安全性一直都是運動醫學工作者關注的問題。因此在缺乏專業指導的情況下,建議糖尿病前期人群謹慎選擇抗阻運動和高強度間歇訓練的運動方式。 多數糖尿病前期患者體型肥胖,而肥胖是誘發糖尿病的重要因素。要知道,肥胖使得脂肪細胞增多、增大,脂肪細胞生成和分泌許多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有些可引起胰島素抵抗,使胰島素的功能降低,使血糖升高。因此,減肥對于糖尿病前期患者來說,刻不容緩。建議超重或者肥胖者應使體重至少降低7%,或者其BMI達到或接近24 kg/m2,如能達到標準體重則更好。 糖尿病前期患者情緒的高與低、或緊張或驚嚇等都會對胰島素的分泌產生影響而引起血糖的波動。國內外的研究均顯示,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有利于維持機體穩定的內分泌狀態,對穩定血糖,減少并發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可多聽輕松慢節奏的音樂,舒緩情緒,放松肌肉,鞏固降糖的效果。患者亦可參加一些娛樂活動,緩解生活壓力,遠離高血糖。 除了這些生活方式的干預措施外,藥物在糖尿病前期預防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但具體如何使用藥物,需要到醫院就診后,遵循醫生的建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