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點透視法
中國山水畫的觀察法與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不同。“焦點透視”是在一幅畫中有一個固定視點和一條視平線,而中國山水畫多用不受空間和視線限制的
“散點透視”,也稱“動點透視”。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說的“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觀”,是指觀察的視點是移動的,它不受視野限制。畫家可以不在某一固定位置觀察景物,視點可做上下、左右、遠近的變化,可以將仰視、俯視、平視、遠觀、近取完美結合在一起,表現出“咫尺千里”的遼闊境界。這是中國山水畫構圖的特色,也是中國山水畫的魅力所在。

錢桂芳《長江萬里圖》(局部)散點透視法構圖

錢桂芳《高峰觀瀑》散點透視法構圖
二、三遠法
將中國山水畫的透視方法具體化的是宋代郭熙,他在《林泉遠致》中提出了“三遠法”:
“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緲緲。”
1.高遠法
“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高遠是仰視。也有一種說法稱“蟲視”,即把自己放在最低處,看什么都高大雄偉,氣勢磅礴。視平線處于下端,用于描摹高山峻嶺、懸崖飛瀑。為了夸大山之高峻,可把人物、房屋畫得很小,也可把峰頂推出畫外或隱入云層,達到岸然兀立的效果。

錢桂芳《松居觀瀑圖》高遠法構圖
2.深遠法
“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深遠是俯視。由前往后畫出深奧之感叫深遠。意思就是以一雙千里眼,看到千山萬水,丘丘壑壑都濃縮在畫面尺幅之間。類似于現在說的“鳥瞰”。畫面進深大,形成一種具有深遠空間的意境。運用深遠法時也可加強云氣,使之有深遠感。這種處理方法,可在俯視條件下把綿延不斷的群山和萬里江山收入畫中。

錢桂芳《群嵐疊嶂》深遠法構圖

錢桂芳《峽江圖》深遠法構圖

錢桂芳《秋江清遠圖》平遠法構圖

錢桂芳《溪山帆影》平遠法構圖
3.平遠法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平遠是平視。平遠景色要畫出前后左右的遼闊空間。平遠法有兩種:
一是矮山及丘陵的平遠山水,二是只有田園河流的平原大地。前一種可用煙氣加強平遠之感,有了煙氣便覺蒼茫遼闊。后一種是用景物的透視、河流的縱橫來加強平遠效果。平遠的視平線處在畫面中間或中部偏上位置,平遠構圖可將南方溪山湖畔的鐘靈神秀、雅逸平和在畫面上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