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屯堡古鎮位于貴州省西部平壩縣,喀斯特地貌大山深處,有天臺山、龍眼山兩山脈,距貴陽市72公里。素有“滇之喉,黔之腹”之稱,是云南通往江南的必經之路。屯堡是明代屯田戍邊時散落在云貴高原的屯兵部隊村寨的總稱。屯是屯軍駐扎的村寨,堡是商人與百姓居住的村寨,目前屯堡村寨仍保留著600年前明代江南習俗。天龍古鎮現居住屯堡人5236人、1325戶。









陳蘊瑜將軍故居
陳蘊瑜將軍曾是國民黨第八軍102師304團團長,1938年5月23日參加徐州會戰中犧牲,因戰功顯著,被追認為少將軍銜。

蔣中正題匾;忠烈可風

屯堡人的地戲原始粗獷,對戰爭的反映栩栩如生,被譽為“戲劇活化石 。

地戲,俗稱"跳神",因演出不用戲臺和苗臺,就在村野曠地進行,故名地戲,為儺戲的一種,形成于明代初葉,是貴州省安順市屯堡人獨有的一種頭戴木刻假面的漢族民間戲劇,安順地戲只演"正史",不演龐雜劇目;只有武戲,沒有文戲。地戲的表演形式比較古樸。演員頭頂面具,面罩青紗,背插小旗,手持刀、槍等兵器,在鏗鏘的鑼鼓伴奏種相互唱、和、舞、打,場面熱烈。



地戲俗稱“臉子”,為安順民間傳統戲劇地戲演出者頭戴的臉譜,用百楊木精雕細刻而成,造型生動形象、夸張詭秘。分為文將、武將、少將、老將、女將地戲俗稱“臉子”,為安順民間傳統戲劇地戲演出者頭戴的臉譜,用百楊木精雕細刻而成,造型生動形象、夸張詭秘。分為文將、武將、少將、老將、女將五種。



屯堡婦女的裝束沿襲了明清江南漢族服飾的特征。





路邊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