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這樣的口號,就是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和自覺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這聽起來很高明也很動人,但實際上從來都沒有實現過。 家庭教育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最近在網上看了這本電子書,名叫《我家孩子真自覺》,書中提出了很多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教授家長和老師如何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讓他們養成一些社會通行的規矩和習慣,是孩子能獨立地思考,主動地行動起來。 所以如果你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是一個很“自覺”的孩子,那多半是父母師長長期陪伴、正確督導和嚴格管束的結果。 讓我們回到文章的開頭的那句口號,那句口號為什么會沒有實現呢?因為它不符合人性,不了解孩子。 孩子之所以為孩子,關鍵就在于其自覺性,而且你也不可能真正的讓孩子自覺,孩子唯一的天性就是玩耍。可以說,孩子是一個情緒化的存在。 經常會有家長說:“我家孩子做事情總是不自覺,什么事情都要監督他。” 這種事情恐怕是所有家長們的煩惱,但是這里有一句話要送給各位家長:“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孩子的本質是善良的,但他光明的天性尚包裹在動物性之中,在現實里的表現,也不過是吃喝拉撒,哭哭笑笑。 孩子可以做到自覺的吃喝玩樂,但是做不到自覺的學習。因為這是動物性的本能,毫不費力就可以做到,而人性的表現卻需要一定的理性與意志力,需要吃點苦頭才行。 因此孩子自覺性的養成,是一個段漫長的過程,在正常教育的情況下,也需要到十五六歲才可以初步建立。 所以在此之前,孩子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自覺,需要有大人的陪伴、督導和管束。 一直都很相信這么一句話: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想培養出一個熊孩子很簡單,由疼愛到溺愛,孩子被嬌慣放縱久了,就會變成熊孩子。 想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也很簡單,那就要給他恰到好處的管束!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有點狠心 作為一位有遠見的父母,當然是不會指望孩子能自覺的。 最近周杰倫的《說好不哭》刷爆網絡,這3元的歌曲購買熱度甚至讓QQ音樂的服務器一度奔潰。 但是你也許不知道的是,周杰倫曾在一個節目中,自爆小時候被母親逼學鋼琴的辛酸史。 從4歲開始學鋼琴,還被媽媽要求每天練2小時。 對于小時候好動的他,是根本坐不住的,媽媽葉惠美就會拿著藤條,默默地坐在一旁監督。 每當聽見窗外別人家的孩子在外玩耍的聲音,周杰倫的心里就特別難過。 周杰倫甚至埋怨媽媽:“為什么別人都在玩,而我要學鋼琴”。 但是,媽媽還是不會放松對他的要求,拿著藤條逼迫他練琴,他只能繼續練習。 成名之后的周杰倫,則非常感謝媽媽的一番苦心。 在這個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到,有遠見的父母往往帶著點狠勁。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如果父母不逼他們一把的話,也許就會錯過最佳的學習時機了。 畢竟誰的人生都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在后悔也是沒有任何的意義。 因此在孩子自覺性不高的時候,父母就要做好監督,這樣才能讓孩子成才。 自覺性的培養要越早越好 今年的高考已經過去了很久,大家一定知道這么一個新聞,廣西理科狀元楊晨煜,以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綜290分,總分730分的高分,打破了恢復高考以來廣西理科總分最高分記錄。 在記者問及教育方式時,孩子的母親說: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監督養成習慣,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我們平時基本只管好他的后勤工作,他的課業我們就交給老師了,我們就不去打擾他。” 同時還表示: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要時時刻刻地監督他、留意他。而且監督的過程中,父母自己也要自律,不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卻在玩手機。 所以說到底,父母也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在要求孩子自覺的時候,自己也要自覺。在監督孩子的時候,自己也不要玩手機。 而孩子的自覺性培養,也是要越早越好。畢竟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從小培養孩子自覺學習,他就會成為別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一旦發現孩子的越規矩行為,及時糾正。同時給予適當的強制,這并不是壓迫,而是在意志弱的時候,幫助其克服困難,讓孩子變得堅強。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礎,孩子自覺自律是目的,基礎打牢,不怕地動山搖。 *來源: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 |
|
來自: 昵稱37024558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