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業的發展是緣于利益,雖然它每年可以為世界各國貢獻巨額的稅收,但作為一種食品,它起到的作用其實更像是毒品。僅在2016年,全球約300萬人直接死于飲酒,因酒致病致殘者不計其數。相應地,酒友們買酒喝酒只是緣于愛喝,至于喝酒是不是真有好處,有些人是不知道,有些人則是不想知道。 01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除了水之外,酒是歷史最為悠久的飲料,同時大概也是第一個人造飲料。不過很遺憾,上帝在創造人類的時候,并沒有為我們的身體打開利用酒精的閥門,所以酒對人的身體來說其實一直是個負擔。 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喜歡酒精帶來的神妙感覺。由于人類在大部分的時間里生產力都比較低下,釀酒又要消耗有限的食物資源,所以酒一直被認為是個好東西。千百年來關于酒的贊歌無數,“適量飲酒,延年益壽”的觀點深入人心。 但現代醫學的研究結果卻與傳統觀念正好相反:酒精對人體的損害幾乎是全方位的,從神經系統到消化系統再到心血管系統等等無一幸免。它所能誘發的腫瘤種類之多,幾乎覆蓋了機體的各個器官。 高度白酒是酒中的王者,它的殺傷力要更大一些。除了上述間接損傷之外,由于酒精濃度高,所以它對組織的直接損傷要遠高于其他酒類。現在有許多所謂“原漿”之類的“好酒”動輒都在60度以上,與消毒的酒精濃度相差無幾。幾杯下去,口腔以下的消化道粘膜就會迎來一次急性化學燒傷,長此以往反復刺激,最終的結果輕則是炎癥,重則是腫瘤。 與此同時,酒還具有成癮性,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毒品,只是程度上比海洛因之類東西的輕一些而已。酒精入口后會產生自上而下的燒灼感,酒友們期待那種熱辣辣的感覺跟癮君子們期待針頭刺破皮膚的感覺幾乎如出一轍。 統計顯示,酗酒者的平均壽命比常人要短10年左右。由此看來,靠酒來延年益壽只是古人的一個臆想或者是酒友們的理想,目前的所有關于壽命的流行病學調查中,“適量飲酒”從未作為長壽的關鍵因素位列其中,倒是反面的結果不勝枚舉。 簡單說,就是喝得越多,死得越快。 02 我不愛喝酒,只是喜歡那種感覺 所有愛喝酒的人都不愿承認自己有酒癮,而之所以不肯承認這一點,是因為“酒精依賴”四個字在人們的印象里代表了缺乏自律甚至是放縱,是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 對酒精飲料的偏好,其實就是酒精依賴的最常見的表現。 所以,不要說什么白酒的醇厚、紅酒的綿長、啤酒的麥香……其實你愛喝都是酒精。如果把這些酒里的酒精全部去掉,你也就沒那么多“感覺”了。 除此之外,整個人類也是有的酒癮的,而且越來越大。早期人們不斷改進制酒技術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一個不斷提高酒液中酒精濃度的過程。一般釀造酒的酒精含量低20%,而蒸餾酒的酒精含量可在60%以上,現代工藝更是可以高達90%以上。 之所以要這么做,就是希望喝起來“過癮”的效率更高---如果能喝上幾小杯就能飄飄似神仙,誰還會趕著去光顧景陽岡的小酒館呢?所以,白酒的出現是人類對酒精成癮的必然結果,而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所謂名酒,基本上也都是高度白酒。 酒精的濃度越高,對人的損害就越大。無論它在傳說中曾是舒筋活絡的神藥還是激發詩情的玉液瓊漿,它對人負面作用一直都在那里,不來不去,不增不減。 03 喝酒使我興奮 恰恰相反,酒精對人類神經系統的作用主要是抑制。至于為什么人喝了酒之后會有興奮的表現,這與人體神經系統的復雜構造有關。 酒精是親脂性小分子物質,進入人體后它和它的代謝產物會迅速進入神經系統,由淺入深地對神經細胞發揮抑制作用。涉及神經細胞最多那些的復雜功能就會首先受影響,而相對簡單的功能則影響不大。 以說話為例,它包括了呼吸、聲門和聲帶活動、組織語言……等一系列反射。雖然這些反射已經比較復雜,但也還都是基礎部分,主要是解決說話的動作和基本內容,也就是“怎么說”和“說什么”。在這些反射的上層還有更復雜更高級的調控中樞,主要解決說話的情緒和其他深度邏輯思維,比如“能不能說”和“該用什么口氣說”。 當酒精發揮作用之后,頂層深度思維的能力會首先被影響,于是負責具體功能的中樞就會相對顯得活躍起來:興奮、話多、易激動……等等,都是這個階段的典型表現,這時給人的感覺就是“嘴上沒有把門兒的了”。 這只是早期階段,如果酒精進一步攝入,其他功能就會被逐漸抑制,于是就會從豪言壯語轉成胡言亂語直到“大舌頭”的狀態,最后就是不言不語了。 不僅是語言是這樣,酒精對其他神經反射的影響也符合這個規律。酒能亂性,也是這種作用的產物之一。 也有一種理論認為酒精可以引起腦組織中內啡肽的增加,從而引起欣快感。其實不管是啥機理引發了欣快感,酒的抑制作用都是很明顯的:當你感到飄飄欲仙的時候,你的協調性、準確性和反應速度都已經明顯下降了。 酒后不駕車,根本原因就在這兒。 不過酒精這些作用的后果并不全是負面的,輕度的欣快感會讓人容易突破一些思維上束縛,這在創作領域產生過奇妙的效果。李白的詩、蘇軾的詞、王羲之的《蘭亭序》、張旭的狂草等等,都與喝酒有關。酒與歌的關系向來也很密切,酒后的人更愛唱歌,唱起來也似乎更加地“不要臉”。 此外,英國人有一項研究發現:男性規律地喝酒聚會有助于減少抑郁癥的發生,看來無論是用酒助興還是借酒消愁,都是有一定藥理學基礎的。人類的心理疾病是高級思維發生紊亂的結果,酒精對皮層的抑制雖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卻可以短時間內抑制人的“胡思亂想”。 遺憾的是該研究并沒有指出聚會時喝多少算是合適,也沒有說明怎么能既得到精神上的快樂,又把它對身體的損害減到最小。事實上,凡是愛喝酒的人都很難控制得住量,常常是喝著喝著就多了。 跟吸毒一樣。 04 好酒量是練出來的 酒量主要是指人體在單位時間內分解酒精的能力。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需要很多種酶,但大多數酶的含量個體差異并不大,只有一個是例外:乙醛脫氫酶。 乙醇在體內被轉化成乙醛之后需要乙醛脫氫酶進一步轉化,酒量小的人體內乙醛脫氫酶的含量低,乙醛會在體內迅速累積,隨即引發一系列臉紅、心跳加速等一系列“喝多了”的癥狀。 從生理和藥理的角度看,長期規律性地攝入酒精可以誘導增加體內乙醛脫氫酶的含量,但是增加得不會太多。也就是說經常喝酒會使你的酒量增大一點,但是很有限,至少離你心里想象的“有酒量”還是要差得很遠。 有許多酒量大的人在初次飲酒時也可能會不勝酒力,但只要開始接觸酒精,他們體內乙醛脫氫酶的含量就會指數級增加,很快呈現出海量的本色。“練酒”對這些人來說與其說是練,不如說是一種恢復,不像小酒量的人混酒場,完全就是癩蛤蟆墊床腿---硬撐。 所以,永遠不要相信“酒量可以練出來”這樣的鬼話,“臉紅的不可忽視”的說法更是害人不淺。酒量跟容貌一樣,都是天生的,與其拼了老命去做東施效顰的笑柄,不如靜下心來潛心修煉,做個酒桌上的君子。 05 酒是陳的好 所謂的好酒,一般是指存放時間比較長的釀造酒。 釀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發酵過程,雖說產物中主要的成分都是水和酒精,但那些少量存在的成分對酒的質量影響非常大。酒制成之后如果存放一段時間,會繼續緩慢地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有很多人會覺得陳年的酒好喝、不上頭,還不容易醉,但這并不是因為酒在變“好”,恰恰相反,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酒會變得越來越不像酒。 因為酒的基本屬性是酒精,而酒在儲存中發生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酒精的含量。 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酯類物質增加 這是醇類物質與羧酸反應的結果,它的主要產物是乙酸乙酯等酯類物質,酒精度數越高的酒這種反應越明顯。酯類物質具有芳香氣味,所以我們會覺得陳酒更具醇香。 二、醛類物質減少 醛類物質是新酒入口“辣”的感覺的主要來源。此類物質沸點低,容易揮發,還可以與醇類結合轉變成縮醛,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儲存之后,酒中的醛類物質會大大減少,喝起來也就不那么“沖”了。 三、酒精的減少 長期儲存,無論是窖藏還是分裝,酒精的緩慢揮發都是無法避免的,再加上前面兩類化學反應都會消耗酒精,所以陳酒的度數會普遍降低。如果喝酒前有溫酒的習慣,那你喝進去的酒精量就會進一步打折扣。 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變化,陳酒喝起來的確會要溫和一些,但酒精的含量也低了。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的抽檢,所有的酒在經過長時間儲存之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酒精含量下降,這是一條鐵律。 一般來說存放5-10年的酒在品質上已經達到穩定,延長存放時間對于酒來說并沒有“好處”。至于商家常有“30年陳釀”、“50年陳釀”的說法,這或許符合經濟學原則,但從化學的角度看是個笑話,別太當真。 當然,從酒精減少了對健康還是有好處的,從這個角度看,陳年的酒確實是“好”,只是與酒友們說的“好”不是一回事。 06 解酒藥可以增長酒量 如果把酒精比做毒物,那么安全的解毒一般有四個方式:一是阻止毒物吸收;二是中和或者分解毒物;三是對抗毒物的核心毒性作用;四是加速毒物排泄。 很遺憾,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針對酒精產生這樣的作用。但喝酒時“海量”的感覺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所以市面上依然會涌現出大量號稱能解酒的神藥。這些“藥”的種類很多:有能醒酒的、有保肝的、有秘方、還有西藥,林林總總地很多,但沒有一個是真有用的。 貌似有點“用處”的是納洛酮。 納洛酮是一種西藥,屬于中樞神經興奮劑,臨床上常用于解救麻醉性鎮痛藥急性中毒和拮抗殘余作用,也用于全麻催醒及抗休克和某些昏迷病人。 說到底,納洛酮不能分解酒精,也不能對抗酒精對組織的毒性作用,只是會讓你的大腦“醒”一下而已。這就像給你吃兩片安眠藥、在你昏昏欲睡的時候從頭到腳潑一盆涼水,你一定會瞬間驚醒一下,但涼水澆頭顯然不能解決什么問題。 在酒精的面前,納洛酮的作用跟涼水類似。它只能短暫的對抗一下酒精對于腦組織的抑制作用,對酒精的其他大量負面作用同樣是無計可施。至于保肝、護胃之類的藥物,離解酒就差得更遠了。 要想“解酒”,最好的辦法首先是少喝酒,其次是先吃點東西延緩酒精吸收以及對抗酒后低血糖,然后多喝水緩解酒后低血壓、同時增加排泄……這些辦法雖然看起來不像是辦法,但其實是最好的辦法。 鑒于酒精在體內除了自身代謝和排泄以外別無它法,所以說在喝酒時不管是大酒量的還是小酒量的,也不管你吃不吃“解藥”,其實都是在憑著身體硬扛。 扛得久了,問題就來了。 07 個人心得 一口氣說了這么多,介紹一下我家的喝酒情況。 家里年輕人基本不喝酒,老人喝酒是這樣“規定”的:每天最多喝一次酒,一次不超過一兩,若是高度白酒,還要摻入等量的礦泉水……老人若是有異議,我就把這套“酒經”給他講一遍,再加上些臨床上常見的例子。態度溫和如看病,娓娓道來似念經,他們很快就由煩生恨,喝酒的樂趣大減,漸漸地也就少多了。 有飲酒習慣的人只要開始戒酒,他的精神體力狀況都會明顯好轉很多。自己的身體舒服了,對酒也就沒那么喜歡了。這會是個良性循環。 不知道這樣做是不是一定能讓人長壽,但我知道酒喝多了肯定是不行的,酒精的度數高也是不行的。而且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見到過任何一項隨機對照的前瞻性研究顯示喝酒對身體有好處,這個很要緊。 當然也沒聽說過不喝酒能有啥壞處,這個似乎更要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