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字發展有著6000多年的歷史,從紅山文化當中的陶文到后來的甲骨文再到后來的金文、大篆、小篆、草書、行書、楷書等到,書法的體系已經漸漸完備,從書寫的技巧方面,古人也已經幾乎寫盡了。 這些書體當中尤其以小楷書法最為流行,小楷書法代表了一個時代最高的書寫規范,不會寫小楷的書法家,便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書法家。 小楷書法在中國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小楷書法脫胎于隸書,在魏晉時期發展成熟,其核心人物是鐘繇,從隸書到楷書進行了一個過渡,而王羲之則是將這種風格完美化,寫出了一個新的高度。 到了唐朝由于佛教文化興盛,一種新型的小楷書體逐漸通行于世。 這種書體就是“抄經體”。 唐朝佛教文化的興盛,導致了大量的佛家需求,所以涌現出了一大批的抄經生,這些“抄經生”一些是寺院的僧侶,一些是落地的秀才,一般皆是以此“為生”。 我們從流傳下來的作品來看,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轉輪王經》了,這篇經文曾經一度被評為“唐人小楷第一”。 “抄經生”在“抄經”的時候,一般有著嚴格的界定,寫不好是拿不到潤例的。“抄經生”在抄寫經文的時候,往往會洗手焚香,營造出一個比較平和舒適的狀態,然后在所書紙張上面清晰地畫出“烏絲欄”,然后在這種“烏絲欄”當中書寫。 這種書體,一波三折,筆筆變化不斷,豐富了魏晉以來書寫小楷的筆法,同時再書寫的結體上面,也極具開張之勢,蘊含了大唐盛世的氣魄。 在眾多的唐人寫經范本當中,《轉輪王經》是公認為最高水平的代表,書寫《轉輪王經》的作者叫做鐘紹京,他曾經是“江南第一個宰相”,他也是三國時期大書法家鐘繇的第17世孫,所以被世人被稱為“大鐘和小鐘”。 《轉輪王經》達到了唐人小楷的一個最高峰,后世之人尚未發現能比得上的,元代的大書法家趙子昂曾經一生學習《轉輪王經》,晚年的時候稱自己未得《轉輪王經》神韻之三四,可見《轉輪王經》有多神妙。 《轉輪王經》是后人學習小楷的最佳范本,從唐以后,后世之人學習小楷無不是從《轉輪王經》獲得教義。 在當代《轉輪王經》不僅是小楷書法的入門范本,更是學習硬筆書法的不二之選,很多人學習硬筆書法喜歡找一些當代人的字帖臨摹,殊不知已經走了彎路,學習硬筆書法從《轉輪王經》入手,不僅可以將字寫好看,同時再格調上也是學習其他法帖,所不能比擬的。 本文所配圖片均為《轉輪王經》,如今這本偉大的小楷法帖,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我們將此作按照原帖比例,采用超高清的宣紙復制技術,還原出了原貌,到達了跟原作一模一樣的狀態。 欲購此卷,請點擊下面惠購: ![]() ![]() ![]() ![]() ![]() ![]() ![]() ![]() ![]() |
|
來自: yujiang301 > 《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