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浩瀚的書法文化發展史,從倉頡造字的傳說,到甲骨文的發現,再到后來的金文、大篆、小篆、楷書、行書、草書的巔峰,書法體系已具備非常完善的體系,古人在書寫技巧和書法功底方面,也創下了許多后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鐘紹京《轉輪王經》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書體中,當屬小楷最有實用性,楷書是書法入門的必選書體,但是能寫好一手好的小楷卻不易。 小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所表現得形式不同,是隸書向楷書過渡時的產物,其始創于三國時期的鐘繇,到了晉朝時期,王羲之將小楷進一步完善美化,使之有了完善的體系。 鐘紹京《轉輪王經》 到了唐朝時期,小楷的藝術水平達到了巔峰。由于唐朝尚佛教文化,一時間以小楷抄寫經文流行于世,這種書體又被稱為“抄經體”。 在眾多的“抄經體”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數《轉輪王經》了,這幅小楷經文書體一波三折,富有變化靈活之感,用的是魏晉小楷的筆法,但是結體開張,有氣吞山河之氣魄感,彰顯盛唐之氣勢。 鐘紹京《轉輪王經》 書寫《轉輪王經》之人是鐘紹京,即是前文提到小楷創始人鐘繇的第十七世孫,史上為了彰顯此二人,特意稱之為“大鐘”、“小鐘”。 這卷《轉輪王經》可以說是唐朝小楷的巔峰,后世無一能與之匹配,更勝于《靈飛經》。元朝書法家趙子昂,曾多次臨習《轉輪王經》,直到晚年才感嘆自己掌握了三四分《轉輪王經》的精髓,可見《轉輪王經》的精妙之處。 鐘紹京《轉輪王經》 《轉輪王經》可以說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小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整體小楷工整嚴謹,但是點畫間卻盡顯靈動,這在歷代書法中世鮮見的,其筆法之精美,風姿之綽約,動靜結合,剛柔并濟,實屬難得。 鐘紹京的《轉輪王經》可以說是后世臨摹小楷的絕佳范本,1200多年來,滋潤了無數書法家。 鐘紹京《轉輪王經》 在當下,《轉輪王經》不僅僅適用于小楷的學習,更是學習硬筆書法的不二之選,很多人學習硬筆書法的朋友,喜歡臨摹一些當代書法家的字帖,往往容易陷入瓶頸,難以突破,而《轉輪王經》不僅字好看,更講究格調,是其他字帖難以比擬的。 鐘紹京《轉輪王經》
鐘紹京《轉輪王經》 ——編輯 芊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