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高建平:這本《美學史》,我讀了四遍

     子夏書坊 2019-12-10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 文 心,題目有改動。

    《美學史:從古希臘到當代》

    門羅·比厄斯利 著

    高建平 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4月

    作者:高建平,瑞典烏普薩拉(Uppsala)大學美學博士。現任中華美學學會會長、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會長;深圳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國際美學協會主席。

    很高興門羅·比厄斯利的這本《美學史:從古希臘到當代》能以中英對照的形式出版。這是一本我喜歡的書,伴隨著我度過了許多美學的歲月。

    我初次讀這本書時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我碩士研究生剛畢業,在一所大學教書。當時,這本書給我的印象很深:給大人物留下了恰當篇幅,論述得精煉而全面;在提到歷史上的一般人物時,能放在一個發展過程之中,畫龍點睛地說幾句意味深長的話,而不只是列出人名和作品名;緊緊抓住哲學美學的核心,又對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等藝術中的重要觀點能給以恰到好處地有所涉及;在處理與自己同時代人的觀點時,能努力做到客觀公正,而不是只講一家之言。當時我就想,這本書如能譯出來,對中國學生學習美學,對中國美學的建設,會是一件大好事。

    第二次精讀本書,是我在瑞典讀書時的課程要求。20世紀90年代初,我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美學系攻讀博士學位。這本書是那兒的規定教材,而且是導師讓我讀的第一本書。為此,我花了整整一個夏天,仔細讀了一遍,記了厚厚的一本筆記。然后,再將一些重要段落用紅筆劃出來,做到能背誦或復述,既從中學習美學知識,也從中學習專業英語的表述方式。終于考試過關,拿到了寶貴的兩個學分。

    第三次通讀這本書,是我幾年前回國后給研究生上課。我要求研究生讀這本書,我自己也再讀一遍,寫出一個筆記、補充材料和讀書心得三合一的講稿。幾屆學生帶下來,講了好幾遍,每次都再把書的主要內容再溫習溫習。

    第四次全面通讀,就是這次翻譯了

    1

    關于這本書的作者門羅·比厄斯利(Monroe Beardsley, 1915—1985)的一些情況,我想中國學術界已經很熟悉了。他生于美國康涅狄克州的布里德波特(Bridgeport),在耶魯大學受教育,以后主要在坦普爾大學哲學系執教。在20世紀的40年代,他曾與W. K. 溫姆薩特合作,寫出兩篇著名的文章,即《意圖謬誤》和《感受謬誤》。這兩篇文章,前一篇試圖區分作者的意圖與文學作品的價值,后一篇試圖區分讀者的感受與文學作品的價值,他所持的是一種反浪漫主義的,“新批評”的立場。對此,他自己在本書中有所介紹。

    作者的美學代表作,是出版于1958年的《美學:批評哲學中的問題》。這本書被公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美學著作之一。該書基本上堅持了分析美學的方法,但又深受杜威實用主義美學和現象學美學的影響,對所有最重要的美學問題都作出了回應。這本書的兩個最基本的立場是,新批評式的藝術獨立或自律和審美的優先性。前者是說,藝術作品與自然物一樣,具有客觀性。欣賞和批評只是對該物的性質認識而已。對象的真實性不依欣賞和批評者的觀念而改變。后者是講,藝術品是審美價值的主要源泉,盡管自然物也有美,但只有在藝術品中,審美價值才得到集中體現,審美價值構成了批評的主要標準。這些觀點對中國讀者來說,應該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可惜的是,這本書至今還沒有中譯本。差不多在同一時代出版的蘇珊·朗格的《感受與形式》、魯道夫·阿恩海姆的《藝術與視覺》、恩斯特·貢布里希的《藝術與錯覺》等重要著作,都已經譯成了中文,而這本在美國的哲學美學圈子里有著更大影響的著作,卻還沒有翻譯出來。可以說,不讀這本書,就無法對于20世紀的美國美學有一個公正全面的了解,無法說明美國美學如何走進分析美學(作者是分析美學的代表人物,又吸收了實用主義美學的因素),又走出分析美學(今天美國美學家通過重讀杜威,又對比厄斯利的一些觀點形成新的理解)的過程。除了這本書以外,作者還寫過兩本書,即《批評的可能性》和《審美的視點》。

    我們這里譯介的,是比厄斯利的一本美學史著作。比厄斯利有意識地將歷史寫作與理論寫作區分開來,在這本書對他自己的美學談得不多。不過,從本書序言中用分析美學的觀點對美學這個學科的界定,以及本書最后對當代經驗主義論述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他的基本美學傾向。

    在英語世界,較有影響的西方美學通史類的書,大致有這樣幾本。有兩本用英文寫成的,這就是鮑桑葵的那本最早的《美學史》,和基爾伯特和庫恩合著的《美學史》。在這兩本中,前一本1892年出版,后一本1939年出版。兩本書都很有價值,特別是前一本,對于研究人員來說,非常值得一讀。但作為一般學生讀物,兩本書都老了一點。在英語世界以外,還有不少美學史類的著作。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克羅齊的《作為表現科學和一般語言學的美學》一書的第二部分,那本書更像是克羅齊美學的延伸。還有一套波蘭學者塔塔凱維奇所寫的三卷本《美學史》,這套書講解細致,條理性強,還附有原文與英文對照本的參考資料錄,很有價值,特別這套書中對中世紀東正教美學,非常精采,可以彌補前述各種美學史的不足。可惜的是,這套書沒有寫完,只寫到康德以前“早期現代”時期。

    那么,現在,在西方國家學美學的學生用哪一本書作基本教材呢?所我所知,還沒有更新的美學通史出現,大學里所使用的就是比厄斯利的這一本。這本書的特點是,從古希臘寫起,卻將重點放在現當代,書中包括進了新形成的歷史、新的資料、新的視角。書的篇幅安排是,從古代到英國經驗主義占全書篇幅的一半,而從康德到現代的篇幅則占另一半。這樣,既讓讓學生對美學的歷史有一個大概而準確的了解,又迅速接近當代現實,了解正在出現的新的思潮、流派和方法。說自己身邊的事,對正在出現的大量的材料作一概括,對還活著的同事作一評價,這些都是極其艱難的,但也正是這樣著作,對學生最有幫助。


    2


    這本書在人名譯法上采取的辦法是,以《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和幾本影響較大的西方哲學史著作的中文翻譯為重要依據,再參考商務印書館出的幾個國家的姓名譯名詞典給出譯名。至于地名,也是依照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地名譯名詞典。我的翻譯原則是,能用現成譯名的,就不要自創。尊重既有習慣,每一個姓名和地名都查一遍,寧愿自己的麻煩一點,不給讀者帶來額外的負擔。

    但是,有些譯法,特別是一些術語,則盡管已經有了習慣譯法,仍酌情作一些變更。我想,對于翻譯中術語的處理,最理想的做法還是一一對譯,即為每個術語找一個固定的漢語翻譯。這不僅對讀者理解原書的意思有幫助,甚至對美學本身的建設,也是有益的。但是,要全部做到這一點很難。這里挑選幾個術語的譯法,作舉例說明:

    一、有幾個用大寫字母開頭的詞與這些詞用小寫字母開頭詞,意思不一樣。在譯文中,就努力尋找選擇不同的漢語來翻譯。例如,將Form譯成“范式”,而form譯成“形式”;將Idea譯成“理念”,而idea譯成“觀念”。但是,Art與art,由于用得太普遍,在不同的人那里意思又不同,還沒有想到更好的區別辦法,姑且都譯成“藝術”,只是將the fine arts給一個固定的譯法:“美的藝術”。關于art, Art和the fine arts這三者在含義上的區分,我在一些文章已經詳細解釋過,這里不再重復。我的文章中的觀點,也部分來自于本書,希望讀者能在閱讀時細心體會這三者的差異。

    二、過去有一些書將imitation和mimesis都譯成摹仿。這兩個詞在美學史上長期被換用,意義差別不大,只是前者來源于拉丁文,而后者來源于希臘文而已。本書在翻譯時,采取硬性對應的辦法,將前者譯為“模仿”,而將后者譯為“摹仿”。與此相類似,本書對representation和expression這兩個詞的翻譯也作了硬性規定,即前者譯為“再現”或“表象”,后者譯為“表現”。

    三、有時,一個詞也有兩種譯法的情況。例如image一詞,本書一般譯為“圖像”,在有些情況下,也譯成“意象”。在這里,“意象”不取中國人所說的“意”與“象”相結合的含義,或者抽象的“意”與具象的“象”之間的融合關系,而是指“意”中之象,或者mental image,即心靈中的圖像。與此相類似的還有harmony一詞的譯法,當它指專門的音樂術語時,就譯為“和聲”,而指一般美學上的意義時,就譯為“和諧”。另外,在英語中,nature有多種意思,在本書中,為了統一,只選取兩種譯法,即譯為“自然”和“本性”,而盡量避免“本質”、“天性”等譯法。

    四、一些書在譯deformity一詞,常常直接譯為“丑”,本書努力將之與ugliness區分開來,將deformity譯為“畸形”,而將ugliness譯為“丑”。“丑”與“畸形”在現代美學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意義,而在傳統西方美學中,兩者意義相近,例如在休謨的《人性論》中,兩個詞就是換用的。在譯法上注意這種區別,對于更清晰地理解現代美學與傳統美學,西方美學與中國美學的差別,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五、在翻譯到康德美學的論述時,有一些詞頗難處理。例如,judgment of taste,現有的中文譯本在翻譯《判斷力批判》時,大都譯為鑒賞判斷。從方便讀者而言,這種譯法當然是很好的。但是,taste這個詞本來主要是由于一些英國經驗主義美學家們的使用而成為重要的美學概念的,因此,在翻譯這本史書時,就有一個前后章之間的術語統一問題。本書在不影響理解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將之譯為“趣味判斷”。

    六、在翻譯康德的a priori 與transcendent概念時,努力將它們用“先天”和“先驗”兩個詞分別譯。與此相類似的還有“feeling”和“emotion”兩個詞的譯法。Feeling這個詞過去常被譯為“感情”、“情感”,等等,本書將“emotion”一詞譯為“情感”,而在不影響理解的情況下,盡可能將“feeling”譯成“感受”。例如,蘇珊·朗格的Feeling and Form一書,則《感受與形式》,而不像過去那樣譯成《情感與形式》。

    3

    這本書的原名是《美學:從古希臘到當代》。十二年前,此書曾以《西方美學簡史》的書名,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過。這次再版,根據出版社的建議,定名為《美學史:從古希臘到當代》,理由是,這原本就是一本通史類美學書。這次改版,還校正了不少翻譯上的失誤。其中有些是我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有些是我的學生們給我指出的。特別是李天和朱俐俐兩位博士研究生,讀得很仔細,發現了不少小問題。能發現老師錯誤的學生,是好學生,在此感謝她們。在本書這次漢英對照版的出版過程中,蔣文博先生作了許多的努力。他還希望做一些本書的推廣工作。我在感謝之余,還想說一句,這的確是一本值得推廣的書。近年來參加一些美學和藝術界的會議,常聽到一些很有才華的青年學者的發言中,出現西方美學史上的知識性錯誤。在一些著作和論文中,這種錯誤也不少。這本書也許會對他們有所幫助。

    當然,作為一本世界美學史,這本書有很多缺陷。其一是,這本書畢竟出版幾十年了,一些美學上的最新發展還沒有能包括進去。其二是,這畢竟還只是一部西方美學的歷史。本書作者在“序言”中提到,呼吁出現美學上的國際主義。我很喜歡這個詞,不是“全球化”,而是“國際主義”!“全球化”意味著文化間趨同,特別是指在資本力量的作用下“被趨同”,而“國際主義”意味著文化間相互聯系,相互起作用。一部美學史,不應該只是西方的美學史,也不應該只是西方對世界的影響史。我們需要一本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美學史。當然,先要有研究,然后才能寫史。在過去一些年里,我所做的事是,讀西方的書,研究中國人自己的傳統。這樣,研究就有了兩個知識參照系。在兩個參照系中進行研究,這不僅是中國學者,而且是當代一切非西方學者普遍存在的兩難境遇,但同時,這也是他們的機遇。這樣走下去,知識會一點一點地得到積累。寫作一部全球美學通史的時機,在今天也許還不成熟,但這一天總會到來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白嫩护士在线播放|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 日日橹狠狠爱欧美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免费的网站| 日韩精品亚洲专在线电影| 亚洲人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三区|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无码人妻斩一区二区三区| 97人妻人人揉人人躁人人| jizzjizz少妇亚洲水多| 菠萝菠萝蜜午夜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77777在线观看|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免费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国产高清在线男人的天堂| 奇米影视7777狠狠狠狠色|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国产不卡一区二区| 无码少妇高潮浪潮AV久久| 无码专区 人妻系列 在线|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APP下载|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粗壮挺进邻居人妻无码| 四虎在线播放亚洲成人|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国内熟妇人妻色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国产精品| 最新无码国产在线视频人与| 欧美黑人大战白嫩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严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