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時期,眾所周知,由于自身出身低微以及侍奉先皇(唐太宗),所以飽受爭議,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她起用來俊臣、索元禮等人大力懲治對此有微言的宗室、貴族和大臣,所波及之范圍懲處之程度世所罕有。 ![]() 婁師德劇照 在一次上早朝中,時任夏官(即兵部)侍郎的婁師德和鳳閣(即中書省)侍郎的李昭德相約一同上朝。由于婁師德體型肥胖,所以走起路來十分吃力,被遠遠地落在了后面。李昭德早早到達殿門卻遲遲等不到婁師德,心里十分著急,唯恐再等下去會遲到被處以重罰,所以在婁師德好不容易到達殿門時,早已不耐煩的李昭德忍不住說了一句“鄉(xiāng)巴佬”,這一句卻讓周邊的所有大臣為其捏了一把冷汗。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婁師德當時除了夏官侍郎的身份還有同平章事,等同宰輔,從品級地位上要比李昭德高得多,而李昭德膽敢公開場合辱罵上級,等待他的必然不是什么好事。可令眾人想不到的是,在婁師德休息片刻后,突然哈哈大笑,回道:“眾皆貴人,我不做鄉(xiāng)巴佬還有誰能勝此大任呢?”聽聞此語,眾大臣皆大笑,紛紛佩服婁師德的肚量與風(fēng)趣。 ![]() 武則天畫像 最體現(xiàn)婁師德智慧的莫過于在其弟出任代州刺史臨行前的一番對話,婁師德言道自己位居宰相,而弟弟又出任一方大員,如此必然會招致很多人的嫉恨,從而引出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該如何合理避免此事的發(fā)生?他的弟弟拍著胸脯說道,即使有人往他臉上吐口唾沫,他也會自己擦掉絕不發(fā)難于人。 ![]() 婁師德畫像 婁師德的“唾面自干”理論雖然看起來有些不切實際,但也不得不說,確實在當時那個特殊環(huán)境下有著非比尋常的作用。試想,如果李昭德辱罵了婁師德,婁師德保持沉默,一方面會讓李昭德心里憂懼,另一方面可能會走向為求自保實施報復(fù)的極端,相反婁師德做了解釋還如此風(fēng)趣,頓時將當時的尷尬場面化于無形,李昭德心里也自然不會有什么其他想法。而唾面自干更是體現(xiàn)其在那個特殊環(huán)境下的一種超脫于外的雅量,也正因如此,來俊臣等人才不會對其構(gòu)陷,他才會從進士及第開始,一路出將入相,駐守邊疆三十余年,青史留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