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無才姐 被老師叫到學校一頓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想想都很刺激呢! 作為一名戲精,哦不,嚴謹的老母親,我早已在心里把這場景彩排了八百遍。 畢竟我是坐擁一只曾經很像學渣、未來也不知道會不會渣、目前相當難以控制的老二的人啊! 所以粉絲寶寶轉發的一段視頻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看完我總結出兩點: 一,人生而平等,渣娃生而隨機,心理學家也逃脫不了普通老父親的命運; 二,一個人的氣質里藏著他走過的路,讀過的專業書和分析過的人,即使當了老父親,心理學家挨完訓的反應也是清新脫俗的。 各位老父老母們,就讓我們一起點開視頻,享受一個療程的脫俗體驗吧! ???????????? 視頻中的賀嶺峰是國內知名心理學家,現任上海政治學院心理系主任、教授、國家級心理咨詢師考評員、多家心理培訓機構培訓員,著有多本心理學專著,娶有一妻,育有一女。 一天賀專家正埋頭工作,突然接到女兒數學老師語氣不善來勢洶洶的電話,一刻不敢怠慢,請了假就直奔學校,“一路上內心很忐忑”,那是一種連心理學家也無法控制的忐忑沒錯了。 到了學校,老師劈頭就問:“你們家長是不是覺得生完孩子就沒什么事了?教育的事全部推給我們學校的老師啊?” 賀老父親誠惶誠恐,唯唯諾諾:“不是不是,我們家長有責任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老師一聲冷笑,連發三問:“孩子的作業是你簽字嗎?”“簽字的時候檢查了嗎?”“檢查了為什么同一道題錯了四遍?” 最后白眼一翻,發出致命一擊:“怎么做家長的啊?!” 賀老父親被批得體無完膚,帶著連心理學家也無法擺平的不爽灰溜溜地回家了。 回家后自尊心創傷后應激障礙發作,誰也不理,抱著飯碗埋頭苦吃。 一旁感覺情況不妙的女兒弱弱地問:“老師把你叫去說了什么?” 這時候賀老父親顯示出了一位心理學家應有的專業素養,迅速整理了心情,編寫了劇本,回答道: “老師說你最近的考試,數學的卷面明顯比以前整潔多了,通過這件事情看出你學數學的態度比以前端正了,希望你在以后做題的時候認真審題,多驗算,這樣成績才能提高。” 事后他解釋道: 數學老師為什么訓我?因為她心情不好。小學數學就那么點東西,沒什么復雜的,所以她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直到遇見了我女兒。 那么簡單的題教了四遍還不會,自尊心受到了強烈打擊,到底是你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 不知道她訓完我之后是開心了還是更不開心了,總之我是不開心了。 如果我回來再把我女兒訓一通,那我跟那個數學老師有什么區別?那只是宣泄我的情緒,和我的女兒沒有什么關系。 最重要的是我女兒的那道數學題,跟我也沒什么關系。 我才不去管那道數學題呢,數學老師都講不明白,我心理學老師怎么能講明白? 你想我的情緒為什么不好?因為我覺得自己還挺了不起的,如果我是一個農民工,好不容易把女兒送到這樣的學校,沒準我走的時候還挺開心的,老師有什么問題再來找我。。。 所以老師的情緒是她的問題,我的情緒是我的問題,這些都和我女兒沒什么關系。 為什么我不訓我女兒?因為我覺得,一個人有什么資格讓人喊你爸爸媽媽,你總得幫人扛一點什么吧?老師把你訓一下,你回過頭來再把她訓一下,你還是她親(爹)媽嗎? 這些就是做父母應該承受的東西。你的問題由你自己來消化,不要把它轉移到孩子身上。就是一個情緒處理的問題,跟那道題沒多少關系,不是說你發火把她罵一頓,那道題就會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我跟我女兒的關系,怎么會因為外人說幾句壞話就被破壞呢? 我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和我女兒的關系。我絕不做老師在家庭中的代理人,也絕不做家庭教師。 短短四分鐘,信息量巨大。 首先亮瞎我雙眼的是老師的語氣和臺詞,和本人三十年前的小學老師竟然一毛一樣!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三十年都夠河東河西耍一遍了啊朋友! 老師的說話水平保持得如此穩定,敢情這么多年我們的GDP都白增長了哈? 照說我們中國人是最擅長話術的,講究旁敲側擊,點到為止,給人留情面,給己留余地。 可是好像全國最不會說話的人都集中在了教育界,沒幾個老師能好好對學生說話,也沒幾個老師能好好對家長說話,一開口就是陰陽怪氣,諷刺挖苦。 奇了怪了,這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 擱在三十年前,問題倒也不大,因為那時候的家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教書先生有著無條件的敬重和信任,挨點訓沒準還受寵若驚,感覺得到了老師的重視。 如今這一屆家長可不得了,學霸精英臥虎藏龍,搞不好某老師讀書時就是曾經被某家長碾壓得一塌糊涂的手下敗將。 所以事情就尷尬了,把家長拎到學校一頓訓,請問這位老師要憑怎樣的資格和立場? 僅僅因為人家孩子在你手上,你是刀俎人是魚肉? 賀心理學家的不爽是具有代表性的。 他自己也直言不諱,之所以有情緒問題是因為覺得自己還挺了不起的,潛臺詞是他本人學識身份地位成就都遠超一名小學數學老師,也就是礙于家長的身份,忍氣吞聲挨完了這頓訓。 更深的潛臺詞是,你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小學數學老師,既沒有本事把每個學生都教會,也沒有足夠的專業水平說服我,訓家長只是為了發泄情緒,可悲又可恨。 這種不爽的情緒甚至令他把老師直接放在了對立面,視為蓄意破壞親子關系的“說壞話的外人”。 我只想說,在我認識的家長中,這種傲嬌的品種不乏少數。誰還沒讀過名校了,誰還不是個精英了,誰的教育理論少學了,要不是老師手里握著生殺大權,誰稀得去學校挨那頓訓了?! 我同情挨訓的家長,但也同情老師。 將心比心,我不相信老師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和家長說那么多話只是為了宣泄自己的情緒。 如果一個老師沒有責任心,沒有希望這個孩子進步的強烈的主觀意愿,他根本連情緒都不必有好嗎? 流水的學生鐵打的飯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反正班里不缺學霸,不缺把他當做好老師的人。 老師原本應該是家長同一條戰線上的戰友,都是為了孩子好,可什么時候變成親子關系同仇敵愾的對象了? 因為不好好說話。 居高臨下的態度,劈頭蓋臉的斥責,分分鐘就把對方的臉踩在了水泥地上使勁摩擦,對方心有不悅如何誠服? 更因為沒有專業的姿態。 大動干戈把家長請到學校,整個談話內容卻毫無營養,既說不清孩子一道題反復做不對的原因,又給不了家長切實有用的建議,這讓家長如何支持又如何配合? 也難怪賀心理學家會把這次談話當作是老師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以及簡單的情緒發泄了。 ![]() 在我的印象里,德國人大概是全世界最耿直最不會說話的,但非常令人驚訝的是,似乎最會說話的人都集中在了教育領域。 我所接觸過的德國老師,無一不是聊天高手,專業程度令人嘆服。 小米米上幼兒園的時候曾經因為搶玩具打人被投訴,老母親慚愧得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 老師是這樣跟我談話的: 這是個很特別的孩子,相當有主見,一旦認定目標就會不屈不撓,努力抗爭,永不放棄。 這就是她的個性。個性就像硬幣的正反兩面,會促進她獲得成功,也會導致一些問題。我們不必去改變她的個性,但需要幫她解決問題。 現在她爭搶打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還不會很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不懂得協商,也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憤怒,我們應該教會她。 ![]() 談話后不久,幼兒園就開展了“不用拳頭說話”的主題活動,教孩子們如何分辨和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如何以和平的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及在和別人發生沖突時如何應對。 事后老師把活動的內容整理成一份“告家長信”,里面附有給家長的N條建議,以供家長參考配合。 一波教科書級的操作令人心服口服,五體投地。 這么多年和德國老師打交道的過程中,我總結出了他們的談話“套路”: 開場白一定是贊美孩子,做好鋪墊; 然后坦陳問題,客觀分析; 最后給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 自始至終就事論事,不摻雜個人情緒。 ![]() 定居德國的華人家庭精英輩出,高學歷家長比比皆是,但很少聽說誰在和老師的談話中結下梁子,質疑他們的專業,輕視他們的素質。 因為德國的老師們無一不是受過嚴格的培訓,心理學是他們的必修課程。 他們的洞察能力、共情能力、溝通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和中國老師相比,高下立見。 中國懂得心理學的老師不多,懂得心理學的家長就更少了。 身為心理學專家的賀老父親和女兒的那番對話同樣堪稱教科書級別。 冷靜克制,先以卷面整潔來肯定孩子的努力,再提出多審題、多驗算的的建議。先安撫再鼓勵,不得不說,干得漂亮! 這是普通家長很難作出的機智反應。 這位實戰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在被負面情緒纏繞的情況下仍然清醒地意識到,老師的情緒問題已經傳遞給自己,而自己的情緒問題不能再傳遞給孩子,如果這樣做了,水平就和老師這只心理學菜鳥降到一個維度去了。 ![]() 想要解決問題,先要解決情緒,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帶著情緒的老師不僅得不到家長的支持,還會招來家長的怨懟。 帶著情緒的家長不僅促進不了孩子的學習,還會直接傷害親子關系。 而親子關系,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唯一的紐帶。 把維護親子關系放在第一位,是這位專家最充滿智慧的觀點,也是整個視頻的精華。 最近刷屏的“母親病危,失聯20年北大博士后拒絕回家”事件,就是一個令人心驚和警醒的反面教材。 當事人一句“清官難斷家務事”背后,是多少不可言說的痛和傷? ![]() 失聯北大博士后回應家人 如果親子關系崩塌,我們不辭勞苦不遺余力為孩子一手鋪就的錦繡前程到底還有什么意義? 孩子的成就是無數個零,而親子關系是前面那個一。 沒有前面那個一,后面再多的零也是白搭。 就這一點看,賀老父親不可謂不通透。 他那段為人父母必要時要為孩子“扛一扛”的表述也十分動人。 有人遮風擋雨、被人溫柔守護的孩子有多幸福?也許你無法想象。 ![]()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班上的男生經常會被老師請家長,老師前面訓完家長家長轉身把孩子一頓胖揍幾乎成了流水線操作,司空見慣。 我只見過一次例外。 那次大兄弟因為 沒有送禮 調皮搗蛋,被某老師拎到辦公室體罰,罰到興頭上老師還掐指一算, 咒罵 斷言他將來不會有出息。 還嫌不過癮,一定要請他媽談話。 于是大兄弟的媽來了,氣場一米八往辦公室一站,指著老師的鼻子一字一句地說:你!不!配!當!老!師! 然后在吃瓜群眾震驚的目光中,帶著大兄弟揚長而去。 ![]() 后來你們都知道了,大兄弟成了我兄弟,大兄弟的媽成了我婆婆。 我婆婆在我認識的人中情商排名Top 3,我從未見過她與人正面沖突。 而大兄弟是我這輩子見過的,為數不多自帶幸福感的人間尤物。 有一種不解之謎,叫做兄弟你為啥這么開心。 重視關系、解決情緒,這位心理學家已經做得相當完美。 要說還有什么不足,我體內的經濟學家決定出來走兩步。 我們學經濟的一向務實,不管繞多大的圈子最終都是奔著解決問題去的。 一個項目做砸了,KPI泡湯了,你跟我說做人呢最重要是開心,一家人最重要是整整齊齊。 好的,我覺得你說得很對,我接受。 但我們開開心心整整齊齊是為了把下一個項目做好,完成下一個KPI。 只有最終的成功,才能讓我們真正地開心,長久地整齊。 ![]() 所以一道題四遍還做不對,咱還是解決一下吧。 一個孩子天天被老師數落,充滿挫敗感,能對親子關系有利? 就像夫妻有一方懷才不遇悶悶不樂,夫妻關系能好到哪里去? 老師沒辦法教會所有的學生,未必是他的水平問題,可能是學生太多,實在無法面面俱到。 家長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也是有足夠時間幫孩子查缺補漏的人。 小學數學就那點東西,非要說自己教不了,難道當年考了個假的高考? 什么堅決不做老師在家庭里的代言人,堅決不做家庭教師,這種“總有刁民想害朕”的念頭還是不要了吧。老師不懂事,咱也跟著不懂事? 要知道,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也是促進親子關系的重要手段啊! 為人父母,除了必要時為孩子“扛一扛”,也要在必要時托孩子一把。 心理學家負責解決情緒,經濟學家負責解決問題,這才是最完美的組合。 這年頭當父母需要雙學位了,請努力吧! ![]() 話題 TOPIC 懂心理學和不懂心理學差別有多大? 轉載請注明來源“女子無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無才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