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主筆|沈嘉祿 閱讀提示:小銅人是草原文化的精美載體,也是今天研究古代漢胡文化交流史,以及地理、冶煉、風俗、物流、器物,甚至人種學方面的有力實證。 小銅人在秦淮河干什么? 老趙回想起第一次與小銅人偶遇是在民間收藏方興未艾的1993年,他去南京朝天宮古玩市場淘寶,在一家店鋪里看到一個系著紅繩、赤身裸體露出小雞雞、正作蹲踞狀的小銅人。從小銅人的造型與包漿上判斷,應該是明清時期的遺物,但究竟是派什么用途,他尚不清楚。 湖州博物館藏宋代銅臥童子 店主神秘兮兮地告訴他:這是秦淮河兩邊妓院里的玩意兒,客人看中哪位姐兒,一掀門簾進去,姐兒就將此物掛在房門口,表明屋內有客,請勿打擾。老趙對民俗的東西一直很感興趣,聽店家講得頭頭是道,就以30塊錢買下了。 回家后他拿出放大鏡對著這件品相不太好的銅雜件仔細研究了一番,發現小銅人胸前有陰刻花,有朋友就懷疑是日本貨。過了一段時間才認定應該是匠人對一件肚兜的概括性描繪,那么這個小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在哪里?老趙希望找到答案。 遼代著袍銅人 老趙藏品 老趙玩收藏是比較早的,在發現小銅人之前玩了很長時間的花錢,并由故宮出版社出過一本書——《花錢的收藏故事》。整體性起源于漢代的花錢,是一種玩賞錢,屬于非正式流通錢幣,但與歷代歷朝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在佩飾、游戲、撒帳、吉慶、卜卦、殉葬、掛燈、上梁、系包裹以及性教育等民俗活動中都會用到它。而老趙從民俗學角度切入,瞄準花錢中燦爛詭異的神怪錢。 這類帶有神怪圖案、花紋、文字及符咒的花錢,在宋、遼、金時期鑄造和使用最為頻繁,存世量也稍多些,老趙據此探究這一歷史時期宗教、民俗、各兄弟民族之間文化交流,醉心其間。也因此,他對這一時期的北方草原文化產生了特殊的興趣,類似愛屋及烏的感情。 精美小銅人,世人多不識 與收藏花錢并行不悖,老趙開始追尋小銅人,憑著自己的人脈關系和專業眼光,有了一些收獲。他感覺到此類小銅人與漢族人聚居地區出土的銅人不同,戰漢時期的銅人一般是作為工具、燈具、武器的配件裝飾物,而中古小銅人的造型,明顯印刻著北方少數民族的藝術語言?!爸劣趯⑿°~人掛在妓院里,那純粹是瞎編,是為了把冷門貨賣出去隨口一說的?!崩馅w說。 宋時期銅臥童 老趙藏品 但小銅人的身影也常常會不經意地出現在他的視野中,比如在周莊的民俗博物館里就發現有明清蹲踞形的小銅人掛件,內蒙、東北等地的博物館也有陳列,上博印璽館內也有兩個帶押印的契丹字童子鈕藏品?!坝幸淮挝以凇吨袊奈飯蟆房吹揭黄恼峦嘎?,在黑龍江博物館里曾經發現一抽屜的小銅人,因為館里的專家不知其用途,只好放回抽屜,無法標注。這說明博物館對小銅人的研究也可能處于燈下黑的狀態?!崩馅w說。 宋時期銅臥童 老趙藏品 歷史上關于小銅人的記載史料極其有限。甚至連“小銅人”的稱謂,也是最近才在收藏圈中叫開來的。在十多年前老趙剛涉足這個門類時,圈中對于“小銅人”的稱謂可謂五花八門,有叫它“俑子”、“銅俑”、“遼俑”、“遼人”的,后來才約定俗成叫小銅人。 一開始的尋訪并不順利,20年前互聯網還不發達,手機功能也簡單,老趙委托北方朋友幫他尋找小銅人,對方找到后卻不知如何描述其形狀和特點,只能在電話那頭說:“太精彩了,非常罕見!趙哥,我是特意跑了十多里地找到的,專門為你買的?!崩馅w想破頭也不知道千里之外的那個小銅人是什么樣的,只能先買下再說,等貨物送達后發現有的品相很一般。有的說是拿掃帚,結果到手一看是持荷葉。 遼代奉巾銅女娃 老趙藏品 現在通訊方便多了,手機功能也全,朋友可以直接將圖片傳到他手機上,據此判斷是否購買。記得早期,北方朋友來上海參加古玩交易會,順便帶了一小批小銅人來,視野有限的老趙看了相當驚奇,全部買下。現在信息暢通,眼界也有了很大的擴展。 宋時期荷臥童 老趙藏品 到了2002年,趙陽已經積攢了30多個小銅人,信心大增。有一次他在蘇州文廟古玩市場看到一家店鋪里擺著20多個小銅人,店主說動他全部買進,付了錢,又告訴他實情:那是一位小銅人收藏家淘汰出來的物品,家里藏著的要比這好多了。一瓢冷水兜頭澆到老趙身上,他痛徹地認識到一定要收藏別人沒有的精品,才能有自己的價值。老趙喜歡研究器物所承載的文化,那么器物的獨特性和典型性,就具有更大的文化含量,也決定著話語權的含量。 可以擊退野狼的布魯頭 趙陽在南方工作,每年利用出差機會去北方城市也就兩三次,與北方收藏者相比明顯處于不利位置。 老趙出示幾件有代表性的小銅人給記者看,這些小銅人最大者長約9厘米,最小者長不過1厘米,形態各異,生動有趣?!斑@是布魯頭?!?/p> 遼代童子騎龍獸布魯頭 老趙藏品 老趙拿一個沉甸甸的小銅人掛件對記者說,“布魯頭是蒙古族牧民放牧時隨身攜帶的狩獵工具,它有許多形狀,這個就做成了小銅人,頭上有環可穿皮繩,皮繩另一頭系在木棍上,放牧若時發現有狼尾隨,就掄圓了棍子,由布魯頭重心引導,飛向那頭虎視眈眈的狼。“ 布魯實物 老趙藏品 手法高明的牧人可以精準地擊中狼的眼睛或牙齒,將狼擊退。如果打野兔子的話,這一下呼嘯而去,兔子立刻就一命嗚呼了。千百年后,棍子和皮繩或許都爛了,唯有銅質的布魯頭留了下來,成了草原文明的見證。 五代—遼 神王舉獸布魯頭 老趙藏品 這個布魯頭是一個武士形象,背負一頭剛剛獵獲的野獸,肚子突起,胸中似有護心鏡,兩腿自然收攏,雙足較小巧,重心下沉,特別有意思的是小銅人的發式,桃子頭,兩邊各有一縷,好像元代前后的三搭頭發式。把玩在手,似乎可聽到草原上得得馬蹄,迎面吹來勁風刷刷作響。 小銅人記錄了草原民族的生活場景 后來老趙買到的小銅人個個形態各異,十分生動。有持荷、持寶、持武裝、攜幼、樂舞、蹴鞠、踩物、戲獸、蹲踞等樣式,但絕大多數都以孩童面目出鏡。為什么都是孩童? “孩童的形象可愛,還寄托著成人世界的理想,比如繁衍生息、人丁興旺、繼承家業、多子多福等等,歷朝歷代的人都喜歡。受中原文化影響,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小銅人身上也寄托了‘祈?!?、‘護生’、‘求子’三大寓意,那是可以肯定的?!?/p> 遼代持物銅人 老趙藏品 老趙說,“但目前還沒有確切證據來解說小銅人在古人生活中的具體用途,我認為是基本上是隨身掛件,可裝飾、避邪,也可以是孩子的玩具。游牧民族一般是逐水草而居,季節更替時,就要拔帳而起,趕往另一個地方,如果遇到連年戰事,那就前路未卜了,所以游牧民族對于提高生育率在理論上有普遍需求。” 在更寬泛的收藏實踐看,中古小銅人大約橫跨了從漢魏到明清的漫長歷史時期,明清以前,它主要散落于北方的內蒙古、遼寧、青海、甘肅、河北、山東等地,明清時期,小銅人才在南方某些物流較為發達的省份出現。 老趙藏品 王俊攝 經過20多年的尋訪,趙陽收藏的小銅人多達上百個品種,以遼金銅人為主要收藏體系。 相較遼金銅人而言,漢魏銅人普遍偏小,長度大約在2厘米至3厘米間,其鑄造工藝和精神面貌與遼金銅人截然不同,漢魏銅人造型簡陋,且部分面目模糊不清,遼金銅人有明顯掛痕,造型豐富多彩,立體飽滿,鑄造工藝精湛,雕工精細,更接近世俗百態。 宋遼銅人掛件 老趙藏品 老趙出示幾件漢魏小銅人給記者看,雖然分量極輕,長不足2厘米,但依然簡練傳神,動作夸張,衣袂飄飄,舞姿與今天新疆、內蒙的民間舞蹈及中亞胡旋舞如出一轍?!皬倪@個角度講,漢魏銅人或跟原始宗教崇拜有關,遼金銅人作為中古器物,即使含有宗教的意味,也已經從娛神到娛人,則已融入世俗市井生活?!崩馅w說。 鎮江博物館藏宋磨合羅 記者戲稱這些袖珍小銅人如果可以掛在耳垂上,照今天的時尚標準來看,絕對酷斃了。老趙眼睛一亮,就跟記者講起一個細節,有個俄羅斯學者曾在一本書里寫到,他在中國清末民初時到過東北等地游歷,就見過有人將微型小銅人掛在耳垂上,甚至像印度人那樣穿在鼻孔上招搖過市。 老趙接著又指出:“但是很奇怪,在唐代小銅人突然銷聲匿跡了。我收藏的花錢也是在這個時候突然中斷,似乎沒有任何理由,而進入遼金時期又在民間出現了。這在極度開放的唐代有著太多的意味值得琢磨。可能漢魏的所謂壓勝錢也好,微型小銅人也好,與遼金的花錢、銅人并不是一個直系脈絡?!?/p> 遼代騎鵝銅人掛件 老趙藏品 隋唐是我國與周邊甚至遙遠國家交流最為頻繁的時期,大量其他民族流寓中國,給漢文化帶來多元文化的色彩。從考古資料來看,在唐代絲綢之路沿線出現過大量的異質文明,其中就包括薩珊卑路斯銀幣、東羅馬佛卡斯金幣、赫克留利斯金幣、安那斯塔修斯金幣等金屬藝術品,但它們首先在流通中體現貨幣價值,其次與本土宗教與民俗并不構成直接沖突。 小銅人可能從西域走來 “總的來說,小銅人主要出現在北方,是少數民族的文化、民俗載體,然后隨著歷朝歷代的經濟文化活動流轉到南方,長江水道也是小銅人進入中原的途徑。根據地理位置來看,西多東少,北多南少?!崩馅w對記者說。 漢魏絲路銅人 收藏小銅人也許是一次孤寂的探險,前路茫茫,同行者少,藏家樂意抱團取暖,形成一個圈子,在彼此的交流中,趙陽得知在羅馬有小型的銅質雕塑,與小銅人氣息相通,印度、埃及的博物館也有帶吊鉤的小銅人陳列,在俄羅斯、蒙古、中亞一些國家也出土過小銅人,其形態基本與遼金一致。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明確提出:“在新疆發現的銅人有一部分具備舞蹈的要素,著裝中體現出胡人的風格,可見在西域文化交流非常豐富,也有力證明小銅人至少是漢魏銅人很可能是一個舶來品?!?/p> 首都博物館藏契丹童子造像 從遺存情況看,小銅人鑄造與流行也存在著有集中分布的中心狀態,比如巴林左旗和阿城為代表的中心輻射區。內蒙的巴林左旗本是紅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發祥地,此后相繼為山戎、東胡、烏桓、鮮卑、契丹等政權所在地,最后耶律阿保機在此崛起,巴林左旗成為遼政權的開國之始。上京為遼的首都,位于今林東鎮南故城,巴林左旗為臨潢府路之治所,境內有遼代石屋等名勝古跡多處。阿城為阿勒楚喀的簡稱,阿城區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唐中期阿什河流域為渤海王國屬境。后為契丹人所滅,女真族在此興起,后阿骨打稱帝,國號大金,奠都會寧,即今阿城市城南4里許。巴林左旗和阿城都是當時的政治中心,也是經濟文化中心,那里有貴族集聚,對小銅人的審美要求就要高于其他地方。 直至今天,全國范圍收藏小銅人的藏家很有限,老趙的收藏,以其質量和數量論,應該是名列前茅的。閑暇時他會拿出來,給它們分組排列,自得其樂。 老趙用自己的藏品還原的遼代樂舞的美妙場景 胡漢文化交流研究,值得期待的課題 “在遼金小銅人所呈現的文化形態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世俗活動的痕跡,大量戲劇角色的扮演,世俗歡樂的表情取代了漢代面目不清工具化的小銅人的式樣。”老趙的收藏珍品中有一組20件小銅人,類似陶瓷中的伎樂俑,每件均為5厘米高,每人拿著響板、橫笛、篳篥、尺八、胡琴、細腰拍鼓、曲項琵琶等后來為中原音樂所采納“胡樂器”。 “它們簡直就是一支交響樂隊??!看到它們排列得整整齊齊,操持著各自的樂器,我仿佛聽到了或悠揚綿長、或奔放激越的草原古樂,優美的旋律掠過茂盛的牧草和平靜的沼澤傳來我的耳畔,激起無限的懷想?!?/p> 宋金鉛質耍傀儡童子 老趙藏品 老趙對蹴鞠小銅人情有獨鐘,古代匠人抓住運動中的瞬間,將這小銅人的神態表現得惟妙惟肖,雙手下垂而后掠,一腳出前,一腳后收,腳下沒球,眼中有球,姿態優美,充滿動感。蹴鞠小銅人提醒我們,這一古老運動是中原專有還是為北方各民族共享的? 事實上,胡漢之間,從廣泛的層次上說,構成相互對立的基本形態,但是不同的文明從碰撞到交流,從交流到融合,從融合到共存乃是歷史的趨勢和主流。 雜劇人物押 老趙藏品 小銅人,草原文化的精美載體,成了今天研究古代漢胡文化交流史,以及地理、冶煉、風俗、物流、器物,甚至人種學方面的有力實證?!靶°~人是一個新的收藏專題,一個歷史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遺存,中原的歷史對它鮮有記述。我希望通過收藏研究,建立起獨特的收藏品類,以便進行藏品歸類,文獻梳理,在歷史中留下自己獨特的痕跡。小銅人能以小見大地昭示歷史,啟示未來,破譯文化密碼,補正史之不足,促進民族團結與進步。”老趙深情地說。 沈嘉祿,《新民周刊》主筆、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作品曾獲1990年《萌芽》文學獎,1994年《廣州文藝》獎,1996年《山花》獎,1991年、1996年《上海文學》文學獎。2004年出版《時尚老家具》和《尋找老家具》,展現經典老家具的不朽魅力,引領讀者在古典與時尚之間穿梭往返,開啟了西洋老家具的文化鑒賞之窗,成為那個時代喜歡西洋老家具人們的必讀之書。他也愛好收藏,玩陶瓷與家具,但他更愿意被人當做一位美食家,以一名上海老饕自居。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本文原刊登于《新民周刊》2014年第3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