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胖老爺會員一、五群 分享主題:《微商的新營銷思維》 分享大綱: 1,零售中的人、貨、場思維 2,微商與電商的本質區別,營銷中的用戶、內容、場景思維,以及三要素的進化 3,以人為中心的關系思維 4,以人為中心的內容思維 5,以人為中心的整合思維 【嘉賓介紹】 中國十大科技自媒體,知名商業洞察家,互聯網營銷專家,曾任京東消費品事業部市場總經理,京東公關總監,通訊世界總編,目前擔任華為、京東、聯想等公司的戰略傳播顧問。 課程正文: 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夠來胖老爺的微商之家社群里跟大家做一個分享。我之前在京東工作五年多,然后再往前是在媒體工作很多年。所以對營銷和零售都有非常深的一個了解,今天的也是想跟大家做一個分享,分享的這個題目叫做微商的新營銷思維。為什么我落點在這個思維上呢?因為我一直認為我們做任何事,其實都是受到思維模式的這個影響,也就是思維模式決定的行為方式,所以一個人的如何去改變行為,其實最根本的還是要去改變思維方式。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對微商的一個理解,我之前的更多的是做電商。其實不管是電商也好,微商也好,或者我們的線下實體店也好,我們都知道零售有三要素,就是人貨場。這個是有一個比較大的差異的,因為人貨場的演變是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上個世紀是一個以貨為主的一個零售階段,這個階段的整體處于貨品非常稀缺的一個時代。可能年輕人對這段歷史不太了解,但是稍微年紀大的人都知道,在這個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只要你有貨,不管你是在哪兒,消費者也得跑去購買,這也就是零售的1.0時代。現在的話,除非是特別稀缺的貨物,比如說一些限量的奢侈品,比如茅臺。所以最早的時候,是貨為主的零售階段,到了這個21世紀,其實進入到了一個2.0的時代。 在這個2.0的時代,就到一個場為中心的時代,這個時候的貨品越來越豐富,消費者更愿意一站式購買商品,所以就誕生了很多賣場。不管是線上的天貓、京東,還有線下沃爾瑪、家樂福,都是一個大賣場。所以大賣場的時代是2.0的時代。到了現在,進入到了一個3.0的時代,就是“場為中心”變成了“人為中心”。貨物和賣場都是無限豐富的,對于消費者來說,恰恰是他需要的個性化,也就是需要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 微商的產生是一個歷史的必然結果。因為微商和電商的一個本質差異,電商是在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在賣貨,以商品為中心;而微商是以人為中心,是做關系的。說到電商,我們談得更多的營銷、流量,而微商談得更多的是關系。所以電商的里頭的流量就是pv、uv這些冷冰冰的名詞,而微商是要做跟粉絲之間的關系,我們通過關系來達成賣貨的目的。 同樣的,電商講的是入口,因為不管是京東也好,阿里也好,他們其實不管APP,小程序,還是PC的網站,其實都是講究入口,所以他還是一個大賣場的思維。而微商講的是什么?講的是品牌,做的是人的品牌。以人的品牌樹立起來,跟粉絲的關系有了,那這個時候賣貨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所以我們看到微商已經打破了這個品類的界限,商品的界限,你只要跟粉絲的關系好,你其實是賣任何東西,都是可以的,我覺得這個就是微商這個模式的魅力所在。 為什么微商現在這么火?其實我們可以用幾個例子來看。在騰訊系里,這兩年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京東向下拼多多向上。今年有一個很大的新聞就是說拼多多在股市、市值上有超過京東,當然最后是沒有超過。因為京東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以要趕上來。但是這是整個的電商,整個零售行業的一個大新聞。為什么京東向下,拼多多向上呢?其實就是因為拼多多用微商的思維在做,而京東還是用傳統電商的思維在做。大家知道京東是非常可惜,京東其實是拿到了微信的獨家合作權利。 大家知道騰訊現在是京東最大的一個股東,等于是京東拿出來自己18%的股份換來了騰訊的支持。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支持就是騰訊給了京東一個微信的購物入口。大家打開微信的“發現”,這里頭有一個購物入口。在當時是以非常高的價錢給了京東,而京東沒有把它利用好。京東只不過是把自己APP的東西搬到了這個購物入口里頭,所以京東還是用傳統電商的思維去做一個社交電商。大家知道在社交電商時代,在微商時代,一定是以人為中心,一定是去中心化的做法。 但是非常的遺憾,京東還是用原來傳統電商賣貨的思維,用大賣場的思維去做社交電商,所以它的失敗是注定的,而拼多多的最核心的模式就是拼團。拼團就是一個東西的原價是45,拼團就可能變成19塊9。這個時候消費者就有動力去社交圈子里頭去拉人,所以無形中是幫助拼多多降低了流量的成本,是用戶去拉來用戶。對于拼圖來說,他是用這種去中心化的思維去做電商,所以一下子能夠崛起,在三年的時間內就達到了相當于京東的實力。 有的人認為拼多多的東西就是便宜,這個只是一個表象。拼多多為什么能夠這么便宜?就是因為他的營銷成本是非常非常低的。其實有一個數字是非常震撼的,就是拼多多在2016年、2017年,他的獲客成本是11塊,就是說拉一個人的平均成本只有11塊錢,然而,阿里超過300塊錢,京東200多塊錢。所以這樣的成本差異就能夠讓拼多多賣很便宜的貨,正是因為這種做法,讓拼多多用極低的獲客成本實現了渠道下沉,占領了五環外的空間。 大家可以看到,現在很多傳統的電商,傳統的零售,其實都在做微商。我覺得這一點就要讓大家一定要堅定。微商的這個路子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電商,代表的是零售的一個終級的形態。我們可以看一下,京東知恥而后勇,既然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京東內部現在對微商、對社交電商是非常非常重視的。他們推了一個叫享橙的APP,其實也是有微商的思維,用社交電商的思維去做創新。我們知道阿里有一個微供,這是一個阿里賣家給微商賣家供貨的一個平臺,所以阿里也在用微商思維在做。 唯品會的內部是非常重視社交電商的,并且布局是比較全的。唯品會在去年的七月上線了一個叫云平倉,是一個賦能個人,免費開店賣貨的平臺。之后,還上線了一個叫唯品倉,是一個專業批發代購平臺,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賦能給那些代購群體,幫助他們來賣貨。所以你可以看到唯品會,是同時布局了B2B /B2C的分銷。唯品會是希望加速把自己從一個貨架電商轉型為社交電商。那同樣的國美也推出了美店,同樣也是一個社交電商的平臺。 大家可以看到電商、零售巨頭都在做微商,所以我們一定要堅定微商的未來是無限光明的。我為什么說微商是零售發展的終級形態呢?剛才我跟大家講了,零售的三要素就是人貨場,以人為中心一定是終級形態。大家看一下阿里提的新零售,京東提的無界零售,他們其實沒有什么神秘的,最核心的同樣是以人為中心。比如說盒馬鮮生,本質上就是以人為中心。 對于消費者來說,看到海鮮就會想吃海鮮,原來的超市是你買了海鮮,只能回去做,不能在這兒吃,所以這個是違反人性。但是盒馬鮮生不一樣,你可以在這兒加工,旁邊有桌子,你可以坐在那里吃。從表面上來說,河馬先生是打破了飯館和超市的界限,核心上就是照顧到了消費者的核心需求,所以就是以人為中心。 新零售其實就是以人為中心,所以微商跟新零售在本質上是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大家知道從媒體到自媒體,其實自媒體本身就是同樣是微商的一個思維,都是以人為中心。所以以人為中心,其實是一個未來的終級形態,所以大家一定要堅定信心。 (本文整理于胖老爺社群分享課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