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誦條文第91條: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 傷寒,本來應當用汗法,這里醫生用了下法,誤治的結果就是造成了腹瀉不止,這個腹瀉的大便形態是可以看到食物沒有被消化,就像是吃金針菇,拉出來還是金針菇一樣。 這個情況就是太陽表證兼少陰的陽虛證了,就像做飯一樣,米加水放鍋里,下面沒火了,煮一個小時還是米和水,不會熟。這時雖然還有身疼痛,但是不適合先解表,而是要救里,適合用四逆湯回陽救逆。 為什么不先解表,因為解表要發汗,他現在的情況就是陽虛很嚴重了,發汗更傷陽氣,一不小心就把命送了。我們得先把陽氣穩固住,讓陽氣先恢復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用了四逆湯,陽氣恢復后,大小便正常了,這個清便自調,就是大小便正常的意思,這時候他還有身疼痛,我們就可以解表了,如果不解表就這樣放著,他一不小心邪氣又會跑進去。 由于這病人已經是嚴重腹瀉之后搶救回來的,陽氣也傷陰液也傷,解表也不適合用麻黃湯這些大發汗的方法,這時適合用桂枝湯。這個原則其實前面都有學過的,就不多說了。 《傷寒論譯釋》第四版==》 以標本來說,先病者為本,后病者為標,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這是治療的規律。(編者注:參見《素問·標本病傳論》) 決定汗下先后的關鍵,在于正氣的強弱,正氣旺盛而表里俱病,治宜先表后里,或表里兩解;正氣衰弱而里氣虛寒的,必須先溫其里,后解其表。 本條與34條、163條都是太陽病誤下后的變證,且都是下利,但是病機各異,因而治法也迥然不同。
163條: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主證)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惡寒發熱,苔白脈遲
91條: (主證)下利清谷,身體疼痛,惡寒發熱,苔白脈微
來源:“中醫世家”公眾號(ID:zysj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