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何才能寫出一手好字呢?為什么有的人如此辛苦地練字,但效果卻不如人意呢?以下結合自己練字的經歷,談談練字該注意的問題,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幫助! 1.時間。 2.信心。 好,現在一起來練字吧。 3.方法。(最重要的是方法!) 方法一:最好不要從楷體入手。 心法:很多人開始練字的時候,總會征求別人、老師的意見。而大多數答案都是先選字帖,師從歐柳顏。但這些帖是毛筆字帖,而且楷體字筆畫嚴謹,要想寫好,沒有足夠的歲月,是難見成效的。這就導致大多數人在練習中由于看不到進步的痕跡,從而喪失信心。 因成效甚微而導致喪失信心的最主要原因是:從楷體入手練習,其成效不但不能得到強化,反而不斷受到干擾。為什么這樣說呢? 我們在練字的同時,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書寫任務。教師每天還要寫教案、寫黑板。學生每天還要寫作業、做習題。這些任務迫使教師和學生在書寫時必須要考慮速度,因而在完成這些任務時,不可能使用嚴謹的楷體。如果我們在練字時練的是楷體,但其他時間卻在涂鴉,那么練習的成效就可想而知了。 秘芨一:應從行書入手。 心法:根據以上分析,如果從行書入手,則練的時候是行書,寫教案、做作業時用的也是行書,可收到學以致用的效果。這是一種最切合實際的方法。選擇練習行書,便可在日常寫字之時,隨時有意識地練,隨時可發現自己的進步,從而也不斷增強練字的信心。 方法二:無須購買字帖。 心法:教師與學生的身邊少不了報紙,而現在的報紙標題,包括了各種各樣的字體,如果有電腦的話就更多了,而其中的行書字體(或稱為行楷)最為適合初練字的人。因為這種字體既有行書的特點又離楷書不遠,有助于學成之后由行書轉入楷書。而市面上的行書字帖,則往往帶著作者的風格,不一定被每個人所接受;又或者離楷書太遠,對以后轉寫楷字帶來一定困難。 因此,要練字,無須買字帖,拿起一張報紙,在上面寫就行了。 秘芨二:先練間架布局,再練筆法。 心法:有些人沒能把字練好,其中的原因就是沒有抓住練字的關鍵。 首先請你觀察一下現代的建筑是怎樣搭建起來的。現代的建筑往往采用框架結構,先將混凝土澆筑成梁柱與樓板,然后砌磚墻,最后做裝修。而梁柱的結構決定著一幢建筑的形態,裝修得多豪華也難以掩蓋結構上的缺陷。 同樣,一個好字的形成過程也應這樣。實際上,一個字能不能給人美的感受,關鍵在于筆畫的間架結構,或者說筆畫的布局。筆畫的間架合理,布局恰當,就是一個好字。至于什么藏頭露尾,中鋒側鋒,輕重緩急等等可以全部忽略。你要不信,請看看報紙上或電腦里的“黑體字”,或“幼圓”就可明了。這些字體的筆畫從頭至尾一樣的粗細,沒有什么筆法可言,但不影響它們的美。 也就是說,所謂的筆法,對一個字來說,相當于給房子裝修,房子可裝修得古典,也可以裝修得雅致。同樣,在一個字的既定間架布局下,通過不同的筆法來裝修,從而有了楷體、魏碑、宋體、行書等等的區別。 因此,練字,應先練字的間架,揣摩如何布局。等心中有了每個字的藍圖,才開始練筆法也不遲。但是現在有的人剛開始練字時,不明間架,只在筆法上斤斤計較,每天把精力集中在怎樣用力,怎樣頓挫上,徒勞而無功,久而久之,便沒有了練字的信心。 另外,如今我們基本上不用毛筆,而現在學生基本上不用鋼筆,都用那些“啫喱筆”,強調筆法也沒有多大意義了。 秘芨三:每天練一個字。 心法:請看清楚,是練一個字,不是寫一個字。 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字帖,有的還附有(半透明的)白紙讓初學者者臨摹。但正是這樣的裝幀設計給初學者帶來的巨大的精力浪費,甚至從此抑殺了他們的練字信心。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樣的設計往往不符合練習規律。 市面上的字帖,為了顯示作者的深厚功力,每一頁上都布滿了作者大大小小的字。有的初學者不明道理,就著上面的白紙跟著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作者在這頁里寫了一首詩,他也跟著寫一首詩。這樣一路寫下去,字是寫了很多,但是請問:他練好了哪一個字呢?結果只能是,廢紙寫了一籮筐,但一個字都沒寫好! 練習的規律,首先應該是進行小步子的、專門性的練習。就像學廣播操一樣,一小步動作熟練了,再往下學下一小步的動作。如果每天都跟著教練把廣播操從頭到尾做一遍,試想,誰能把廣播操學好?就算學好了,也是大費周折。 練字也一樣,每天練一個字足矣。但要求是能把這個字從描到臨到摹,直到一出手便能與字帖上的字形神俱似。此時便可轉入下一個字。當然,你也無須擔心需要把三千個常用字都要如此地練習一遍,所謂工多手熟,熟能生巧,量變會引起質變,只要你能在練習時多思考,多總結,多留意漢字間架布局的規律,到一定時候,便可融會貫通,一手好字就從你的筆端隨意流露。 方法三:由行書轉入楷書。 行書練好了,便要從行書轉入楷書。上面已經說過,行書也好,楷書也好,字的間架布局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筆法而已。楷書的筆法嚴謹,容不得絲毫放松,需要筆筆思考,畫畫掂量,所以它最能考驗一個人,也最能錘煉一個人。因此,只練行書不練楷書,雖然可應對平時的書寫,但畢竟缺乏精神,也就是說,還只是“書寫”而已,未能稱為“書法”。所以,黑體字只作為印刷之用,要是拿來充當自己的“書法作品”,就會被人笑話了。 行書練好了,字的間架布局掌握了,那么練楷書也就不難了。只要把書寫速度稍稍放慢,把行書中筆畫粘連之處取消,把楷書的筆法漸漸融入進去,不久之后,一手好的楷書便會由您的筆端流淌出來。 1.練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
2.練字都應該練什么?
④撇,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不要寫成點撇或橫撇。
3.練字的一般步驟 第一步讀帖。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么?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體,筆畫具有不同特點,硬筆書法筆畫的變化并不明顯,也不易為中學生所掌握,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范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紙上,這種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準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準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創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作了。 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寫出一手與字帖接近的字,中學生練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4.練字的注意事項 第一個問題是書寫工具的選擇。“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無論是鋼筆還是圓珠筆都要選用書寫流暢,線條粗細均勻的好筆。墨色太淺,難以辯認;墨色太黑,又給人以壓抑感。在考試時往往會因此影響閱卷老師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筆跡的墨色以藍黑色為最好。 第三個問題:練字要心平氣靜,善始善終,不能心浮氣躁,敷衍了事。寫字的時候要做到一筆不茍,每一筆都要寫得實實在在。有人練字的時候,喜歡在結束前亂畫一氣,這種亂畫是練字的大忌,不但有損筆尖的壽命,而且讓練了半天,剛剛取得的進步化為烏有。 第四個問題:不要輕易變換字體。練字要有恒心,有毅力,要練好扎實在基本功。練字要堅持經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須知:一日練功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在掌握了字體結構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堅持不懈的練下去,輕易不要變換字體。因為一旦變換字體,又得從頭練起。 第五個問題:要學用結合,練寫合一,有的同學練字的時候寫得很好,但寫作業的時候又瞎寫一氣,這們是永遠練不好字的。練過的字平時用到了,應該寫的象練時那樣好,練一個用一個,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用結合才能練好字。 第六個問題:各科教師要齊抓共管密切配合。首先教師要寫規范字,其次還要鼓勵學生練字。對作業書寫潦草的學生要批評教育,讓其改正。督促學生練字不只是語文教師的責任,每個教師都有責任。 5.練字有三種境界。 練字也是這樣,我們練字的最初階段同樣是以手使筆。筆由不聽手的使喚到逐漸熟練有一個過程,進一步可以發展到筆手合一的境界。這時寫字的時候感覺筆是手的一部分,不是在用筆寫,而是在用手寫。只要我們認真練習,是可以達到這一境界的。 練字的第二個境界是以心使筆,心筆合一,心動則筆動。筆下所寫的就是心中所想,達到了這一境界,書法水平可以說是小有成就了。包括我在內的我們大家都要努力向這一目標邁進。 練字的第三個境界是師法造化,無我無筆。古代許多著名的大書法家都是這樣的。如王羲之見白鵝游水之姿,悟出“浮鵝鉤”的筆勢;張旭見擔夫爭路,公孫大娘舞劍,從中悟到結構點畫的爭讓穿插關系和用筆的疾徐、節奏,大大豐富了其狂草的寫法;懷素觀夏云海濤,領悟到草書的大氣磅礴、翻江倒海之勢;顏真卿觀屋漏痕、錐畫沙,理解了用筆的遲澀和力度。這是我們練字的理想境界,達到了這一境界,無論有筆無筆,軟筆硬筆,即使是一段枯枝,一把破笤帚,都能寫出絕妙的書法作品。 讓我們用心寫字,而不僅僅是用手寫字,努力向這一理想的境界邁進吧! ----- 神秘俠客 ◎ 獨家撰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