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元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組成】制附子60g 肉桂30g 川椒(炒出汗)30g 白術(略炒)30g 澤瀉15g 獨活30g 南木香(煨)30g 陳橘皮30g 厚樸(姜汁炒)30g 炒茴香30g 檳榔15g 吳茱萸(炒)30g 肉豆蔻(煨)15g 【用法】研為細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g,紫蘇湯下,不拘時。禁房事及鹽半年以鞏固療效。 【主治】脾腎陽虛,水停氣滯,水腫喘息,心腹堅滿,舌淡、苔白、脈沉。 【證析】水腫喘息,心腹堅滿,是本方主證;脾腎陽虛,水停氣滯,是此證病機;舌淡、苔白、脈沉,是陽虛的辨證依據。水腫有陰水陽水之分,陽水屬熱屬實;陰水屬寒屬虛。此方所治屬于陰水。是因脾腎陽虛,水失主制,停留三焦,外泛成腫,內停作脹。三焦是津氣共行通道,水停三焦,勢必影響衛氣升降出人,氣滯又將影響水津運行,陳陳相因,惡性循環,遂呈心腹堅滿,水腫喘息重證。 【病機】脾腎陽虛,水停氣滯。 【治法】溫陽實脾,利氣行水法。 【方義】治療陰水,首應溫陽實脾,恢復腎的氣化、脾的健運、肺的宣降,使水津升降出人正常,才無后顧之憂。故方用附子、肉桂溫腎陽以助氣化,腎功恢復,水津才能正常四布;川椒振奮中陽,白術健脾運濕,陳皮、厚樸醒脾化濕,脾功恢復,水津才能正常轉輸;紫蘇宣降肺氣,肺功恢復,水津才能正常宣降;再用獨活開泄腠理,祛濕于外,澤瀉疏導三焦,利水于下,呈為一面恢復功能,一面消除積水的配伍形式。水停氣滯,又當疏理氣機,方中紫蘇宣降上焦肺氣,陳皮、厚樸調暢中焦脾氣,小茴香、吳茱萸疏達下焦肝氣,并以善疏三焦氣滯的木香、檳榔相助,令三焦氣調,則氣機升降出入無阻。反佐收澀的肉豆蔻,有制約行氣藥物辛散太過的意思。兩類藥物合用,體現溫陽實脾,利氣行水法則。 此方在配伍上反映了四個主要特點: ①從恢復功能與驅除水濕方面來講:是以調理臟腑功能為主,利水滲濕為輔。 ②從調理功能方面來講:是以溫腎為主,健脾為輔,宣肺為佐。 ③從疏暢氣機方面來講:是以疏達肝氣與健運脾氣為主,宣肺為佐。 ④從津氣間的關系來講:治療水腫本應以利水為主,此方行氣藥物競居其半,突出了氣行則水行的治療思想。 【應用】 此方以治本為主,利水藥物太少,可加茯苓、豬苓之類以增強利水功效。治水勿忘活血,腎的血液環流良好才有利于腎功恢復,適當配伍活血藥物,可以增強療效。方中獨活,古人謂有利水作用,不可不知。 【歌括】 復元丹內桂附萸,陳樸香檳術澤齊, 獨活川椒茴蘇蔻,陽虛水腫此方醫。 編輯:明德小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