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出現大便稀薄不成形的時候,往往都會想到參苓白術丸,和補中益氣丸。而中醫上首要的原則就是“辨證論治”,那么同是調理便溏,參苓白術丸和補中益氣丸之間,有什么區別呢? 總的來說,參苓白術丸主要針對的是,脾胃氣虛導致的便溏,而補中益氣丸主要針對的是,中氣下陷導致的便溏。 脾胃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濕,脾主升則清陽發媵理,實五臟,胃主降則濁陰下腸道,通六腑。脾胃乃氣機升降之樞紐,關系到氣血、陰陽、津液、水谷精徽的敷布與代謝。 而脾胃之氣又稱為中氣。脾胃虛弱,運化失職致水濕內停而下利腸道則便溏。因此,脾胃虛弱便溏與中氣下陷便溏臨床表現相近,除大便稀薄外。常見疲倦乏力,少氣懶言之癥。而中氣下陷便溏又兼見大便下墜不暢,脫盯,四肢欠溫等癥,可資鑒別。 從組成上詳細看有何區別1、補中益氣湯 李東垣在方中重用黃芪并輔以人參、白術以補脾肺之氣,因為肺為氣之本,肺氣足則不令自汗損元氣,而脾為肺之母(脾屬土肺屬金,土為金之母),脾氣不虛,則肺氣有源。 并配伍當歸養血和陰以助參、芪補氣養血;配陳皮理氣和胃以使本方補而不滯;更用升麻、柴胡升舉清陽之氣,并引黃芪、甘草等甘溫之性上升,調暢氣機。 諸藥合用,使氣虛者得補,氣陷者得升,氣虛發熱者,得此甘溫益氣而除熱,如此就能使元氣內充,清陽得升,而脾胃既強,“土生萬物”,各臟腑得以滋養,則諸證自愈。 2、參苓白術散 這個方子用人參補益脾胃之氣,茯苓健脾胃而利水滲濕,白術補氣健脾,還能燥濕利水,三味藥同為君藥。山藥平補肺脾腎,蓮子肉健脾胃,還能澀腸止瀉,扁豆健脾化濕。薏苡仁健脾滲濕,這四味藥都有健脾止瀉的作用,可協助君藥發揮作用,同為臣藥。 縮砂仁芳香醒脾,能行氣和胃,化濕止瀉。桔梗,能宣利肺氣,既可以配縮砂仁調理氣機運行,又可以宣利肺氣,通調水道,還可以引藥上行,使藥力上達肺部,使得整個方子脾肺雙補。所以砂仁和桔梗同為佐藥。 炙甘草、大棗補脾和中,調和諸藥,作為佐使藥。多種藥物配合,使得整個方子達到益氣健脾、滲濕止瀉的效果。 所以,脾胃氣虛便溏的調理原則是健脾和胃,首選參苓白術散;中氣下陷便溏則以補中益氣為原則,因而首選補中益氣丸。 但是服用這兩者的時候,需要注意下面幾點如果打算久服補中益氣丸的話,首先要確定自己所患脾氣虛的證型符合藥物所治,否則會滋養陽氣,會引起上火的癥狀。 而參苓白術散應用廣泛,臨床經過辯證,無論外感與內傷,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久服參苓白術散的話,也可能會引起一些不適,比如便秘等。 感悟一方面中藥不是包治百病,需要辨證后對癥下藥;另一方面開方用藥需要面診,結合望聞問切,方能取證用藥,而不是三言兩語就給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