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盈余公積是企業從稅后利潤中提取形成的、存留于企業內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積累,是企業的留存資金,不參與利潤分配,因此,分配利潤前需要先扣除盈余公積。盈余公積包括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兩種。 1、法定盈余公積是國家規定企業必須從稅后利潤中提取的盈余公積,提取比例為10%。法定盈余公積累計額已達到注冊資本的50%時可以不再提取。在計算法定盈余公積的基數時,不應包括企業年初未分配利潤。 2、任意盈余公積是向投資者分配的利潤中提取的公積金,其提取比例與用途可由公司自行決定。 二、利潤分配的賬務處理 1、將凈利潤轉入利潤分配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如為凈虧損,則作相反會計分錄。 2、提取盈余公積 (1)、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2)、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借:利潤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貸: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 3、向投資者分配利潤或股利 (1)、按應支付的現金股利和利潤,作如下分錄: 借:利潤分配——應付現金股利 貸:應付股利 (2)、分配股票股利,以股票股利轉作股本的金額,作如下分錄: 借:利潤分配——轉作股本的股利 貸:股本 4、代扣個稅 借:應付股利 貸:應交稅費-個稅 5、實際支付股利 借:應付股利(分配的股利減去代扣的個稅) 貸:銀行存款 6、代繳個稅 借:應交稅費-個稅 貸:銀行存款 7、盈余公積補虧 企業發生的虧損,除用當年實現的凈利潤彌補外,還可使用累積的盈余公積彌補。以盈余公積彌補虧損時,應作如下分錄: 借:盈余公積 貸:利潤分配-盈余公積補虧 8、企業未分配利潤的形成 年度終了,企業應將“利潤分配”科目所屬其他明細科目的余額轉入該科目“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即: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利潤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利潤分配-應付現金股利 利潤分配-轉作股本的股利 借:利潤分配-盈余公積補虧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未分配利潤”明細賬戶的貸方余額表示歷年累積的未分配利潤(即可供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潤);借方余額表示歷年累積的未彌補虧損(即留待以后年度彌補的虧損)。 三、會計分錄實例 1、A企業年初未分配利潤600萬元,本年稅后凈利潤3600萬元,公司董事會決定按6%的比例提取任意盈余公積,并經股東會比準后,將未分配利潤由所有者權益轉為負債。最終,公司股東會批準向股東分配現金股利1400萬元。 凈利潤轉利潤分配 借:本年利潤 3600 貸:利潤分配-盈余公積 3600 提取盈余公積 法定盈余公積=3600×10%=360 任意盈余公積=3600×6%=216 盈余公積=360+216=576 借:利潤分配-盈余公積 576 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360 貸: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 216 由此可見,公司可向投資者分配的利潤為:600+3024=3624(萬元),但由于公司股東會批準向股東分配現金股利為1400萬元。因此: 分配利潤 借:利潤分配-盈余公積 1400 貸:應付股息 1400 2、A企業年初未分配利潤1600萬元,但本年度發生會計虧損800萬元。可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800 貸:本年利潤 800 也就是說,將會計虧損的這800萬元由“年度利潤”賬戶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做補虧處理,未分配利潤由16 00萬元變為剩800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