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中國擁有五千年燦爛的文化,這不僅體現在發明創造和藝術成就上,也在生活智慧中有鮮明體現。比如,我們知道有很多“俗話”,其實,這些“俗話”大部分都是中國古人在一代代生產生活中流傳下來的生活經驗和警示,通俗易懂,很容易流傳開來,對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俗話”可以說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是一種寶貴的財富。 ![]()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俗話”雖然我們現在聽上去一頭霧水,但結合一些具體場景,我們就能發現在這些“俗話”中蘊含的道理。比如今天要跟大家說的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話,“一家不容三姓人”。 什么是“一家不容三姓人”?乍一聽上去完全不知所以,但其實跟現代人生活關系很大。 ![]() 在中國,姓氏是一門復雜神秘的學問,從古至今,老祖宗追求的畢生目標之一就是“傳宗接代”,讓自己的姓氏能夠延續下去。我們知道,在大部分家庭中,往往有兩個姓氏,那就是父親和母親。子女往往會隨父親的姓氏。這里所謂的“一家三姓”,應該指的是兩種情況。 什么情況下,一個家庭里會出現三種姓氏呢?第一種,婆婆和媳婦同在一個屋檐下;第二種就是二婚重組家庭。說到這里大家應該就清楚了,古人所說的“一家不容三姓人”,說的是婆媳關系和二婚家庭很難和睦,是一個“千古難題”! 為什么這么說呢? ![]() 首先我們來看婆媳關系。在中國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一般是由女主人說了算。但如果婆婆和媳婦同在一個屋檐下,那這個家庭就有了兩個女主人,這自然會出現一個尖銳問題,那就是“誰當家”。婆婆認為兒子是自己養大的,媳婦認為丈夫本來就是自己的,如果男主人在這個關系上處理不好,很容易激發矛盾。比如婆婆和老婆同時掉進水里先救誰的問題,根本沒有完美答案。 至于二婚家庭,如果有一方或兩方都有孩子,那自然會出現“三個姓氏”。在許多二婚家庭孩子的眼里,無論是后爸還是后媽,都是破壞家庭的元兇,有天然的敵意。如果父母在孩子問題上處理不好,將會對未來家庭的和睦產生難以彌補的裂痕。如果對孩子太好,會被視為溺愛,稍加管教就會被孩子視為“無情的后爸后媽”,因為“畢竟不是親生的”。 古人數千年感到頭疼的問題,其實在我們現代社會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 其實,古人所說的“一家不容三姓人”也不過是一句無奈的調侃。生活本就到處充滿困難,在處理復雜的家庭關系時,更要具備足夠的耐心和智慧。我們大可不必為這句話影響正常的人生選擇,面對困難也要用積極的心態去應對,不是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