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舊歷每逢歲末一遇,除舊迎新,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從古到今,多少人盼著這一天的相聚,在整個傳統習俗里,在我們的血液中,根深蒂固,歲歲如此。每當此時,散布各地的游子便紛紛返程,鄉里鄉親互道一聲“過年好”! 隨著年的腳步日益臨近,可年加關,變成了年關,對于很多人來說,就似乎成了一種負累,因為這一 “關”,是很多人無法擺脫的結,面對囊空如洗、一事無成的自己,再看看周邊衣錦榮歸的人們,總是羞對故鄉人、羞見故鄉景。 ![]() 其實,人生與故鄉是牽扯不開的,因為我們一直相信落葉總要歸根,只是現在隨著人們觀念的解放,這種情結日益淡化而已。但在老一輩人心中,依然情有獨鐘,故鄉的山山水水,是早就注定要長相廝守的。 無怪乎,當初楚霸王項羽總要慨嘆,“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其實這種觀點是貼合很多人實際想法的,盡管我們批判他的目光短淺、胸無大志。事實上,不是連勝者為王的劉邦也是在建立大漢之后,高唱著“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而衣錦還鄉嗎? ![]() 很多時候,當我們讀著魯迅的《故鄉》,“我冒著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去”,也會跟他一樣,“心禁不住悲涼起來”,長大的我們,多了擔當和責任,再回首,是回不去的從前,而最美的記憶,就是那些無憂無慮簡單而知足的日子,所以,再看到此情此景,怎能不情郁于中、發之于外呢? 也許是我們不夠努力,因此才會一年年的羨慕著別人的輝煌、仰視著別人的成就,然而,也總是在明日復明日的蹉跎中,在溫水煮青蛙的閑適中,不思進取,忘了來時路。只有到了年關的此時,在回家的路上,我們才恍然如夢、當頭驚醒,慨嘆虛度光陰而懊悔不已。 于是,史上那些勵志的故事,也總是映入眼簾。“懸梁刺股”苦讀的蘇秦,那個被郭德綱深有體悟所說道的,“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想當初,未遇之時,“歸家時,父母憎,兄弟惡,嫂不下璣,妻不愿炊”,連至親至近之人都不待見,何況他人乎?等到游說六國合縱、兼佩六國相印后,再回來景象自是不同,“然衣錦歸故里,馬壯人強,螢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戶迎,妻嫂下階傾己顧?!边@一切只因“位尊而多金”。 ![]() 當然,我們是不能以位尊多金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和意義的,我們學習的是蘇秦“懸梁刺股”的努力,至于王安石對蘇秦的評價,“已分將身死勢權,惡名磨滅幾何年。想君魂魄千秋后,卻悔初無二頃田”,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如果你還在徒自羨慕別人,那就行動起來吧,所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一年初始、萬象更新,趁著年華還在、趁著志氣未消,為何不“懸梁刺股”,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路,以待他日衣錦還鄉、榮歸故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