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要 內 容
1.大隱靜脈的概述
2.相關知識解剖
3.手術中的配合要點
4.術后注意事項
什么是大隱靜脈曲張?
大隱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病,主要因靜脈壁薄弱,靜脈瓣缺損及靜脈內壓增高所致。多發生于長時間站立工作、重體力勞動、妊娠、慢性咳嗽、習慣性便秘等致淺靜脈內壓力升高有關。
大隱靜脈有5條屬支:
旋髂淺靜脈、腹壁淺靜脈、陰部外靜脈、股內側淺靜脈和股外側淺靜脈,它們匯入大隱靜脈的形式多樣,相互間吻合豐富。大隱靜脈曲張行高位結扎時,須分別結扎、切斷各屬支,以防復發。 大隱靜脈全長的官腔內,有9~10對靜脈瓣。通常兩瓣相對,呈袋狀,可保證血液向心回流。此外大隱靜脈與小隱靜脈淺靜脈與深靜脈交通。淺靜脈的瓣膜朝向深靜脈,可將淺靜脈的血因流入深靜脈。當深靜脈回流受阻時,淺靜脈瓣膜關閉不全,深靜脈血反流入淺靜脈,可導致下肢淺靜脈曲張 。
病因
大隱靜脈是位于下肢內側的淺表靜脈,自足部至大腿根部,再到下肢深靜脈中。一般來講靜脈壁的彈性發育較差和靜脈血管內過高的壓力是導致靜脈曲張的直接原因。另外一些危險因素會增加罹患靜脈曲張的機會,如靜脈曲張家族史、長期腹壓高、體重超重、孕婦、長期站立或久坐不動、不愛運動、吸煙、患有深靜脈血栓。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易患有此病。患病年齡多在30~70歲之間。病變的淺靜脈表現為伸長、擴張和蜿蜒屈曲,多發生于持久從事站立工作和體力勞動的人群,如教師、售貨員、外科醫生等
臨床表現
大隱靜脈曲張在腿上表現為彎彎曲曲的、高出皮膚表面的、如同蚯蚓狀突起,這些曲張血管在站立時更為明顯,而在平躺時會消失.
1.淺靜脈曲張。
2.患肢腫脹、疼痛、酸脹和沉重感。
3.小腿下段皮膚營養障礙性病變。
檢查
1.屈式(Trendelenburg)試驗:檢測隱股靜脈瓣膜功能。
2.潘式(Perthes)試驗:檢測下肢淺靜脈曲張患者患肢的深靜脈主干是否通暢。
3.下肢深靜脈造影:是診斷的'金標準'。
并發癥
長期的血液淤滯會造成下肢皮膚營養不良,可能會出現皮膚棕褐色的斑片,發黑,皮膚色素沉著,甚至會出現潰爛、潰瘍、久治不愈。曲張血管內淤滯的血液還可能會形成血栓,形成靜脈炎,甚至會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EVLT術前的用物準備:敷料、手術衣、闌尾包、激光治療儀、18G套管針、導絲、電刀卷棉、彈力繃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