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季羨林先生說:“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多種角色需要扮演。無論是哪一種角色,對于一個修養(yǎng)很高的人來講都是要做好‘人’”。的確,世事蒼茫,人生百態(tài)。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舞臺的主角,怎樣扮演好這個角色?把人生演繹到什么程度?是精彩紛呈,還是暗淡無光?是雄渾激越,還是默默無聲?是衣錦榮歸,還是顆粒無收?——所有這一切,都取決于立世之本、處世之道的把握。 在北京大學的圈子里,誰都知道季羨林是“國寶”級的大師,但他毫無架子,對下屬、對助手、對學生關懷備至,博大無私。正因如此,季先生贏得了校內(nèi)外乃至全國廣大師生的崇敬。有一篇文章寫的是關于季老的真實事情:在北大新生入學的時候,一位學生因為身邊的行李太多不好隨身攜帶,因此把行李托付給一位老人。這位學生自己跑去新生報到處了,但是由于學生眾多,等他把一切手續(xù)都辦好后,他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過了很久,但是當他回來的時候那位老人一直在那兒等他,他誠懇地感謝了老人,卻忘記詢問老人是誰。 新生開學后不久要舉行開學典禮,讓這位新生驚訝的是,走上來致辭的副校長不就是那天幫自己看東西的老人嗎?此時,他才明白原來那是季老。季老就是這樣平等待人的典范,他的一生只有一種身份——作為一個有良知、有修養(yǎng)的人。 季羨林先生晚年曾對“三頂桂冠”極為反感,并且公開撰文要求“摘帽”。所謂“三頂桂冠”即是:一、國學大師;二、學術泰斗;三、國寶。他曾對新聞界表示:“怎么叫泰斗?全國人才濟濟,比我強的有的是。怎么我就成了泰斗和國寶?我有一點技術,小師都不夠,怎么夠大師?所以,干脆都不要。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不要欺騙人?!彪S后,他又特別補充道:“誰覺得自己是大師,他就自己承認好了?!?/p> 初次和季羨林接觸的人,從他身著的中山裝往往會得出他又像一個農(nóng)民的印象。季羨林自己也曾多次說過,他是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是一個“土包子”。作家舒乙認為,季羨林先生是一位有著平民作風的學術大家。他以平常心處世,他尊重所有的人,從來不把自己看得很厲害。 布思?塔金頓是20世紀美國著名小說家和劇作家,他的作品《偉大的安伯森斯》和《愛麗絲?亞當斯》均獲得普利策獎。在塔金頓聲名最鼎盛時期,他在多種場合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在一個紅十字會舉辦的藝術家作品展覽會上,我作為特邀的貴賓參加了展覽會。其間,有兩個可愛的十六七歲小女孩來到我面前,虔誠地向我索要簽名。 “我沒帶自來水筆,用鉛筆可以嗎?”我其實知道她們不會拒絕,我只是想表現(xiàn)一下一個著名作家謙和地對待普通讀者的大家風范。 “當然可以。”小女孩們果然爽快地答應了,我看得出她們很興奮,當然她們的興奮也使我備感欣慰。 一個女孩將她的非常精致的筆記本遞給我,我取出鉛筆,瀟灑自如地寫上了幾句鼓勵的話語,并簽上我的名字。女孩看過我的簽名后,眉頭皺了起來,她仔細看了看我,問道:“你不是羅伯特?查波斯???” “不是,”我非常自負地告訴她,“我是布思?塔金頓,《愛麗絲?亞當斯》的作者,兩次普利策獎獲得者?!?/p> 小女孩將頭轉(zhuǎn)向另外一個女孩,聳聳肩說道:“瑪麗,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 那一刻,我所有的自負和驕傲瞬間化為泡影。從此以后,我都時時刻刻告誡自己:無論自己多么出色,都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結語 從生活到生產(chǎn),從宏觀到微觀,從偉人到平民,平常心確實有許多奇妙的好處。人,的確是貴在有一種平常心,它可以使人超脫,使人向善,使人知可為而為,不可為而不為;知其該為而為,不該為而不為。充滿平常心的心境,是一種和暢、協(xié)調(diào)、美好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