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會在吃火鍋前先吃點水果墊底;甚至用冰塊、切片面包等“神器”吸油,但真的能減少油脂的攝入嗎? 其實未必。 這些方法多是心理安慰。而且如果總是用“神器”做保護傘,也可能放縱自己,導致油脂攝入過量。 如果想要減少油脂攝入,大家可以比較一下火鍋底料、食物、蘸料等脂肪含量,吃火鍋時,選哪些不選哪些,心里更有數(shù)。 
1.火鍋底料排行榜
火鍋鍋底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油脂的攝入,與健康息息相關。 在大家愛吃的牛油辣鍋底、三鮮鍋底、冬陰功鍋底、咖喱鍋底、清湯火鍋這幾種鍋底中,牛油辣火鍋的含油量是最多的,它們的含油量排行是:牛油辣鍋底>咖喱鍋底>三鮮鍋>冬陰功鍋底>清湯火鍋。 
2.食物油脂排行榜
雪花肥牛,其脂肪含量是20%;牛丸的脂肪含量是15%;而上腦、眼肉的脂肪含量則低于10%,動物內(nèi)臟類食材中脂肪含量,肥腸>豬腦>鴨腸>毛肚>黃喉,其中肥腸的油脂含量>10%,是脂肪含量最高的內(nèi)臟之一。所以,如果實在要吃動物內(nèi)臟,就選擇毛肚、黃喉等脂肪含量低一點的。 
3.火鍋湯嘌呤含量排行榜
火鍋湯中含有大量的嘌呤,它會在人體內(nèi)代謝時產(chǎn)生尿酸。如果嘌呤攝入過多,容易引發(fā)高尿酸癥,也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而且隨著煮火鍋時間的延長,嘌呤的含量在6~10分鐘時會顯著升高,在30分鐘左右達到頂峰。 攝入植物性的嘌呤相對更安全。嘌呤含量的排行應該是:海鮮湯>骨湯>菌菇湯>番茄湯。輕度痛風患者可以適當吃清湯火鍋或番茄湯火鍋,但盡量不喝湯,以降低風險;不過痛風經(jīng)常急性發(fā)作的人群,即便是番茄湯的火鍋,也要盡量避免,因為肉類食材中的嘌呤也會沉積到火鍋湯中。 
4.火鍋蘸料熱量排行榜
單獨一樣蘸料而言,各種調(diào)料的熱量排行榜是:香油>老干媽>沙茶醬>芝麻醬>海鮮醬。在選擇調(diào)料的時候,建議大家選擇熱量較低的。 最后,康叔提醒,吃火鍋的時候一定要牢記這9點: 1.一定要涮熟; 2.吃肉別超量; 3.少飲酒; 4.別喝太多濃肉湯; 5.多吃青菜; 6.別涮動物內(nèi)臟; 7.調(diào)料別太咸; 8.太燙食物別直接入口; 9.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盡量不吃。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 于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