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云是蘇東坡的第三位夫人。 王朝云,字子霞,杭州人,因家貧自幼淪落歌舞班中,天生麗質,能歌善舞。 有資料說,蘇東坡在杭州任通判時,在征得夫人王閏之后“納王朝云為侍妾”。蘇東坡對她寵愛備至。 這件事,后人還根據《燕石齋補》中所說,王朝云乃杭州“名妓”。 蘇軾“愛幸之,納為常侍”云云,隨后編成了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一日,蘇東坡與幾位文友同游西湖。這時,麗日普照,波光瀲滟,湖光山色,猶如仙境。宴飲時招來歌舞班助興。悠揚的絲竹聲中,數名舞女濃妝艷抹,長袖徐舒,輕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艷麗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引人注目。舞罷,眾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好轉到蘇東坡身邊。此時,她已換了另一種裝束:洗凈濃裝,黛眉輕掃,朱唇微點,素衣凈裙,清麗淡雅,楚楚可人。突然,天氣突變,陰云蔽日,山水迷蒙。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蘇軾靈感頓發,揮毫寫下了傳頌千古的西湖絕唱《飲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裝淡抹總相宜。 其實,史實并非如此。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九月初,蘇東坡接到“移知密州”的誥命,離杭前“王朝云來歸”。歸者,歸附也。一個小女孩來歸附即將遠行的蘇軾,若不是孤兒,就必定是父母養之不起,實出于無奈而已。 當時,蘇東坡已經三十九歲,王朝云只有十二三歲。“納為妾”之說,恐怕是文人墨客的附會、艷詞了。細想想,也確實不合情理。 從蘇東坡的作品和有關資料上看,王朝云確是個聰敏的女子,長大后非常“懂得”蘇東坡,蘇東坡也十分鐘愛朝云。在三位夫人中,蘇東坡為王朝云寫的詩最多,對王朝云的評價也是極高的。他在《惠州薦朝云疏》中說:“有侍妾王朝云,一生辛勤,萬里隨從。”又在《朝云墓志銘》中說王朝云“敏而好義,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如一。” 元豐六年(1083),21歲的王朝云在黃州曾為蘇軾生下了一子。蘇東坡想起昔日名躁京華而今卻“自漸不為人識”,感慨之極,為兒子取名蘇遁。在生下三天準備洗禮時,蘇東坡寫詩一首,用以自嘲: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 唯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沒有想到,10個月后,這個孩子在金陵夭折了。自此以后,王朝云再沒有生育,成為她一生的遺憾。直到去世前,她還常為此傷心流淚。 王朝云墓地 蘇東坡流放惠州啟程前,曾動員年紀尚輕的王朝云回南方朝云不肯,始終隨侍其身傍,成了蘇東坡后半生的生命支柱。在惠州時,蘇東坡五十七歲,王朝云還年輕,才三十一歲。蘇東坡在《朝云詩序》中寫道:“予家有數妾,四五年間,相繼辭去,獨朝云者隨予南遷”,過著“門薪饋無米,廚灶炊無煙”的清苦生活。她還開菜園,躬身耕種,縫補漿洗,克勤克儉,為東坡分憂解愁,任勞任怨。蘇軾能在極度艱難困苦的處境下挺過來,這與王朝云的照顧、體貼是密不可分的。可惜,紹圣三年(1096)7月,朝云得了一種瘟疫,不幸身亡,年僅三十四五歲。很顯然,朝云是蘇東坡晚年的文藝知音(她會按譜唱曲)、生活依靠和精神慰藉。在朝云病重之際和去世之后,蘇軾連續作了《朝云詩》、《悼朝云詩》、《朝云墓志銘》、《惠州薦朝云疏》《丙子重九詩》《西湖》等詩文,以志悼念。【三部樂】《情景》、【雨中花慢】“嫩臉羞蛾因甚”等詞,更可見出蘇東坡對于朝云的一往情深。 朝云死后,蘇東坡將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棲禪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上筑六如亭 紀念她。亭柱上鐫有一副楹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這副楹聯還包含著一個流傳至今的故事——“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見識’。坡亦未以為當。至朝云,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坡捧腹大笑。” “不合時宜”四字是蘇東坡對自己一生的概括;“惟有”句說明她們不僅是患難夫妻,而且是心靈相通的知音。正因為“不合時宜”,也就只能“獨彈古調”了。“倍思卿”句,表明蘇東坡對朝云的深深思念之情。 蘇東坡還為王朝云撰寫一副挽聯,其中“六不”和“六如”則進一步寄托著他對朝云的哀思: 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凈 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前一句出自《心經》,后一句出自《金剛經》。從這副對聯中不難看出,蘇東坡一方面希望愛妻能夠像佛家所說的那樣“不生不滅”,一方面也為自己在佛經中找到精神上的解脫。這是何等凄婉的心境!自此,蘇東坡一直鰥居未娶。 遺憾的是,王朝云與蘇東坡只有夫妻之實,而無夫妻之名,也就是說蘇東坡并沒給王朝云以“妻”或“夫人”的名份。 Day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蘇東坡與王弗是恩愛夫妻,其感情可謂之“清純”,與王閏之是患難夫妻,其感情可謂之“厚醇”,而與王朝云是濡沫夫妻,其感情則可謂之“相知”了。盡管他們的一生充滿了“悲歡離合”、“陰晴圓缺”,但是他們都給世人留下了最美好、最珍貴、最恒久的精神財富和道德。 東坡文化聯盟簡介 |
|
來自: 高山仙人掌 > 《蘇東坡故事及連環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