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名方】甘草附子湯調心衰水腫 《金匱要略》“三星同位”,指醫風濕身痛的三首附子方,即桂枝附子沏(桂枝、附子、甘草、生姜、大棗)、白術附子湯(白術、附子、甘草、生姜、大栆)、甘草附子湯(甘草、附子、白術、桂枝)。傷寒家將甘草附子湯推出炙甘草,調理心臟期前收縮,心律不齊,脈象間歇;除炙甘草湯則投本方,亦有功效。還可施治心悸不寧,心力衰竭下肢水腫,加人參、茯苓,挽救重篤患者,稱返回霞光。此湯用于心力衰竭,凸顯附子、桂枝、白術,療力達標,人參固脫、補中益氣,大量茯苓利水而不傷正,十分合拍;比單開四逆湯、白通 湯、真武湯報捷迅速,屬不倒翁方。 1968年吾于德州遇一老婦,醫院診為右心衰竭,納呆、氣短、皮膚發紺、脈現結代,血壓下降、頸動脈怒張、腿足浮腫、鞋子無法穿人,要求兼峽藥。即授以甘草附子湯,計炙甘草10克、炮附子30克(先煎一個半小時)、 白術30克、桂枝10克,添了人參15克、茯苓60克,因情況嚴重,未另選他品,每日一劑,水煎,分三次服。連飲七天,沒再更改,癥狀緩解,腫消二分之一;把量稍減,又吃兩周,離院返鄉,基本轉愈。 出處:張志遠老中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