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原名唐寅,明朝著名的文學家、畫家、詩人,作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才子,盡管才華橫溢,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同樣不如意,這與大部分的才子一樣,始終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內心極為憂愁。由于早年間卷入了科場舞弊案,一度受到了牽連,此后考取的功名被收回,這件事情對于他打壓很大。所以他的后半生一直是郁郁不得志,過著極為簡樸的生活,這一點與現在的影視劇的形象是有著天壤之別。 現在很多人由于受到了影視劇的影響,認為唐伯虎是一位風流才子,不僅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另外還有八位如花似玉的老婆,再加一個紅顏知己秋香。其實這只不過是戲說,并不是真實的唐伯虎。自從他卷入了科場舞弊案后,妻子也離他而去,后半生他是一個人孤苦伶仃,每日無非是吟詩繪畫,用來換酒錢,這在他的《桃花庵歌》中就有體現,“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可見他生活陷入了困境,自然是不可能會有那么多的老婆。 唐伯虎的一生也是極為悲苦,由于始終是郁郁不得志,這使得他在臨終前依舊還是耿耿于懷,并且寫下了感人肺腑的名篇《臨終詩》,他在這首詩中,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描寫了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從而也使得這首詩處處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可見他的晚年極為悲苦,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也使得他在這首詩中,寫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骨子里的悲痛之苦。 《臨終詩》 明代:唐寅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人生有的時候就是如此,可能我們很努力,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希望可以改變自己,但是有的時候我們無論怎么努力,依舊還是無法改變。這也就是人生,并不是說說就能夠成功,也并不是真正去努力了,那么就一定會有所作為。我們從唐伯虎的身上感受最深的還是他對于現實的不滿,明明自己有著過人的才華,但是卻沒有任何的成就。先不說他是不是參與了科場舞弊,但是以他的才華,那也是一定會有所作為,卻偏偏一輩子活得顛沛流離。 第一二句便是寫得極為傷感,也表達出了內心的感傷之懷,讀來讓人著實是悲痛不已,“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每個人生在這個世上,總有一天會死去,而且還要面對這種生老病死,所以每個人最后去將要散場,死了之后就來到了陰間,去往了地府,當時與這個世界就完全隔絕了。 第三四句又是在安慰自己,其實更多的還是一種自嘲,“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無論是陽間還是陰間,還都是一樣,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而已,對于我來說依舊還是在漂泊。最后這一句更是寫盡了內心的無奈,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骨子里的憂愁,正是由于在陽間感受到了無數的悲痛,所以對于他來說,即使是到了陰間那也是一樣,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唐伯虎很多的作品都是通俗易懂,不過在用詞方面,又是極為講究,這首《臨終詩》正是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來描寫,從而使得這首詩處處都充滿了悲痛,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無奈。生活在陽間顛沛流離,死了之后去往了陰間,那也依舊還是在漂泊。這對于詩人來說,無疑是更為深沉的打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