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發展》(第2版)于2017年9月第2次印刷,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另外,如果有老師使用該書或者《中學生心理學》作為“青少年心理學”課或者“中學生心理學”課的教材,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dr.leili@qq.com)獲取教學ppt作為參考。 第二版前言 本書第一版出版于2003年,彈指一揮間,12年過去。在此期間,關于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研究獲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既反映了新一代青少年的內心軌跡,也反映了時代變遷的環境印記,為我們認識青少年的心理與行為補充了新的素材和視角。本次修訂版的完成正是得益于此。 此次修訂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補充10余年來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合到相關的每一個具體主題上,以便讀者緊緊把握住青少年隨時代變化的成長特點。 二是對體例結構進行了適當調整,包括在理論觀中補充了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觀,在青春發育期部分補充了身體發育的特點,在情緒部分補充了與父母情緒調節的關系,原來的自我中心部分補充了心理理論和對他人的理解、并改為社會認知,在親子沖突的影響因素部分補充了文化的影響,在同伴關系部分補充了戀愛關系的影響因素,在心理性別部分補充了性別認同的發展、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發展、行為的性別定型模式的發展。另外對各章的邏輯關系進行了適當調整,以及對某些章節內部的邏輯關系進行了適當調整,同時刪去了行為遺傳學部分。 三是補充了“青少年的上網心理”一章。恰恰是在過去的10余年中,互聯網的運用得到快速普及,我們已經身處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與青少年的心理發展有何關系成了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有幸的是,心理學家的工作已經為我們揭示了其中的一些基本特點。 四是補充了“青少年心理的進化解析”一章。過往人們熟悉的心理學研究為我們描述了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嘗試回答了“是什么”及“怎么樣”的問題,但是在回答“為什么”的問題上卻力有不逮;近年來興起的進化發展心理學在此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最后一個主要的變化是,初版中文獻資料反映的是西方研究中關于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進展,此次修訂我們注重文化和環境背景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對基于中國文化或環境背景的研究成果盡量予以呈現,以反映中國青少年發展的特點。 同樣,此次修改工作的完成得益于眾多心理學家的辛勤工作,我們對他們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致以敬意,并表示感謝;另外也感謝蘇州大學的李宏利副教授協助整理關于青少年心理的進化解析的部分;感謝陳小紅編輯為本書的出版而付出的努力。 我們期盼這次的修訂版能夠讓讀者讀得開心、用得順手,對讀者了解、理解青少年的心理發展有所幫助;同時希望各位讀者及專家對書中可能的疏漏錯誤予以批評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