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奇葩說有一個議題是要不要做“邀功精”,有人說“邀功精”等于“說謊精”,又有人說“邀功”很正常,是職場人的基本權利。 那么在職場我們到底應不應該邀功呢? 一、身在職場,“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們常說做人應該低調,沒錯,低調是好事,但低調不等于埋沒自己。 有人說,我有能力,不需要走旁門左道,但人在職場,光有能力是不夠的,你還是得會邀功。 (1)你是千里馬,也要找伯樂 職場上,如果你還傻傻的等待老板來挖掘你的價值,那就算等一萬年也是白搭。 就像《奇葩說》里講的那樣,老板最擅長的事情就是“閉目養神”。 想讓他看見你,就必須得親手把他的眼睛扒開。 典故“毛遂自薦”就是這樣的:
在職場,很多領導其實“很懶”,不一定有精力去主動發掘人才。 你有才能,就得主動展現自己。 有時候,你是千里馬,但你得自己尋找伯樂。 (2)“自證預言”讓你更優秀 有一種效應叫“自證預言”,這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癥狀,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有時候你成功做成了某一件事,但你覺得這是偶然,不想把它上報,因為不希望下次沒做成的時候,領導對此失望。 其實,即便是很偶然的成功,你也應該主動向領導展示。 因為當你展示后,對方往往會對你表示欣賞和信任。 而這種信任會不斷給你一種“我努把力的確能做好”的心理暗示。 長此以往,這種“偶然成功”也能變成“必然”。 將你對領導的“邀功”變成“自證預言”,你的能力也會顯著提升。 (3)“邀功”不只為了“邀”,也為了“防” 你不主動邀功,“功”就被別人邀走了。 我們公司有個女孩小曹,性格特別低調,做事從來不爭不搶。但這樣的性格讓她吃了不少虧。 比如上周,她和同部門的一個“老油條”合作完成了一個項目。 就我在辦公室里觀察到的情況而言,勤勤懇懇,埋頭苦干了一周的小曹的工作量遠比“老油條”大。 因為“老油條”基本上除了收發一下文件以外,其余時間都在工位上玩手機。 但是,你再努力有啥用?架不住人家會邀功。 任務匯報的時候小曹只匯報了一下工作流程和結果,幾乎不提自己。 而“老油條”呢,用三兩句話就把大部分的功勞攬到了自己身上,最后發獎金的時候,老油條比小曹整整多了三分之一。 小曹真的是有苦說不出。 所以說,我們“邀功”不只是為了“邀”,也是為了“防”。 現代職場,有能力的人有大把,但有能力不會邀功,你的付出同樣沒有收獲。 二、邀功也需技巧, 三招讓你領導高看你職場好比一臺電腦,能力是硬件,“邀功”是軟件,只有它們互相配合,才能讓你的職場生活運轉地更加流暢。 但是邀功不是一味的夸耀自己,沒有技巧的“邀功”,有時會適得其反。 關于正確邀功,我有如下幾點建議。 (1)用匯報代替“邀功” 我們應該在什么場合邀功呢?難道找個時機把老板堵在路上,專門把自己的功勞講給他聽? 當然不是。 一般來講,“邀功”不用自己創造時機,它的最佳時期是匯報工作的時候。 就以我自己為例,我們公司每周都會開一個復盤大會,對主管講你本周做了什么。 我一般會說我這周寫了多少篇稿子,有多少篇拿了獎,效率相對上周是否有提升。 在匯報時,少說過程,多講成績和思考,領導自然會記住你。 (2)過度“邀功”不可取 雖然邀功的確有奇效,但是我也堅信大多數老板都不是傻子。 過于夸大其詞的“邀功”,老板也是能看出來的,小心到時候適得其反。 如果你老板真的傻,相信了你的邀功,還特別“惜才”的話,那當心他到時候給你分配一堆遠超你能力的任務,你就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咯。 我有個設計部的同事小李,就這么“耿直”。 去年老板讓他做個海報,他專門找了大學同學給他幫忙,而且做了兩個晚上才做完。 但他為了表明自己能力強,效率高,硬是聲稱自己做了一晚上就做完了。 后來那段時間,老板一有海報需要就找他,還把期限定地特別短。 小李呢,就只能打腫臉充胖子,硬著頭皮上,結果出的海報效果都不怎么樣,老板還覺得他是在摸魚,對他的好感度一落千丈。 所以,無限度地吹捧自己,過度“邀功”非常不可取。 (3)要“邀功”,不要“搶功” 無論是與同事合作,還是團體協作,在匯報時我們都要切忌不能只提自己的功勞。 一來,只提自己會讓領導覺得你沒有團體意識,也能明顯察覺出你是在夸大其詞。 二來,忽略同事和團隊成員會讓他們心寒,也會為你樹敵。 所以,關于團隊工作,我們在匯報時不能只提自己,更要提及團隊,提及其他人。 這樣無論是在領導還是同事都不會對你的印象有什么貶低。 三、寫在最后職場上,主動“邀功”并不可恥。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你的同事十有八九都在明里暗里邀過功。 畢竟,“酒香也怕巷子深”,想要自己的實力不被埋沒,“邀功”就是必備技能。 “邀功”是為了讓領導看見你的價值,是為了對實現“自證預言”,也是為了防止“被邀功”。 用正確的方式“邀功”,定期匯報工作,不無限度“邀功”,也不“搶功”。 |
|
來自: 大地guike8rx48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