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攝影愛好者,一到了異地旅游,拿著相機先是“咔嚓、咔嚓”的不停的拍攝,拍攝的什么自己都不知道,反正感覺是第一次看到景點,先拍下來再說,至于,角度、光影以及思想性,什么也么有,結果很有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拍攝的一塌糊涂,尤其是讓分享的人,找不到共鳴,許多片子都是自己個人的陶醉,如果你想出去旅游,將片子與別人分享,將一定融于一定的思想性,倒不是說,苛求你拍攝的片子有什么技巧,有什么專業的視覺,甚至審美的高度,這些雖然重要,但不是大眾很美性的共鳴基礎,關鍵就是一張片子你是否通過理解與眼睛的解讀以后,轉移到鏡頭里,是否有魅力的含金量,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大師或者攝影師的作品,拍攝出來的片子感覺大氣有度,精致有加,唯美可信,比我們親眼看到的都美,所以,總是感嘆這才是大師的作品,其實,大師就是一個普通的人,只不過,他有一雙善于發現美麗的眼睛,攝影的技巧最大的就是角度與光影的結合,早晨與傍晚拍攝出來同一個景點的效果就大不一樣,鏡頭是攝影師無聲的嘴巴,不用夸夸其談的語言,展示一種美麗,才是大師。許多攝影師為了一個鏡頭甚至需要幾天乃至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找到自己滿意的角度。所以,一副引起共鳴的作品,背后有許多艱辛的故事,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許多攝影師因為攝影到了一種至美至善,要求完美的景致,不相信你看看你新浪許多攝影博客,因為攝影,將自己修煉的完美神話,包括后期的片子制作,文字的填補,都是一個完美直至。嚴謹,細心,追求是攝影師的工作態度,與這些大師們相比,我們連一個攝影愛好者都不是。因為,我們不僅攝影粗糙,思想也粗糙,追求藝術的態度也粗糙,還有一些攝影愛好者,總感覺好的相機就能拍攝出最好的照片,這也是一個誤區,早期的卡片機同樣能拍攝出唯美有想法的傳世佳作。更有一些攝影發燒友,機器都是頂端的,但是,卻沒有拍攝出一張自己滿意的照片,更有一些攝影愛好者,僅僅追求了照片的清晰度,銳度,結果,片子很一般,只是個人陶醉在自己設計的醉意里,別人沒有共鳴與快感,這也是攝影者應該盡早走出的怪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