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部分孩子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就算放開了二胎政策,家中孩子多了起來,但大多數父母仍然比較寵溺孩子。父母總想給孩子更好的,為了孩子付出所有。 愛是相互的,現在的付出是為了今后能夠得到來自孩子同等對父母的愛,但如果孩子長大后,被寵溺成了習慣,有些就會變成白眼狼,只知道索取,不懂感恩。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呢? 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往往會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盡可能地給予更好的東西,也對他們的需求盡量全滿足,再加上很多老人尤為寵溺孩子,造就了很多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王子和公主。 原來說再苦不能苦教育,現在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可這一現象如果愈演愈烈,后果就難以收場。我朋友家的兒子,今年剛讀大一,從小被寵著長大,父母心疼孩子,從來不讓孩子做家務,生活都是父母在操心料理著,孩子離開家人在外讀書,周末都會將一周沒洗的衣服帶回家,父母打算跟兒子討論這件事,讓孩子學會在校園里洗衣服,沒想到孩子一句:這是你應該做的事情!這句話把父母氣得不輕。 父母現在的付出,想著將來能換來孩子的反哺之情,但有時往往和期待相差甚遠。有很多孩子小時候被父母寵溺過度,把孩子送入歧途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反思,到底應該怎么去避免孩子不懂感恩呢? 1、適當的寵愛與付出,家長學會合理拒絕 在父母眼里和心里,孩子永遠是孩子,對他們的付出和培養以及保護都是正常的,但他們會長大,會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家長的寵愛和付出也要控制好量度,要讓他們擁有獨立的人格和分析事物對錯的能力。 長大的孩子就要當一個大人來對待,家長要學會適當的拒絕他們不合理的要求,也告知孩子不能一味索取,要學會雙向的接受與付出,要教育他們像一個真正的大人一樣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對家中的長輩心懷感恩。 2、家長傳輸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意識和思考的能力,不要認為他們小就什么都不懂,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和教育觀,并且身體力行地去示范和引導。在對待家中長輩時,家長首先要有感恩之心,要做一個付出的人,這樣家庭中教育出的孩子一定會耳濡目染,有很好的教養。 平時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不要嘩眾取寵,也不要一味攀比,要告訴孩子什么是真正對的,讓他們切實體會到生活的不易,這樣對他們以后形成感恩的心智非常有必要。 除了上述兩點,家長在語言教育上同樣要做到示范,經常地在孩子面前說感謝別人的話,教育他們待人接物要適時表達感激之情,讓孩子收到饋贈時也會禮尚往來,久而久之,孩子心中感恩的萌芽就會深深埋下了。 愛孩子,贈送什么都不及給予一顆學會感恩的心更珍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