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建立了大夏國,史稱西夏。西夏立國190年,曾經盛極一時,先后與宋、遼、金鼎足而立。 當所向披靡的蒙古鐵騎踏上這片土地時,遇到了頑強的抵抗。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統帥的蒙古大軍最終攻陷西夏都城。由于在西夏國受到了頑強的抵抗,成吉思汗發誓:“殄滅無遺,以死之,以滅之?!泵晒糯筌妼ξ飨耐鯂M行了毀滅性的洗劫,輝煌一時的西夏王國從此灰飛煙滅,整個黨項族也從歷史的長河中悄然逝去。就連中國的二十四史里,也唯獨沒有西夏史。西夏滅亡后其皇族及遺民遷往何處,是否存有后裔,成為未解之謎。 著名的西夏學專家李范文教授得知樂都籍的李培業教授家中藏有西夏皇族家譜的消息后,專門來到青海對這些資料調查考證后認為,這些資料真實可靠。 2000年7月,李培業和他的兒子以西夏皇族后裔的身份到西夏王陵拜祭先祖。 1966年,“文革”的“破四舊”之風在樂都驟然刮起。李培業的父親李鴻儀先生一生從教,藏書萬卷。一天夜晚,李鴻儀將耗費畢生心血考證研究的李氏家譜偷偷放進背簍,連夜送到十多里地之外的二女兒家中。就這樣,李氏家譜在李鴻儀二女兒家羊圈的墻內藏了兩年。等風聲稍松,李鴻儀連夜取回家譜藏入自家堂屋南墻內。1972年,李鴻儀在彌留之際,對兒子李培業說出了這個秘密。 父親去世后,李培業挖開堂屋墻壁取出李氏家譜,獨自偷偷研究家譜。為了防止別人發現,他將每本家譜用白紙包好,在封皮上寫上“政治學習筆記”等字樣,就這樣,家譜被兩代人艱難地保存下來。 民和享堂會寧伯神道碑上刻著的“先世出元魏。至唐拓跋思恭。以平黃巢功,賜姓李氏。世長西夏,自宋及元……”的碑文,有力地佐證了樂都李氏家族就是西夏皇族后裔。他認為,李培業整理出版家譜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不僅對西夏文化研究做了貢獻,同時,還校正了歷史上的錯誤記載,即西夏皇族后裔并沒有被成吉思汗趕盡殺絕,其后世子孫在民和、湟中、西寧、大通、格爾木、都蘭等地繁衍生息,世代安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