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旅游,最好的方式是坐火車。 從北京到平壤,1954年就開通了國際通勤列車,車次為K27/28,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和朝鮮鐵道省輪流擔當執勤。很多聰明的游客會選擇朝鮮乘務員擔當的時候買票,因為一路上可以和朝鮮美女乘務員搭訕。但該趟列車上,大叔級乘務員也非常多。 朝鮮乘務員擔當的時候,不僅僅是一票難求,車廂內更是到處堆放著大包小包,這些東西,都是做貿易的朝鮮人來北京上貨。而乘務員見怪不怪,也不使勁管理,因為貨物中,也有他們自己捎帶的緊俏商品。 據說,為了能在這趟車上當班,需要提前走后門,找關系,做足文章。 北京到平壤,全長1364公里,使用的車輛均為25T型客車,但是,朝鮮人在這個車型上簡單改了一下,把車身腰線涂成藍本,就成了他們自己研發的31型客車。 話說這趟車絕對慢,全程下來24小時。更讓人無奈的是,朝鮮境內220公里的路程,由于是單軌、沿途車站又多,火車隨時讓車、停車,竟然跑了5個多小時。 從丹東過友誼橋跨鴨綠江,就來到了朝鮮的土地上。 第一站新義州,這是朝鮮的第四大城市,也是朝鮮人的臉面,我們看到,新義州車站規模不大,但打理得整整齊齊,特別是面朝車廂的墻面,刷成了白色、灰色相間的色彩,顯得清新靚麗。 后來我們發現,粉刷干凈的不僅僅是新義州站,一路小車站很多,這些車站雖然僅僅是低矮的平房,但絕對打理得整潔,配合著衣著皺皺巴巴、面色黝黑的站臺工作人員,顯得格外有劇感。 從新義州到平壤,火車一直穿行在農村之間。不時掠過窗外的是山間的農田、農房,偶爾還有騎車經過的當地農民。有了這種新鮮的景致,我們也不感覺行程單調了。 我們發現,這一路的電線桿都陳舊了,應該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建設的那批。但是,農家院子里卻沒有電線垂下來,這說明很多地方沒用上電。 農家住宅面沖著鐵路線的一面,粉刷成了白色,醒目鮮亮,這應該是為外國游客準備的形象工程。 朝鮮乘務員介紹說,鐵路線附近的村莊都很富裕,農民可以乘火車外出進貨,然后在農村大集銷售。 她這句話也提醒了一下我們:朝鮮農村山地多,平地少,鄉村公路更是稀少,村村通是遙遠的事情。很多農民一輩子沒走出過自己的村子。火車一定意義上,充當了長途公交車的作用。 大同江把平壤一分為二,整個朝鮮最高大上的建筑都在江邊展開,這一帶也是導游后來帶我們游覽的。 列車駛過大同江,我們眼前豁然開朗,來到了朝鮮首都平壤。對于這座有些神秘味道的城市,很多人充滿憧憬,迫不及待開始我們的旅游行程。 火車終于停下來,到站了。 這是平壤站,朝鮮最好的火車站。它最初開通于1906年,目前的主體建筑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建設的,外觀厚重、對稱造型,帶有濃郁的蘇式建筑風格。這種建筑在建設初期不洋氣,但幾十年過去了,也不顯落后。 1954年,北京到平壤開通了國際通勤列車,終點就是這里。1980年的時候,平壤也開通了到北京的專列,這里是起點。 中國游客乘坐火車來朝鮮,都要在這里下車的。給人印象深刻的有三個小細節: 一個是站臺的地面,水泥抹的,常年摩擦,都出現了包漿的色彩。我們一方面感嘆朝鮮水泥質量好,一方面也納悶怎么不翻新呢? 一個是候車室被里里外外粉刷的一干二凈,不放過每個角落。 最后一個就是在平壤站前廣場上,一流并排很多出租車,都是中國造,格外親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