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人出生時身體上是沒有微生物的,隨后幾小時,微生物便通過呼吸、母乳等各種渠道進入人體、占據合適的位置開始生息繁衍。經過8小時一輪的篩選,可與人體和平共處的微生物被保留下來,成為人體身上的正常菌群,其中對人體影響最大的是腸道菌群。 人體可以被看作是腸道微生物的恒溫發酵罐,腸道內的豐富營養就是細菌生生不息的培養基。 腸道菌群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微生態系統 腸道菌群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微生態系統,細菌占99%以上,總數多達100萬億,種類超過1000種。 腸道內的細菌大致分為三類: 1. 有益菌(也稱益生菌) 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 代表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 其數量一旦失控就會引發多種疾病,產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質,或者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 3. 中性菌 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 只要數量控制在適當范圍,且在腸道內活動,對人體無害。益生菌數量正常的情況下,其對人體并不致病;當益生菌數量減少時,有害菌會攻擊腸道,腸壁通透性增加,中性菌就會隨著有害菌進入血液,攻擊人體器官。 腸道菌群平衡對人體的重要意義 正常情況下,腸道微生態處于一個以雙歧桿菌為優勢菌群的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這些益生菌可以抑制致病菌及條件致病菌,對腸道菌群起著扶優去劣、扶正壓邪的作用。 人體在服用抗生素、飲食結構不合理等不利條件影響下,雙歧桿菌等有益菌失去優勢,腸道微生態平衡被打破,有害菌乘機迅速繁殖,在易感條件下會導致人體罹患胃腸道疾病、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以及腫瘤等多種疾病。 因此,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對人體具有重要意義,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腸道益生菌的作用 2. 參與、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合成一些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K、B族維生素、煙酸等);有利于鈣、鐵的吸收。 3. 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腸黏膜微循環,維持腸道黏膜的完整性;對抗炎癥反應,降低腸炎的發病率。 4 . 調節人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分化和轉移。 5. 分解腸道內有害、有毒物質;清除體內的毒素;降解食物中亞硝胺等致癌物質。 6. 減少腸道膽固醇的吸收,抑制肝臟膽固醇的合成,從而降低血膽固醇;還可調節糖和脂肪的代謝。 7. 調節體內免疫球蛋白(IgE)抗體,達到緩解過敏的作用。 8. 使“禁食誘導脂肪細胞因子”表達增加,使機體的脂肪儲存減少,有益于控制體重。 在正常情況下,腸道內龐大的菌群之間互相制約、共存共榮、相對平衡,組成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環境,是維護人體健康的天然防線。 調節腸道微生態失衡 |
|
來自: 海鷹21iy19j5rw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