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將會繼續與大家重溫以往的文章,和大家繼續溫故而知新之旅。 前期與大家分享了有關“中醫到底是怎么治病的?-(1)”的相關知識及所感所悟。今天我們將繼續與大家分享這方面的內容,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啟發。 到底怎么看中醫?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了解“中醫到底是怎么治病的”?要回答這個問題,要知曉:“中醫我是誰?西醫它是誰?中醫我是怎么來的?西醫它是怎么來的?” 我在病房查房時提問中醫學研究生,他們連基本的方劑、中藥功效都答不上來!更談不上對《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神農本草經》等經典著作系統了解了。加拿大的胡碧玲來中國學習中醫20年,她在一家中醫院實習時發現,醫生給腫瘤患者開的處方中,一張20味的方子中所謂的“清熱解毒抗癌藥”就達13種;同樣一張治療肺部感染的14味方子中所謂“清肺消炎化痰藥”就有7種。這是典型的西醫藥理思維,而不是中醫“君臣佐使”“四氣五味”的用藥模式,這種西化思維模式的結果,只能是弱化了中醫,中醫就變成西醫的一個附庸物!這就不難理解,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多年來致力推動“讀經典、跟名師、多臨床”的用心良苦了。 可是中醫臨床現狀又是怎樣呢?從臨床現實看,中醫西化、中醫思維的缺失之狀,觸目驚心,并已習以為常了!諸如:咳嗽,中醫就是止咳的嗎?發熱,中醫就是退燒的嗎?咯血,中醫就是止血的嗎?高血壓,中醫就是降壓的嗎?糖尿病,中醫就是降血糖的嗎?肺炎,中醫就是清熱解毒的嗎?冠心病,中醫就是活血化瘀的嗎?失眠,中醫就是鎮靜的嗎?腫瘤,中醫就是抗癌的嗎?……
人民日報評中醫西化實質是“去中國化”! 有人這樣定義:“中醫學是以哲學和系統科學方法,研究整體層次上的機體反應狀態,所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科學體系。” “天人合一、五運六氣、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等中醫基本理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醫西化,就等于拋棄傳統,丟掉根本,中醫藥只是徒具其表的“黃皮白心”了。如果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被淡漠、被忽略,中醫藥就再難姓“中”了! 專家指出:中醫特色的臨床,不是學術性“口號”!中醫西化,是一場找不到起跑線的田徑運動 ! 因此,有識之士呼吁:告別中醫西化,就是要以中醫的基礎科學體系與臨床技術體系為根據,重鑄中醫之魂。以中醫內在的科學原理為依據,確立中醫的科學發展觀,面向中醫的未來,全面復興中醫學術,提高中醫的臨床療效。始終要將中醫的原理與特色作為不可動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才能有效地保證中醫在自身科學原理下的健康發展。 當然,中醫藥不能“去中國化”,并不意味著固步自封,閉上眼睛不看世界,拒絕現代科技,而是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中醫藥要把根留住,永遠打上“中國印”,再插上現代化翅膀,才能為人類健康造福(《人民日報》)。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