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錯過這首配樂 當奧運媒體的報道又一次出現了丘索維金娜的名字,我有些恍惚,真的是她嗎,你確定?我的天啊,她還在比賽。 網絡上到處都是與我這句感慨類似的聲音,這實在是一件無法讓人相信的事情。 每一年的奧運會比賽都會有很多感人故事與瞬間值得讓人記憶與回味。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那一年羽毛球的林李大戰看得我驚心動魄,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丘索維金娜,當時的她35歲,第五次參加奧運會,拿到了一塊體操跳馬銀牌,從那一刻起,伴隨著她的名字現的,就一直是“傳奇”兩個字。 可是看了新聞媒體的報道后,總覺得她的傳奇有太多苦澀的味道。 眾所周知,體操運動員的職業生涯都非常短暫,超過20歲,基本都算老將了,而且也意味著要接受生理與心理的更大挑戰。我不知道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來講,丘索維金娜是如何做到二十幾年仍能保持這樣良好的比賽狀態。幾乎每次大賽,都能拿到獎牌。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勿庸置疑,除了先天的優勢之外,后天的她一定付出過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 而這種努力的源泉就是:參加比賽,賺錢,為孩子治病。 她復出,不再專攻一兩項,朝全能型發展,大部分時間用來訓練與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她從來不避諱別人問她為什么這樣拼命,她也不止一次地說過: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的兒子,只要他的病還沒好,我就要堅持下去,他是我的動力。 聽到她的這段話,我覺得發生在她身上的所有事情不再不可思議,不再沒有可能,因為一個偉大女性身體里的母愛,真的可以產生一種荒洪之力,克服一切困難與阻礙,這是一種無法預測,沒有極限的力量,愛的力量就是這么神奇。 可是,當媒體每次提到丘索維金娜我都在想,如果她的孩子沒有生病,她還會這樣拼命地努力,拼命地參加比賽嗎?她到底還熱愛不熱愛體操這件事,還是僅僅是因為對于現在的她來說,體操僅僅是一種賺錢的工具,就如很多有一技之長的人,因為有這種本事,所以可以靠著養家糊口,可是自己內心其實并不喜歡,于是自己過得其實并不開心。 我相信她一定是熱愛體操的,也相信如果沒有孩子的病,她仍會出現在賽場上,只是這種如果只能是假設,因為她確實是為了孩子而重返賽場。這樣的運動員絕對讓人尊重,可我更希望看到一個僅僅是簡單地因為熱愛才回來的她。 所有的新聞報道里,都會無一例外地提到她為了孩子復出,戰斗,有時候你會覺得這不是夸贊,而是無耐,是苦澀,有一種說不出的隱痛。每次看到她參加比賽時年齡一次比一次大,真得讓人心疼。心底里總會有個聲音,希望她的孩子快一點好起來,這樣她就不用這樣辛苦,回家找一份教練的工作,或是自己年輕時想做又沒機會做的事情,然后過一種悠然自得的小日子,這才是一個奧運冠軍,一個賽場上的成功者功成身退后應有的生活。 我還會想到《孟子》的那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話如果放在丘索維金娜的身上,第一句真的應該改成“天降大難于斯人也”。 當新聞的焦點一次又一次將她的故事放在為了孩子上的時候,我真得希望這樣的色彩能淡一些,淺一些。盡管這樣能更深刻的表達體育的精神,但是又總讓人覺得,體育不應該變成一種為了生活的無耐選擇。體育是快樂的,無論參與者還是觀眾,追求體育的精神,就是追求快樂,體育的魅力也在于它能給我們一種無法言說的愉悅感。 可以往每次看到丘索維金娜在賽場上的身影時,我真得快樂不起來。一看到她,就會想起她的兒子,想到她一個母親的使命與責任。這讓我快樂不起來。 而據這一次奧運會的報道消息,丘索維金娜兒子的白血病已經基本得到了控制,每年只需要定期復查一次即可,終于等到了這樣令人高興的消息,太棒了。 這一次,她不用再背負任何比賽之外的壓力,不用再為了賺錢參加比賽,她就是來享受比賽,享受自己熱愛的體操,她終于等到了這一天,告訴全世界,體操是她真心熱愛的事業,并且,她將自己熱愛的事業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長度,這才是一個運動員真正的傳奇所在。 賽場上,她是祖母級的選手,網絡上,有人親切地稱她為丘媽媽,那么,丘媽媽,我想告訴你,這一回,你也讓我可以快樂而純粹地觀看你的比賽,你讓我也真正地快樂起來了。 謝謝你,一位堅強的媽媽,一位真正熱愛賽場的運動員。 有人說母愛是陽光 光芒萬丈 照耀萬物 可我覺得 母愛是蠟炬 燃燒自己 只為照耀一個生命 微信號:ltbooks 微博:@林濤亂翻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