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與提示:以下艾灸方案、灸法、及配穴建議,源于百度信息整理,僅為方便讀者參考閱讀,并非適合所有人群! 且作者不對問答內容的效果與潛在可能傷害負責!建議施灸者務必依受灸者體質而辯證施灸。同時,因日常工作繁忙,沒有更多時間對文稿進行嚴謹校對與措詞,若有出入歡迎指正!或可留言或加私人微信交流! 第21問:艾灸怎么治療牙痛? 答:艾灸治療牙痛,需要遵循清熱祛風、消炎止痛的原則。 可選用主穴:合谷、下關、頰車、內庭。 胃火牙痛加天樞,大腸俞。風火牙痛加外關、風池。腎虛牙痛加太溪、照海、內踝尖。 第22問:艾灸哪些穴位可以消除黑眼圈 答:要想消除黑眼圈,除了艾灸穴位之外,個人的生活習慣也是很重要的。平時注意用眼,晚上11點之前要睡覺哦,不能熬夜。然后可以經常艾灸:中脘、足三里、腎俞、脾俞、命門、太溪、涌泉、三陰交。每次3-5個穴位,每個穴位艾灸10分鐘。 第23問:艾灸能減肥嗎? 答:艾灸有溫通經絡、溫補元氣、祛寒除濕等作用,長期堅持艾灸,可以提升人體的正氣,促進氣血運行,代謝體內的痰濕,就會達到減肥塑形的目的。 第24問:我用艾條灸神闕穴,還沒有起效果,就已經起了2個大水泡了!我該怎么辦? 答:灸出大水泡就是不知道你艾灸的時間是多久?灸量是多大? “腹中雷鳴”除了灸神厥外,要加灸中脘、足三里、天樞、氣海、關元。 第25問:用艾灸灸足三里產生水泡,現在愈合,但周圍有紅色,還有黑褐色,是什么原因? 答:一般情況下,如果不屬于瘢痕體質,過段時間黑褐色會慢慢變淡消失,會和正常皮膚一樣的。等皮膚恢復正常的時候還是可以經常艾灸一下足三里。如果是脾胃功能不好,還可以加上中脘一起艾灸,效果更佳。 第26問:艾灸如何調理頸椎病? 答:頸椎病在身體沒有明顯熱證的情況下,可以艾灸這些穴位:大椎、肩井、天宗、臂臑、肩髎、肩貞、肩前,還有就是疼痛點。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每次選5個左右的穴位進行艾灸,每個穴位10分鐘就可以了。 第27問:艾灸大椎后,夜里后背發涼是怎么回事? 答:大椎為我們人體的“陽脈之海”,能補益人體的陽氣,排除您在艾灸時受涼的原因外,很有可能是體內的寒氣被艾灸的溫熱和藥物作用帶出來了,背心發涼是寒邪外排的原因。 第28問:艾灸以后手發熱,在灸那幾天晚上手發熱,并熱醒。停灸后手掌還是天天發熱,是什么原因呢? 答:可能是因為寒濕體質,經過艾灸以后,寒濕轉化成了濕熱,引起的發熱。 可以在后續的調理中,艾灸2次,然后做一次刮痧,可以多刮刮足陽明胃經和足少陽膽經,這樣經絡通暢就不會讓寒濕變成濕熱的。同時在覺得熱時,可以艾灸足少陰腎經的太溪、照海,滋陰補液就會好很多的。 第29問:身體上實下虛艾灸哪些穴位? 答:以交通心腎為主,艾灸:腎俞、心俞、內關、中脘、關元、三陰交、太溪、涌泉,每穴10分鐘,每次選3-5個穴位即可。 第30問:嚴重陽虛如何艾灸督脈? 答:選擇用艾灸來調理陽虛體質是正確的,艾灸補陽虛的效果是最好的。艾灸補陽最好是選擇艾灸督脈,另外再加灸神厥、氣海、關元這三個穴位。 第31問:胃虛寒可以艾灸嗎?灸哪? 答:一般情況下,脾胃受寒,是可以用艾灸來溫陽驅寒的,可以選擇:中脘、足三里、神闕、關元、胃俞、脾俞進行艾灸。每個穴位灸10分鐘即可。 第32問:易感冒,就算是被子蓋得好好的也還是會感冒,而且每天早上起來都是這樣。能用艾灸調理嗎? 答:氣虛的人容易感冒,特別是衛氣不足的人,衛氣不足,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襲所致。 建議艾灸:大椎、風門、肺俞、腎俞、中脘、氣海、關元、足三里,每穴10分鐘,3天一次。平時可多運動,配合調理效果更好。 第33問:一位寒濕體質的顧客,為什么艾灸后會出現頭痛?兩小時后頭痛才能緩解。 答: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頭部的經絡不通暢所造成的。因為艾灸之后,人體的陽氣得到補充,氣血會隨著經絡上循到頭部,當頭部經絡不通暢時,人體的正氣就會沖擊堵塞的部位,從而出現頭痛的情況。 你說的這位顧客屬于虛寒體質,是比較適合艾灸的,您不必緊張。可以在下次艾灸之前給顧客適當的疏通一下頭部經絡,做一下頭部刮痧,然后再做艾灸,這樣堅持,頭痛的情況就會慢慢好轉和消失的。 第34問:我是痰濕體質的肥胖者,23歲,有什么好的中醫調節方式? 答:痰濕體質的人可以適當的將拔罐和艾灸結合起來運用,可以到達很好的祛除痰濕的效果,也能達到減肥塑形的效果。 平時自己可以先用刮痧的方法疏通: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陰脾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然后刺激穴位,艾灸和火罐交替刺激:脾俞、胃俞、腎俞、足三里、豐隆、天樞、水道、陰陵泉、三陰交、曲池、合谷等穴位。 第35問:腎陽虛該灸哪些穴位?做完艾灸后該注意什么? 答:腎陽虛可以艾灸:命門、腎俞、大椎、至陽、神闕、氣海、關元、涌泉這些穴位可以補益人體的陽氣。但是需要堅持艾灸。 第36問:帶脈不通怎么艾灸? (詳情:腰兩側總是摸著涼,可是感覺不到涼) 答:需要先用推拿的方式先梳理一下帶脈,然后進行艾灸,環腰一周都是帶脈循行的部位,您都可以逐個穴位進行艾灸的,另外可以加上:氣海、關元、足三里等來溫補陽氣。 第37問:艾灸哪些穴位可以調理例假痛經?如果伴有便秘,需注意什么? 答:艾灸對于調理痛經的效果比較好,但不同個體的情形也會有不同。 痛經的艾灸調理需要遵循調經止痛的原則,一般來講痛經可以艾灸:三陰交、關元、中極、合谷;可以加地機、腎俞。注意每次每個穴位10分鐘。如果在艾灸期間便秘加重需要暫停一下。注: (1) 氣滯血瘀嚴重的加灸膻中、太沖; (2) 寒濕重的加灸地機; (3) 虛證加灸足三里、腎俞、太溪。 第38問:艾灸后月經量少了,是怎么回事? 答:如果你有氣虛的情況,艾灸有補氣的作用,氣有固攝的作用,會讓你伴隨月經而下的血液收住,只是下月經的血,因此相對來講月經量就會變少。同時堅持艾灸一些溫補陽氣、溫補氣血、調理脾胃的穴位,后期月經會慢慢增多的 建議你艾灸之前自己疏通一下腿部的肝膽脾胃經,因為中醫講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道,經絡通暢才不容易生病,氣血運行才好。疏通辦法可以用手推,也可以用刮痧板疏通。 第39問:艾灸肚臍可以起到暖宮的作用嗎? 答:艾灸腹部相應的穴位是可以起到對胞宮的保養,您可以經常艾灸腹部的:神闕、氣海、關元、中極。如果方便可以艾灸一下腰部的穴位,如:腎俞、命門、次髎。這樣兩面調理效果更好。 第40問:宮寒怎么艾灸? 答:胞宮的寒癥需要結合身體情況進行穴位的搭配,建議艾灸前詳細了解一下顧客的身體情況。可以采用熱敷和艾灸的辦法來解決,熱敷的時候最好是腰部和腹部都要熱敷。 一般情況下可以多艾灸腰骶部和腹部的腧穴,如:腎俞、命門、次髎、涌泉、神闕、氣海、關元、子宮、地機、三陰交等。 每個穴位灸10分鐘。堅持隔一天灸一次。 第41問:經期,量少、腹部脹氣,艾灸哪些穴位好? 答:這種情況是腹部有氣滯,可能胞宮中還有瘀滯的情況,可以艾灸:關元、神闕、血海、足三里,每個穴位艾灸15分鐘便可以。建議您可以在艾灸之前先順時針的揉揉肚子比較好。 第42問:艾灸小腹后排出一些絮狀物是怎么回事 ? 答:艾灸有活血化瘀、溫經通絡、促進身體新陳代謝的作用。毒素排出的方式有很多,如:汗液、尿液、白帶等,所以你這種情況多是體內瘀積的毒素外排的現象。 第43問:想用艾灸治療崩漏(主要是漏),有三年多了。想知道月經期間,可不可以艾灸?還有,左右穴位能同時灸嗎?還是,必須灸完左側,才能灸右側? 答:引起漏證的原因很多,一般有氣虛為多。可以艾灸人體的:隱白、三陰交、地機。配以血海、氣海、關元、脾俞、腎俞、命門。月經期間每天艾灸一次。經后可以隔一天或者二天一次。需要堅持調理,要月經正常至少連續3個月才能停。 另外,對于漏證是可以在月經期間進行艾灸,以幫助固攝經血的,您可以在經期的第3-4天進行艾灸,這樣才不至于讓經血過多的流失。 第44問:一顧客屬于宮寒不孕,而且白帶很少月經量少,也沒有規律,請問三伏灸都需要灸那幾個穴位? 答:宮寒不孕除了堅持艾灸外,還應當適當的疏通全身的經絡,尤其是人體的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還應疏通腰骶部位和腹部,疏通之后再做艾灸。 建議多艾灸人體的督脈和脾俞、腎俞、涌泉、神闕、氣海、關元等溫補氣血,通絡散寒,增強體質的穴位。可以隔天艾灸一次,每個穴位15分鐘左右即可,注意有熱證時暫停。 第45問:血虛宮寒,艾灸會更容易懷孕嗎? 答:血虛宮寒是會影響人體受孕的。可以堅持艾灸人體的保健穴,溫補氣血,散寒除濕。具體可以艾灸:神闕、天樞、氣海、關元、子宮、三陰交、腎俞、命門、涌泉等。每次每穴艾灸10分鐘,10次為一個療程,療程與療程之間休息5-7天。 第46問:艾灸對脾胃起到什么作用?怎么用艾灸調理脾腎陽虛?如果還濕氣重,要怎么處理? 答:脾胃功能失調會引起胃痛、胃脹、胃涼,打嗝、反酸,腹脹、腹瀉、便溏以及因長期脾胃虛弱而致的皮膚萎黃、色斑等問題。 對于脾胃虛弱患者,可以經常取一些健脾開胃、補益中焦的穴位做艾灸。 艾灸調理脾腎陽虛,可以艾灸:脾俞、胃俞、肝俞、腎俞、命門、中脘、足三里、天樞、太溪、照海、陰陵泉。 氣虛血瘀可以艾灸大椎、身柱、膏肓、神闕、氣海、關元、膈俞、血海; 體內濕氣重可以先拔罐再艾灸效果更佳,可以取陰陵泉、豐隆、承山、天樞、大橫等。 艾灸的時間要根據灸量來定,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就可以了,一般一個療程10次,每天一次。一個療程結束之后,間隔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如果有熱證表現的可暫停使用,多喝水,等熱證表現消退后再灸。 自己在家灸可以天天取幾個穴位換著灸,尤其是三伏天快到了,堅持艾灸對身體肯定有所改善的。 【提示】: 早上9點--11點是足太陰脾經運行時間,脾經經氣最為旺盛,此時可以敲打經絡以調節臟腑功能。 平日還應注意飲食和情志調節,不要過食油膩、辛辣的食物;不要想的太多,中醫講“思則傷脾” 附注:【脾腎陽虛】 脾腎陽虛的癥狀表現包括三個方面: ①陽虛寒盛,氣機凝滯,而見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腹中冷痛。 ②水谷失運而見腹部脹,久瀉久痢,甚或五更泄瀉,下利清谷。 ③水濕泛濫,而見小便不利,面浮肢腫,甚則腹脹如鼓;或見小便頻數,余瀝不盡,或夜尿頻仍。舌質淡胖而有齒痕,苔白滑,脈沉遲細弱,也為陽氣虧虛之象。 第47問:嚴重的陽虛如何艾灸?督脈方案,一天灸幾次,每次多久,會不會傷到督脈呢? (小標題:脊柱火龍灸的功效是什么?) 答:你選擇用艾灸來調理陽虛體質是正確的,艾灸補陽虛的效果是最好的。艾灸補陽最好是選擇艾灸督脈,另外再加灸神厥、氣海、關元這三個穴位。方法: 艾灸督脈是不會傷到督脈的。 附:艾灸督脈,注一身之陽氣 艾灸督灸對女性尤為有效。女性按照中醫的思想,屬陰性體質,因而相比男性來說,陽氣往往不足,這也就導致女性往往易患寒性疾病,如往往手腳冰涼,痛經等等,這些基本都是因為陽氣不足不能溫熙四肢、臟腑,以至于寒邪凝滯在這些部位導致疼痛不舒。 脊柱火龍灸就是通過在統領一身陽氣的督脈上進行辛溫大熱的艾灸治療,讓你的陽氣在體內慢慢積聚起到大補陽氣的作用,使之到達體表起到御邪防病,在內到達全身各處起到溫通經脈、溫熙臟腑的作用。 艾灸督脈對女性面部的黃褐斑、雀斑、痤瘡等各種隨著衰老的出現的癥狀,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這些都是通過調節全身的陰陽的平衡來調理全身的各臟腑的功能,以達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第48問:聽說承山穴是祛濕大穴,艾灸承山穴對濕熱有效嗎? 答:承山穴對于腿部濕熱引起的小腿疼痛,酸脹效果比較好。但是對于人體的濕熱,建議還是不要用艾灸的方法。想要祛除體內的濕熱還是用刮痧或者罐法比較適用,可以選:陰陵泉、足三里、曲池、豐隆等留罐或者刮痧。 第49問:艾灸關節炎,越灸越痛該怎么辦? 答:這種情況可能是關節炎目前處于中醫講的熱證階段,這種情況是不適合用艾灸的。您可以先用刮痧的方法疏通一下關節附近的經絡,然后用拔罐的方法進行穴位刺激就可以減輕您的疼痛了。 第50問:艾灸如何治療雙腿膝蓋寒濕? 答:一般來講,體內寒濕重的人,當寒濕留滯體內過久的時候就容易化熱而引起濕熱的表現。針對雙側膝蓋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祛除膝蓋的寒濕。可以艾灸:鶴頂、膝陽關、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梁丘等穴位,每次每穴10分鐘。 |
|
來自: 37度咨詢工作室 > 《扶陽熱養生&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