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筆力 第二章、筆意筆勢 第三章、筆桿、筆韻、筆調、筆趣 第四章、筆法 第五章、筆線“十八描” 第六章、筆病及用筆鎖談 第七章、識墨 第八章、墨法 第九章、渲染法 第十章、水法 第十一章、墨效應 第十二章、筆墨關系 第一章、筆力 (一)筆鋒力學分析: 筆鋒觸紙進行垂直、平面運動產生壓力、反作用力、沖力、摩擦力形成筆線。 傳達指力、腕力、臂力及全身之力,表現出筆線強健、柔弱。 筆線痕跡的內結構即筆力。 力的變化使得筆線具有千變萬化的形態。 (二)筆力的理解: 1、力在筆跡中顯示凝聚力和外長力,使人感到內含和外露。 2、力的輸導是氣力貫通,用筆靈活。 3、展紙用筆,橫掃豎抹,要講法度。 4、運腕獲得筆力和關鍵。 運腕:枕腕、提腕、懸腕 (三)、骨法用筆” 南北朝時期的謝赫論畫六法其中一法為“竹法用筆”之說。 (共余為氣韻生動、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一直 支撐中國千年繪畫用筆之法度。它包括骨架和力兩個含義。 (一)骨架: 指造型的主要攴袈,就山水畫講應該是內輪刷和外輪廓所組成的。山石構架, 通常所說的結構。當然以筆線用在山石結構上。 (二)骨力: 表現出畫家用筆的功力,畫出的線條要們力度和圓度。 因此筆鋒須要繃緊,并壓住紙。 清朝畫家龔賢說:“大凡筆要邁勁, 邁者柔而不弱,勁者剛而又脆。” 含有如而川筆的意思。 (三)“書法用筆”說 古人有“書畫同源”的說法,今人又有“書畫同理”的說法。 古人說:善靦者必恙書; 今人:以書法入畫。 種種之說都在說明書法的點畫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它的法度可以移植并充實到畫法中來。 效果顯著,古今稱道。 (一)“永字八法”解譯 1側(點)一須側鋒而落,鋪名魟行,勢足收筆 2勒(橫) 一須逆鋒落紙,穩去急回,不應順筆而過。 3弩 (豎) 一不宜太直、太挺。直則木僵無力,故須直中見曲之勢。 4趯 (勾) 一藏鋒提筆,突然趯起,力聚筆尖。 5策(提) 一藏鋒人筆,用力發筆,得力在于畫末。 6掠(長撇)一起筆同折出鋒,耍要俏肥空腔收筆,以輕勁取勝。 7啄(短撇)一落筆左出,快而峻利,筆畫粗壯而劣消,如飛禽啄食。 8傑〔捺)一逆鋒輕落筆,鋪毫緩行,漸漸加重,頓而提起,空收筆。 “永”寧八法乃書者基礎,宜畫者基礎。 (二)用筆“十式”解譯: 現代畫家黃賓虹說:“中國畫用筆全部理法,無不在陰陽之中。” 其實質就是對立統一哲理之含義,運筆之法則。 1、提按一清代劉熙載說: “提按二字相合相相離,故用筆重處飛頓飛提,輕處尖頓實提, 能免墜飄二病。” 其意就是常說的提中有按, 按中有提,但不要過分強調, 否劃線條斷續,氣不聯貫, 顯做作,提按適'可達沉厚靈巧之佳境, 順其白然功到有成。 |
|
來自: 昵稱58395974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