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黎、壯、水、苗、瑤等二三十個民族中流傳的創世神話里,人們除了視伏羲和女媧為人類的始祖,人們信仰的原生態圖騰還有一種在如今看來最尋常不過的作物——葫蘆。 我國很多地方至今流傳著關于葫蘆的始祖傳說,傳說內容大致是: 伏羲和女媧是一對兄妹,因仇家前來復仇被這對兄妹的家長拘禁。伏羲和女媧心善,對仇家施救,仇家因此逃脫,為感謝這對兄妹留下葫蘆種子。仇家離開后,發動大洪水復仇,以致人類滅絕。而伏羲和女媧躲進葫蘆種子長出的大葫蘆里,得以避禍。后來,兄妹二人結為夫妻,才再造人類。 葫蘆不僅存在于創世神話中,而且作為食物、藥材、器具、樂器、工藝品、吉祥物、民俗信仰等貫穿中國幾千年的民俗生活,影響著人們世俗生活和意識形態的諸多領域,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古老作物,自然界中的葫蘆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葫蘆皮和葫蘆籽;距今六七千年的西安半坡原始母系氏族公社遺址中,發現了仿照葫蘆做成的葫蘆盛器。 不僅在我國,非洲距今五千多年的埃及陵墓中也發現了葫蘆存在的痕跡;有印度是葫蘆原產地的說法;秘魯、墨西哥也有關于新石器時代葫蘆的報道;這些葫蘆距今有3000~9000年之久。 因為存在歷史悠久,作為最古老的作物之一,葫蘆的祖先種、籍貫,至今仍是一個謎。可以明確的是,葫蘆是一種老資格的馴化植物,是原始先民借以維持生存的食物,而且還是一種世界性植物。 據初步統計,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關于葫蘆的作品有11篇,有《邶風·匏有苦葉》《小雅·鹿鳴》《幽風·七月》《大雅·生民》等,主要涉及作為食物、器具等實物形態的葫蘆,以及象征生育、圖騰等信仰形態的葫蘆。 可見早在3000多年前,葫蘆這一作物已廣泛地應用于社會生活;并形成一種葫蘆文化,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信仰。 在我國古代典籍中,關于葫蘆的稱呼有30多種不同的叫法:匏、瓢、瓠、壺、蒲蘆、觚蘆…… 各種品種的葫蘆 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還對葫蘆的不同品種和叫法做過分析: “后世以長如越瓜、首尾如一者為瓠,瓠之有腹而長柄者為懸瓠,無柄而圓大形扁者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為壺,壺之細腰者為蒲蘆。” 因其品種繁多,記載不一,葫蘆這種源遠流長、司空見慣的植物也就變得撲朔迷離,愈加神秘起來。 天然寶器,無所不能的葫蘆《幽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這里說的便是葫蘆,七月的嫩葫蘆用來食用,八月長熟的葫蘆用來做器皿。 葫蘆是天然的盛器,密封、隔光,不需要過多加工,便可以用來盛水、盛酒、盛油;不同品種、形狀的葫蘆剖開兩半,還可以做勺子、瓢、盆、碗、酒杯等。 《水滸傳》里寫林沖用葫蘆打酒,“花槍挑著葫蘆”;蘇軾的《前赤壁賦》中也有關于葫蘆做酒杯的描述,“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賣油翁》里描寫老者技藝高超,亦是用葫蘆來盛油,“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勺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酒葫蘆 此外,葫蘆也是一味中藥,還可以用來裝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葫蘆瓠果可消渴,治惡瘡及口、鼻中肉爛痛;蔓、花、須可解毒,治小兒胎毒……可見葫蘆的果肉、蔓、花等都具有藥用價值。 俗語說“葫蘆里賣的什么藥”,舊時葫蘆還用來裝藥,因此藥店懸掛葫蘆旗幟作招牌,也就有了“懸壺濟世”形容醫者仁德的說法;《西游記》中太上老君的金丹裝在葫蘆里,也是由此而來。 古人還把嬋、蟋蟀、蟈蟈、知了等鳴蟲喂養在葫蘆里,掛在腰間,做成蟲鳴器具。 聞一多先生說:“古器物先有匏,而刳木、編織、陶埴、鑄冶次之。”作為最原始的盛器——葫蘆,不僅淋漓盡致地被古人用來盛裝各色物件,還是后世陶器、瓷器在形狀、性能上的效仿對象。 中國古代對樂器的總稱叫“八音”,八音指的是: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其中“匏”,指的是笙、簧、竽,這些用葫蘆做的樂器。 葫蘆大腹中空,有很好的共鳴效果。先民在手舞足蹈之際,想要一些音響來助興,他們自然便想到了葫蘆。 濫竽充數故事里的“竽”,是戰國前盛行于民間的一種樂器。東漢末年的《釋名》中有明確的解釋竽是一種用葫蘆做的樂器,“竹之貫匏,以瓠為之,故曰匏也,竽亦是也。” 葫蘆用于樂器流傳到現在,有我們熟知的葫蘆絲、葫蘆手鼓、葫蘆弦琴等。近年來,還有專門研制葫蘆樂器的樂器愛好者。 葫蘆絲 可以說,葫蘆自古以來在樂器方面便一直引用和延續,葫蘆樂器的歷史和人類文明一樣長久。 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彈,便是由葫蘆做成的。不僅如此,葫蘆在兵事戰爭中也多有運用。 我國云南哀牢山黎族人發現將火藥放在葫蘆里,用特有的草木作引子,能引起爆炸。他們由此創造了葫蘆飛雷,起先用于狩獵,后來也用在反清的戰爭中。葫蘆飛雷也就是最早的手榴彈。 古人還稱葫蘆為“腰舟”,指掛在腰間的船。自古以來,利用葫蘆泅渡江河以襲擊敵人的戰例很多。抗日戰爭時期有“葫蘆兵”利用葫蘆在黃河岸邊渡水襲擊日軍。 葫蘆在食用、器具、樂器、兵事等方面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人們的社會生活反映在文學作品、技術工藝上,便有了多姿多彩的葫蘆藝術。 小說、詩詞、神話傳說等文學作品中時常能看到葫蘆的身影;還有以葫蘆為主題的繪畫、剪紙等作品;葫蘆本身也是雕刻、彩繪、烙燙等工藝中的常客。發展到現今,工藝較好的葫蘆還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葫蘆工藝 葫蘆不僅存在歷史悠久,而且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一直延續至今,影響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葫蘆崇拜,撲所迷離的神話遠古時期,人們對幾乎“無所不能”的葫蘆既崇拜又充滿了神秘感,因此產生了許多神話傳說。我國56個民族均有關于葫蘆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習俗信仰。
根據不完全統計,彝、瑤、水、壯、苗、仡佬等二三十個少數民族都有關于葫蘆圖騰的民間故事,古人認為葫蘆是人類的始祖。 早在《山海經》中有西王母所居住的昆侖是葫蘆一說,西王母掌管婚姻、生育,因此葫蘆也有女性生育能力的象征。根據聞一多的考證,葫蘆是伏羲氏族的圖騰,伏羲和女媧皆是葫蘆的化生。因而也就有了“葫蘆生人”的民間故事。 “葫蘆生人”的神話故事又可以區分為“葫蘆造人”和“葫蘆救人”兩類。 “葫蘆造人”的神話大多是說最開始的人類是從葫蘆里出來的。例如,阿昌族的民間故事中說,天公地母懷胎九月生出一粒葫蘆籽,種下葫蘆籽結出一個大葫蘆,大葫蘆剖開蹦出九個小娃娃,便是人來的祖先。 而“葫蘆救人”反映在各民族的民間故事中,都有兄妹躲進葫蘆里避水,幸免遇難而后重新造人。 例如,布依族的《洪水滔天》神話故事里,雷公為復仇布下滔天洪水,曾有恩于雷公的伏哥羲妹有幸得到一粒葫蘆籽作為報答,洪水來臨時人類滅絕,而這兄妹二人躲葫蘆里得以逃生。后來,兄妹二人在太白金星的指點下結為夫妻,才有了后來的人類。 先民在好奇世界和人類起源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便是葫蘆,可見葫蘆在古人的信仰中是神圣而又神秘的。
葫蘆還被作為吉祥物、靈物被人們崇拜。此時的葫蘆是力量的化身,有著不可思議的魔力。 八仙故事里鐵拐李的法器是一個葫蘆,他葫蘆里的藥不僅能救死扶傷,葫蘆還能變成大葫蘆幫助他渡海成仙。 《西游記》中金角、銀角用來收付孫悟空的葫蘆,原是太上老君的煉丹存放丹藥的法寶——紫金紅葫蘆。 佛教故事里,藥師如來佛手持裝滿靈丹妙藥的葫蘆,解救人間疾苦。活佛濟公中,濟公的葫蘆也可以用來行俠仗義、降妖伏魔。 濟公葫蘆 人們信仰葫蘆,總是與仙、道、佛、醫聯系在一起,或是成仙成道的標志、或是救死扶傷、降妖伏魔的法器。總之人們崇尚力量、懲惡揚善,認為葫蘆是吉祥的符號。
葫蘆文化還潛存在習俗中,成為人們歷代相沿積久而成的習俗和風尚,各族關于葫蘆的民間故事更是不勝枚舉。 祖國西南邊境的拉祜族信仰葫蘆,時興把葫蘆籽縫在孩子的手帕上或是衣領里,借以表達驅邪避兇,保佑孩子健康成長的美好寓意。 我國漢族興合巹之禮,新婦需與丈夫“共牢而食,合巹而酳”(《禮記·昏義》)。合巹酒,也是我們后來說的“交杯酒”。合巹,是一個葫蘆破兩瓢,用線連在一起,做成酒杯供新婚夫婦對飲,象征新婚夫婦是一個合體的葫蘆,有效仿伏羲女媧之意。 合巹酒 葫蘆還與孟姜女、端午節等聯系在一起。相傳,孟姜女是葫蘆里長出來的女娃娃,所以長大后才能哭倒長城。端午節民間還有插桃枝掛葫蘆的習俗,以求辟邪去兇、帶來好運。 一些習俗沿襲至今,我們或多或少還能察覺到遠古崇拜的影子,或許這些習俗中不再有葫蘆的身影,但它已經化成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中的“寶葫蘆”,是吉祥和美好寓意的符號。 葫蘆的奧秘,揭開神秘面紗葫蘆看似平平常常,卻世世代代影響著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中華文化中不僅覆蓋面廣,還影響深遠。它的秘密究竟在哪兒呢?
遠古人類首先是從食物的角度認識葫蘆。 葫蘆是一種瓠瓜碩大、皮厚肉多的瓜果類植物。遠古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并不多,可種植的作物也僅限稻谷、像子、菱角、葫蘆等少量作物。“民以食為天”,一個葫蘆可以拯救一個人,甚至一個部落。
原始先民大多沿河而居,我國的黃河、長江才有“母親河”的說法。但“母親河”并不總是溫柔的,遠古水災頻發,而人力微薄,常常受到滅亡的威脅。葫蘆具有很好的飄浮性,是古人天然的救生圈。 葫蘆腰舟
葫蘆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早期人們就像神龍嘗百草一樣,發現食用葫蘆可以緩解一些疾病和病痛。但是當時人們缺乏足夠的藥理知識,知葫蘆有藥性,卻不知其藥用,葫蘆便成了祛病治災的寄托。后世,葫蘆里裝有林丹妙藥可救死扶傷的傳說故事,也由此而來。
葫蘆大腹渾圓、圖形對稱、曲面圓滑,象征圓圓滿滿,滿足人們“圓滿”的審美。葫蘆密封、隔光、“沒嘴”,因此常有“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沒嘴的葫蘆”“悶在葫蘆里”這樣的俗語,也滿足了人們對“神秘”的審美。
母體崇拜是葫蘆崇拜的根源。人們尚未探知生育的奧秘之前,信仰和崇拜生育的表象符號,葫蘆外形與女性生育器官相似,突出的大腹像極了懷孕的婦女,因此葫蘆象征著母體與生育。 另外,葫蘆藤蔓延綿,常常碩果累累,同時葫蘆多籽,被人們當作子孫綿延、多子多孫的生育象征。 葫蘆多籽 遠古時期,人類為了維持自身生存需面臨兩大基本問題,一是食物,二是生育。正如孟子所說“食、色,性也”。葫蘆不僅能解決食物的問題,具備救生的功能,還象征母體和生育崇拜,這就決定了葫蘆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中國的葫蘆文化源遠流長,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層累積淀。葫蘆貫穿著中國原始初民的天真到當代藝人的美好祝愿。它作為一種符號,被人們感知可牽系到遠古的蒙昧時代,并在歷久的傳承中不斷增添著新的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