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創造了世間萬物,把最初造出的人類叫亞當和夏娃,安排他們在伊甸園過著快樂無憂的生活。但,亞當和夏娃禁不'誘惑',偷吃禁果而被上帝永遠地驅逐出伊甸園。 這是來自《圣經·創世紀》中 '失樂園'的故事,它隨著不死的圣經文學一直活在世界各國文學作品里。 17 世紀英國著名作家約翰·彌爾頓根據這則故事,并吸收希臘、羅馬傳說和意大利文學的許多情節,寫出了長詩《失樂園》,彌爾頓也因之不朽。 在20 世紀尾巴之際,日本當代作家——'渡邊淳一'仍以《失樂園》為題,創作出一部驚世駭俗的作品,被日本文壇譽為'震撼心靈的劃時代杰作',同名電影《失樂園》榮獲1997年國際戛納電影節金獎。 日本原版《失樂園》上下冊 《失樂園》以中年人的情感為主題,以全新的視角探討了人性發展與社會倫理道德關系的矛盾沖突,書中大量直白的 '愛和死'描寫,充滿了人類本真欲求。 作品中自由而理想的世界使我們讀者充滿想象,不但滿足了我們的心理需求和對異國文化的獵奇心理,還讓保守的我們感受到不同于中國傳統理念的愛情觀和死亡觀,更觸動了我們現代人對生活感到倦怠和麻木的內心。 01 讓我們擺脫生活中所有的重負和痛苦的是'愛'小說中的凜子是一位優雅高貴的書法老師, 她的丈夫是一位長相俊美的主任醫師,在別人眼中他們是幸福的家庭。但事實上,他們的夫妻關系處在不冷不熱的狀態,夫妻生活枯燥無趣。 而久木剛被解除部長職務,調到閑置部門,處于事業的低谷,抑郁不得志的階段,加上與妻子的無性婚姻使久木感到乏味,事業與家庭的諸多不順,他渴望改變。 影片《失樂園》 一次偶然宴會,凜子和久木邂逅了,他們在不斷的通信中相互吸引。此時的兩人感情不夾雜'愛'的成分,兩人都只是在尋找逃避各自生活中困苦的路口。直到有了身體關系后,兩人的感情突飛猛進,而性愛的和諧使兩個人的感情也越發熱烈。 他們不顧世俗觀念、倫理道德,繼續他們不正常的關系,他們都需要對方來填滿自己的孤獨與空虛。就像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滿》中說明的人們為了愛,將毫無顧忌:
渡邊淳一 男女之間的愛有多種形式,有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有完全貪圖肉欲的需求愛 ,還有精神與肉欲的結合之愛。而凜子和久木的愛,用渡邊先生自己的話說,則是一種'絕對的愛'。 在《男人這東西》中作者對'絕對的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這是一種占有欲極強的愛,凜子和久木他們彼此深愛著對方,愛到想獨自擁有對方,久木對凜子和她丈夫生活在一起無法忍受,凜子對久木和他妻子的見面也很不舒服,他們從身體上的和諧進而變成了肉體、心理、精神上的占用。 但他們追求性愛、快感的背后,是更大的空虛和無助,沒有精神的交流光是肉體的享樂沒讓他們干癟的的生活充實起來,就像小說中第一章就揭示了這種情愛的虛無:
02“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食色乃人類的本來欲望渡邊先生曾說,《失樂園》寫的不僅僅是婚外戀,是愛的轉變。在不同的時間段里,愛是不斷變化的,沒有永久的愛,這是人的本性,以及真實的感情的變化。 (右一)學生時代的渡邊淳一 他這種情愛觀念來源于他自身的經歷。 高中是一個情竇初開、向往戀愛的年齡,渡邊先生在高中時,就遇到了自己的初戀情人純子。純子為渡邊先生開啟了愛情與兩性關系的世界,可最后純子自殺了。 突如其來的打擊使懵懂的渡邊淳一非常苦惱,他感到愛情如生命一樣,是不堪一擊的東西,并產生了一種新認識:
他的這種肉體優于精神的思想貫穿在他的'男女小說'的始終,而且渡邊先生又有數十年的醫者生涯,也讓他對女性的生理結構十分了解。使其在文學創作中,以心理和生理兩方面去分析、讀解兩性關系也成為了他寫作的一大特色。 也是這個特色,讓渡邊淳一成為'日本情愛文學大師'、'現代男人的代言人'。 馬斯洛需求理論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中把人類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為:生理需求,包括基本的吃穿住行以及'性'。 食欲和性欲是人的兩大基本沖動,是生命動力的兩大源泉。 所以,我們在渡邊先生的作品中能看到,人性深處最隱秘的本能和愿望——人世間香艷的情欲、男女情愛的妙味與魅力。 在他的文學中,性都是以和諧、唯美的姿態呈現出來的,愛欲在渡邊先生的眼中是一種自然狀態的美,因為它包含著豐富的生命意義,就像中國作家王安憶曾說的:
當凜子與久木意識到,他們的'愛'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未來的某一天不能再擁有對方絕對的愛時,他們該如何保住這愛、留住這美好的記憶?他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死亡。 渡邊先生在《失樂園》的結尾寫到:
03 飲鴆止渴的婚外情,并非'救贖',而是'死亡'我們可以說,凜子和久木是勇敢的,他們勇于打破世俗,不顧世人眼光壓力,以至一起殉情;也可以說,他們是俗人,是懦弱的,懦弱到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世間壓力。 在接受中國記者采訪的時候,渡邊先生說:
影片《失樂園》 日本這個民族不但對愛是寬容的,他們可以毫不避諱談論愛與性, 而且還具有獨特的死亡觀,他們并不畏懼死亡。 他們把死亡看作是一種永恒的境界,是生的延續。 這種死亡觀,來源于他們自古以來的'消亡美學'意識。日本是一個受禪宗思想影響頗深的民族,認為天地萬事萬物都會經歷一個生起、變異和毀滅的過程,無法避免,即 '輪回轉生',日本哲學評論家梅原猛關于'死'說過:
這種觀念使'死亡'成為日本文學中重要的主題。但,不同的作家對死亡的認識和表現又不盡相同,醫生出身的渡邊淳一對死亡有著特殊的認識和經歷。就像《由醫生到作家》中,他寫道:
而且他所寫的故事,往往以'死亡'作結。 他認為愛是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正常地離婚、結婚,又會發生上一個愛情的惡性循環,愛會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中,在現實的壓迫中漸漸消失殆盡,唯有死亡可以讓愛情在最高點定格成永恒。 但渡邊先生無法容忍死亡時肉體遭到庸常的毀滅和腐爛的命運。 為此,他給'死亡'附加了一種唯美的方式,用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來襯托主人公的死,以此體現出'死亡'的崇高感和悲劇性。 比如《無影燈》中的直江醫生的自殺地是白雪覆蓋下的看似平靜卻令人害怕的支芴湖;《魂斷阿寒》中的加清純子在皚皚白雪的阿寒湖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當人本能的欲望與倫理道德矛盾時,人便拋棄了親人和家庭,用死亡來對抗世俗對本能欲望的束縛。 于是,死亡成為人們的最佳選擇,這是對無所留戀的塵世的坦然告別。 死亡在我們看來是可怕的,但渡邊先生用性愛來消除對人們死亡的恐懼,性愛是人們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中最真實的需要,死亡不再沉重壓抑,變得凄美冷艷。在渡邊先生的小說中,情愛與死亡是一對難舍難分的孿生姐妹。 渡邊先生的文學意義就是用鋌而走險的方式描寫了男女對于性愛的執著和頑強,以此構成一種充實的情愛空間。 影片《失樂園》 而久木與凜子所向往的樂園到底是什么? 我們真正的樂園在哪里? 盡管小說最后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充滿悲壯色彩的結局已經告訴人們,男女主角追求的樂園也許只存在于天國,在現實生活中任何逃避社會責任的情愛,是注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參考資料: 《失樂園》 《文明及其不滿》 《渡邊淳一的婚戀觀和性愛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