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曾說:“如果你想同時坐在兩張椅子上,你會掉到兩把椅子之間的地上。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一生只選定了一把椅子”。 如果你想在自己的人生中有所成就,你必須專心、專注、專業、專一,否則,很難創造輝煌的成就。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但人的夢想是無限的。用有限的時間和能力創造無限的夢想是不可能的。 01 專注精神 在《西游記》中,唐僧從東土大唐出發,長途跋涉到達西行,途中歷經重重困難,終于取得了經文。小說中雖然有著神話元素,但故事本身也有真實的一部分。在歷史上,唐玄奘13歲出家,20歲名揚天下。而唐玄奘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求取和翻譯佛經。 在佛學研究中,唐玄奘有著難得的求真執著精神。當他對佛學感到困惑時,他決定去天竺求取真經。經過長途跋涉,他在印度學習了17年,最終回到長安。 其中,由唐玄奘帶回的經書657部,共1335卷,千萬余字,數量龐大,翻譯精巧,內容完整,超過了前代譯師家,后更無與倫比。此外,他還根據自己的求經經驗,著有《大唐西域記》,其中記載了民族風俗、山川、物產等史料。 因此,可以說唐玄奘不僅是一位偉大的佛教徒,也是一位偉大的學者。他為中外歷史文化交流和中印佛教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唐玄奘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但這一件事讓他流芳百世,而我們需要學習的是他的專注精神。 02 專注精力 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卡西米爾·法布爾,他一生也只做過一件事,那就是研究昆蟲。 有一次,一個年輕人找到法布爾,對他抱怨說:“我每天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我所愛好的事業上,從不浪費一點時間,但結果總是收獲甚微,目前,我一點成績都沒做出來。法布爾聽完后贊許地對年輕人說:“看來你是一個愿意獻身于科學的有志青年。” 年輕人聽了法布爾的贊許,興奮地說:“你說得太對了!我熱愛科學,愛好文學,也對音樂很感興趣。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我的愛好上。”這時,法布爾從口袋里面拿出一個放大鏡,在陽光下,讓它聚焦在地面上行成一個點,然后對年輕人說:“試著把你的精力集中在一個焦點之上,就像這個放大鏡一樣,你會看到你的變化。” 法布爾有了如此的成就,正是應為他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研究昆蟲上。 一個人的目標有時就像一座燈塔,只能有一個,理想需要的是逐步實現。許多人會失敗,會半途而廢,往往不是因為困難大,而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明確的目標,不能專注于一件事。 人活一輩子不容易,只有當自己有了目標,才能有專注的精力,有了專注,才能變得專業,只有專注才能造就成功。 03 專注信條 數學大師陳省身曾說:“自己一生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研究數學。并且要求自己在一生之中做好一件事,這是他唯一信條。” 在一生之中做好一件事,不僅需要資本和毅力,還需要運氣和勇氣。但是生活中的困難幾乎總是存在。困難可以毀滅一個人,也可以歷練一個人,我們要學會用智慧和勇氣去掃除一切苦難,“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不成功,便失敗。 在這個社會上,有太多能干的人,不管你進入哪個領域,都會面臨強大的競爭對手。在困難眼前,只有凝聚智者的全部智慧和勇敢者的全部勇氣,才能最終贏得勝利,也只有專注精力,才能讓你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 一輩子只專注于一件事,才能有所作為。專注是對專業精益求精的追求。 正是因為專注,托馬斯·愛迪生發明了燈泡,使他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正是因為專注,沃爾特·迪斯尼才能讓“唐老鴨”這個風靡全球的動畫明星誕生,并成為世界著名的動畫片之父;正是因為專注,詹姆斯·布朗在音樂界置于頂尖,成為美國靈魂樂的教父。 所以只要你專注于做好自己喜歡的事,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面奮斗一輩子,用100%的努力去迎接1%的機會,你一定會有所成就。 專注于一件事,看似很簡單,但它實際上是對一個人毅力和恒心的考量。列文·虎克花了60年時間打磨鏡頭,可以說他在打磨自己的人生,不斷尋找更清晰的前進道路。然而,我們常常抱怨成功離我們很遠,我們常常被小收獲帶來的名利所迷惑,看不清我們應該繼續走的路。 往往剛開始做一件事,沒幾天就想放棄,而被其他事情轉移視線,這就是缺乏專注。 結語: 在成功學研究中有一個著名的“兩萬小時理論”,主要是說“做任何事,只要歷經兩萬小時鍛煉,任何人都可以從平凡變為卓越”。兩萬個小時的鍛煉,我們可以想象它有多長,漫長,無趣,甚至絕望。 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思考,把責任和興趣轉化為動力,把這兩萬個小時分解為每一個生活日,實際上就是每天半小時或一小時而已,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可以看出,成功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所以,我們應該平靜下來,好好規劃我們的生活,專注于一件事,這樣我們才能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