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美媽講繪本 在如今大浪淘沙的時代,情商和逆商的重要性超越智商,站上了幫助人生逆風翻盤的頂端。 1 有人說,成功=1%的智商+99%的情商。 而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除了生活上事無巨細的照顧,最在意的還是孩子的學習,至于情商教育,卻被我們忽略了。 試著回想下,您的孩子有沒有出現(xiàn)下面的行為: 窩里橫: 從別的小朋友那里受了委屈,把怨氣撒在無辜的人身上; 一言不合發(fā)脾氣: 不接受失敗和挫折,并且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脾氣火爆,比如比賽搭積木輸了,就去破壞別人搭高的積木; 只關注自己的感受: 圖一時的快樂,肆意傷害別人,容易丟失建立友誼的機會,比如和正在蕩秋千的小朋友搶秋千; 愛戳別人的痛處: 通過貶低別人抬高自己,比如笑話別人結巴等行為; 聽不進別人的建議和態(tài)度: 自以為是,不愿意順應客觀情況調(diào)整自己,比如不顧外面下雨一定要出去玩。 如果這些情況是孩子生活中的常態(tài),那么你一定要注意了,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孩子將來會成為低情商的人。 2 在很多人眼里,“情商高”≈“會說話”≈“會來事兒”≈“有眼力見兒”。 其實不然,這些并不能完全代表情商。 情商,是一種情緒智力,主要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和耐受挫折方面的綜合品質(zhì)。 著名心理學家,情商研究專家張怡筠認為:情緒是本能,情商是能力。 情商主要分成四大塊的能力:第一,能夠了解并覺察自己的情緒;第二,能夠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第三是理解別人的情緒;第四是建立雙贏的人際關系。 綜上,情緒自控能力,往往才是養(yǎng)育高情商孩子的關鍵。 一般來說,高情商的孩子擁有穩(wěn)定的情緒,不容易暴怒,即使有負面情緒也能自我調(diào)整;他們常常擁有較好的同理心以及理解他人的能力,有不錯的人際關系,所以,這些孩子更善解人意、惹人喜愛。 另外,高情商的孩子意志力較好,抗挫能力較強,遇到失敗和周遭的嘲諷也能以好心態(tài)應對,就像不倒翁一樣頑強。 雖然一個孩子情商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會受先天遺傳的影響,但后天的培養(yǎng)和成長經(jīng)驗更為重要。這意味著:情緒是天生的,情商是我們幫孩子養(yǎng)成的。 所以,家長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們的情商。 3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yǎng)》一書中說到: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 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么? 是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yǎng),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而人格修養(yǎng)和情商息息相關,關系到孩子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那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到底可以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嬰兒期的寶寶還不存在規(guī)則意識,分辨不了對錯。從2-3歲起,孩子的自主意識開始萌芽。從嬰兒期過渡到幼兒期后,寶寶就可以開始接受行為教養(yǎng)、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的培養(yǎng),也就是我們說的情商培養(yǎng)。 張怡筠認為:情商啟蒙培養(yǎng)的關鍵期,跟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有關。 2~3歲,孩子重要的情商力包括抗分離焦慮、學會情緒認知、克服怯生以及好習慣意識; 3~4歲,自信、獨立和共情很重要,因為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3歲開始將進入自我能力和自信培養(yǎng)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會事半功倍; 4~5歲,憤怒管理、自控力和抗挫力是關鍵,否則孩子學習上和人際關系上容易一塌糊涂; 5~6歲,人際關系是重點,沖突解決、合作以及樂觀很重要,對幼小銜接也很有助益…… 只有教孩子認識了情緒,才能讓他們進一步學會處理和控制情緒。 關注孩子的情緒,鼓勵孩子表達情緒,帶同理心聆聽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認識情緒,進而幫助孩子用正確的心態(tài)對待糟糕事。 這是家人幫助孩子疏導他們情緒很重要的五個步驟。 4 作為孩子模仿以及學習的榜樣,他們常常從父母身上學到情緒的最佳應對法,“復制”父母的情商,所以家長也要以身作則。 首先,在培養(yǎng)孩子情商的過程中,家長的共情能力非常重要。 在孩子哭鬧不止惹人心煩的時候,打罵只會增加加強他們激烈的情緒反應,這也就是為什么需要家長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夠消除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疏離感。最佳的共情表達方式是接納的與客觀的同情:我看見你的真實脆弱,我滿足你的情感需求。 比如,孩子在商場哭著要買玩具,如果大人沒有原則的妥協(xié),會讓孩子缺少自控力;反之,如果忽視直接把孩子拉走,則會壓抑他們的情緒,進而發(fā)展成不懂得體諒他人的情緒。 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應該站在平等的立場,尊重孩子的要求,試著接納孩子的情緒,并說清原則: 出門的時候,我們約好了的,不買玩具,對嗎? 你喜歡那個玩具,我們可以去摸一摸; 你現(xiàn)在有點難過,我們可以去書店講繪本,也可以去草地曬太陽,你選一個,好嗎? 其次,在幫孩子釋放情緒的時候,一定要記得遵循三個基本原則: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不損壞財物。 否則,孩子不能學會合理釋放情緒,對日后的社交帶來不良影響。 5 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還應該避免踩以下8個雷區(qū): 嚇唬孩子: 比如警察叔叔會把你抓走,把你關進小黑屋…… 這類言語既不能幫他們樹立正確的警察和職業(yè)形象,而且這類“善意”的謊言還會造成諸多不良后果。 只說不做: 只是一遍遍的威脅孩子不要做某事,卻遲遲不采取行動,就會讓孩子試著一遍遍挑戰(zhàn)你的底線。 爸爸媽媽唱反調(diào): 這種雙方不一致的現(xiàn)象,可能導致孩子的雙重人格。而父母若是當著孩子面爭吵,更是會讓他們失去安全感。 自己前后矛盾: 一天內(nèi)對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態(tài)度,會造成孩子的混亂,搞不懂到底是對還是錯。這對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非常不利。 誘惑作為獎勵: 如果連日常吃飯、穿衣這樣的小事都以獎勵作為誘惑的話,不僅不利于他們好習慣的養(yǎng)成,而且會過早給他們輸入功利的意識。獎勵的次數(shù)和時機一定要把握好。 犯錯誤必須受到體罰: 很多媽媽覺得犯錯誤體罰能讓孩子更長記性,但是事實上體罰只是暫時起效。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需要及時制止,并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及時給予鼓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這種比較不僅學習不到和小朋友和平共處,甚至會變本加厲,讓結果更糟糕。 帶情緒管理孩子: 當你發(fā)脾氣的時候,憤怒會沖昏你的頭腦,也會將孩子對不良行為的關注轉移到你的憤怒上,讓他覺得害怕,而不是感覺到自己做錯了。他會學習你處理問題的方式,當他遇不高興的問題時,也會發(fā)脾氣。 當你憤怒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先冷靜下來,你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同樣可以影響到孩子,有助于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yǎng)。 其實,家長為孩子所做的付出,不過是希望他們健康快樂長大,要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成功的人是再好不過。 而培養(yǎng)孩子的高情商,不僅僅是讓別人更舒服,更是為了孩子在懂得掌握秩序后,能被世界溫柔對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