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有家長問我,孩子脾氣暴躁,不知道怎么教育好。說理聽不懂,罵了又不聽,打又不舍得。教育我不是專家,但是我很清楚,情緒是兒童很重要的致病因素。這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更是健康的問題。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好好聊一下,如何正確理解孩子情緒的問題。 家長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怎么“教育”孩子,但是據我觀察,在教育過程中,家長對孩子情緒的顧護卻是非常缺失的。教育跟喂養是一樣的,都要“按需”,每個孩子情緒產生都必有其原由。 生活里,你認真理解過孩子情緒的根源嗎? 孩子的情緒,是中醫兒科醫生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情緒,中醫稱之為:情志。 情志,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情志?西醫用“情緒”、“精神”、“心理”、“神經”等來解釋。事實上,它不僅是精神層面的問題,在中醫系統里,對情志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會對接觸過的人或事產生情緒,有時候開心,有時候生氣。這在中醫中被總結為:喜、怒、憂、悲、思、恐、驚,又稱為“七情”。七情與五臟、五行相互關聯、相互制衡。 也就是說,七情會影響臟腑健康;而情緒的產生,也可能是因為臟腑的狀態。 喜:在五行屬火,在五臟屬心; 怒:在五行屬木,在五臟屬肝; 憂、悲:在五行屬金,在五臟屬肺; 思:在五行屬土,在五臟屬脾; 恐、驚:在五行屬水,在五臟屬腎。 孩子的情志顧護不當,會有什么后果? 一般來說,適當的七情,是正常的心理活動,但是如果七情失度,就會打破身體的平衡,相應地五臟運轉就會受到影響。而孩子是“稚陰稚陽”,對七情的反應會更為敏感,影響也會更深遠。 有關七情的影響,前人總結下來,發現了這樣的規律: 大喜傷心:過度喜樂,會使心氣渙散。導致心悸失眠、少氣無力、注意力不集中,極端情況下甚至會神志失常。 我經常提醒大家不要讓孩子玩得太瘋,就是因為太開心、太興奮會干擾心神,晚上睡眠就會有問題。睡的不好,陰不入陽,臟腑運作就會紊亂,孩子抵抗力就會差。 多憂傷肺:過度悲憂,導致肺氣耗傷或宣降失常。比較常見的癥狀是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氣短胸悶、乏力懶言等。 這種情況的孩子不多,但也有。有的孩子父母不在身邊,或是家長陪伴較少,或是父母離異,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就容易出現問題。 大怒傷肝:大怒常常致使肝氣上逆,甚則血隨氣逆。輕者面紅耳赤、暴躁易怒,重者嘔血昏厥。 為什么孩子容易發脾氣?孩子的想法被壓制,求而不得,氣堵在胸出不來,五臟的運轉就會失去平衡。而我們的身體為了讓五臟恢復到正常狀態,就會努力去沖破這口氣,爆發出來就是發脾氣。 但是這種方式是有代價的,它要靠肝氣的爆發,所以“怒”非常傷肝。 那么,家長就要注意,不能放任孩子發脾氣,也不能經常壓抑孩子,從而掉入惡性循環中。 多思傷脾:過度思慮,導致心脾氣機郁滯,運化失職。可導致孩子心悸、睡不著覺、吃得少、腹脹、大便溏稀等。 家有二寶的家長要特別留意這種情況。之前有一些投稿的媽媽,有了二寶后,發現大寶生病多了。很多孩子會擔心爸媽沒有以前愛自己,長時間思慮媽媽怎么不關心我了,不愛我了,脾的功能因此受到影響,脾一受損,各種小毛病就來了。 多恐傷腎:指過度恐懼,致使腎氣失固,氣陷于下,常見的癥狀如大小便失禁。 俗語說的“嚇尿”,嚇到尿褲子,就是恐傷腎的表現。很多東西大人覺得沒什么,但是孩子會被嚇到。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驚嚇。 生活中實際遇到的會更復雜,很多時候都是幾種情志交織,其中最容易受損的就是心、肝、脾。情志顧護不當,既影響心理健康,又影響臟腑功能,孩子的生長發育肯定是受影響的。 孩子經常鬧情緒, 第一步先排查“健康預警” 臟腑的狀態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也就是說,情緒的表現有時也提示了孩子的健康狀態。那么,家長就要懂得及時干預和調理。 1、注意力不集中,睡覺說夢話,要養心安神 心主喜,喜則氣散。孩子玩的太興奮的時候,心氣耗散,注意力就很難集中。心腎不交,晚上睡得也就不安穩,翻來覆去、說夢話。 這時候就要養心安神,可以給孩子喝兩天小米棗仁粥,另外不要讓孩子玩得太瘋。 2、膽怯、愛哭,要養脾肺 氣不足,膽子就小。而后天氣血的化生主要靠的是脾,膽怯、畏縮不前的孩子大多是脾氣虛的。有些典型的孩子,不僅膽小,還很容易哭,不是發脾氣的哭而是怯怯懦懦的哭。 這種孩子就不僅要健脾,還要益肺。因為脾土生肺金,脾虛影響到肺虛,而肺主悲,孩子會動不動就哭。家長可以按照健脾養肺方給孩子煮一些粥喝。 3、脾氣暴躁愛生氣,或家教很嚴,要多平肝 肝主怒,肝氣非常旺盛的時候,會忍不住往上沖,動輒發火。如果家教嚴,一個肝火旺的孩子遇到一味壓制的家長,肝氣就被壓抑在里面。時間久了就會化熱,進而生口瘡或感冒發燒。 所以孩子特別愛發脾氣的,或者家里管束特別嚴厲的,家長都要適度幫孩子平肝柔肝。日??梢远嘤?span>枸杞葉湯給孩子吃。另外,情緒上來的時候,要允許孩子哭一會兒。 4、搞不清楚孩子什么問題的,就健脾益腎 肝主情志,但導致孩子肝木的問題原因卻往往出在脾和腎。土虛木亢、水不涵木,肝木就會出問題。腎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只有這兩者運作正常,五臟才會調和。 無論是否先天問題,我們都可以通過后天的養護來改善。后天調和五臟,關鍵就看脾土。脾生化氣血,又位于中間,是五臟的動力來源和樞紐。四季脾旺不受邪,孩子脾胃強,無論是腎、肝還是其它臟腑的問題,就都變得好解決了。 日常健脾,最主要是控制消化,消化好的時候健脾養胃,像健脾養胃方是比較適合孩子的。 顧護孩子情志, 家長的行為態度很關鍵 首先就是家長對孩子的行為和態度。在我看來,顧護孩子的情志,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點。 1、0~3歲的孩子: ● 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 嬰兒期的孩子,氣是最不足的,所以最缺乏安全感。家長可以通過擁抱的方式來安撫孩子,多做一些撫觸幫助調和五臟。孩子哭時,為了“鍛煉”ta而故意不抱ta是非常容易傷及情志的。 ● 不能放縱孩子養成發脾氣的習慣 等到孩子學步,稍微大一些,就要注意不能過度寵溺,放任發脾氣。孩子會把“發脾氣”當成工具來實現各種目的,那么就會恣意發脾氣,長期對孩子肝氣損傷會很大。 2、3~6歲的孩子: ● 尊重孩子 3~6歲是孩子情志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逐漸開始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自我”意識開始逐漸形成,要避免過度壓抑孩子。 經常面對的問題是:為什么別的孩子有的玩具,我沒有?小伙伴去吃了麥當勞,我也要吃。面對這類問題,大人看著是小事,但是孩子會一直壓抑著,如果要求不是不能接受的,偶爾可以讓孩子嘗試,適度疏解。 ● 少發脾氣 很多家長拿孩子沒辦法,就用批評、指責、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的內心壓抑,稍大了,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家長要控制自己,偶爾控制不住發了脾氣之后一定要及時和孩子和解。 總之,顧護孩子的情志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家長在責備孩子的同時,要先考慮到是否孩子健康的問題。先找到原因,理解孩子。尤其是本身體虛的孩子,情緒會更敏感,情緒問題也會更多。在這方面,家長也要多花些心思,平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很多問題就好解決了。 ▍食療方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推薦課程 ▍考考你 上期考考你 關于情志與臟腑器官的聯系是? A. 大喜傷心 B. 多憂傷肺 C. 大怒傷肝 答案:A B C 本期考考你 如何解決孩子便秘的問題: A、注重消化,避免積食 B、注意肛周衛生與排便衛生 C、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 答案:? << 滑動查看本期問題 >> |
|